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乌拉圭回合通过的一系列多边贸易协定标志着WTO法的新发展,使原来仅以货物贸易关系为调整对象的GATT法律体系发展成为既调整货物贸易,又调整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三大法律关系的WTO法律体系:WTO法的新发展既体现在对GATT法律体系的扩充,又体现在对GATT立法内容的修订与补充上:文章在论述WTO法新发展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外贸法与外贸制度中迫切需要完善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孔玉生  陈平 《江苏商论》2004,(3):126-127
我国加入WTO后,会计市场作为对外放开的专业服务市场之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本文主要论述了CPA充当内部审计主体的可能性、合理性、必然性,并对广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重新定位,以期为他们的发展指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治理的理念指导下,晚近国际组织经常采取一种"软硬兼施"的立法模式或治理方式,WTO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作为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WTO更多地表现了它对GATT的发展和扬弃,体现了"硬法"约束的法律权威性。这主要表现"一揽子"协议的安排模式、对"祖父条款"的废除、较强的执行力。为了协调各成员方的利益,使WTO更具吸引力,同时也使WTO的判决更具时代性和先进性,WTO采用了"软法"治理的机制,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法庭之友"的介入,客观上实现了WTO机制对贸易与环境、贸易与人权等议题的采纳与接受;第二,国际标准被"柔性"地添加到WTO的规则之中;第三,宽泛、模糊的例外条款对过于"刚性"的义务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第四,模糊的优惠条款留给发达成员方权利与自由;第五,WTO对某些敏感问题的"软处理"态度,使得有关成员方有机会挑战WTO的制度约束。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外贸利益,中国应当学会利用WTO这种"软硬兼施"的治理模式:积极参加WTO各项议题的谈判,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大力发展本国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论旅游地形象定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刚 《北方经贸》2007,(6):119-121
目前国内几种有代表性的旅游地形象定位方法论,根据旅游地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把旅游地作为旅游消费对象分为三个层面:资源层面、功能层面、理念层面。旅游地形象定位除了要考虑旅游地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还有旅游地与其竞争者(其他旅游地)之间的关系;完整、有效的形象定位法是层面定位和竞争定位结合起来的层面——竞争定位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当地成分要求措施数量激增并已成为政府激励民族产业的颇受欢迎的工具。本文对当地成分措施进行了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当地成分要求措施在WTO法中的合法性进行了研究。不仅考察了其在GATT框架下国民待遇、政府采购豁免、国营贸易企业规则方面的合法性,也探究了其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以及《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兼容性。本文指出只有极少数措施可被认为符合WTO法,并为政府在不与WTO中所承诺的义务相冲突的情况下,为发展目的而最大限度地使用当地成分规则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9月12-13日,由我校、上海市法学会和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共同主办,并由上海教委重点学科国际贸易法资助的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2009年年会在上海银河宾馆召开。  相似文献   

7.
我国加入WTO后,签订了与国际投资相关的诸项多边和双边协议,先后修订了三资企业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形成了内外资分别立法的"双轨制"模式,即内资企业的投资关系由国内经济法调整,而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关系由涉外经济法调整,从而形成同一调整对象仅因主体国籍不同而由两套不同的法律、法规予以调整的格局。这种内外资企业的双轨制立法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性,笔者将以《公司法》与"三资企业法"为分析视角,考察内外资企业法之间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WTO内“潜在利益”的保护:一种新的贸易干涉工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投诉欧共体"香蕉贸易体制案"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均支持了美国基于"潜在利益"所享有的"投诉资格"。联合国秘书长将此案作为WTO援引国家责任条款草案第42条和第48条的例证。在此背景基础上,考虑到国家基于某些WTO协议所承担的义务具有"对一切"的性质,以及WTO内既存"非违法之诉"的事实,"潜在利益"有被用作贸易干涉工具的可能性。作为贸易干涉工具的"潜在利益",既有利于促进国家更好地履行WTO义务,也可能被贸易强国用作扩张自身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新《商检法》的实施,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纺织服装监管工作是我们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原《商检法》其检验监管模式的主体是以对外贸易合同为检验依据、以公正检验为主要内容,这明显不符合WOT/TBT原则及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不适应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荆珍 《商业时代》2011,(7):48-49
本文采用个案分析和成本收益法来分析WTO报复措施的威慑力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作用和对政策制定者的影响,并分析了WTO报复措施威慑力的局限性,希望政策制定者在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时全面考虑,审慎决定,趋利避害,采取报复措施的国家要合理、有效地使用报复措施。  相似文献   

11.
WTO法律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法律怪圈,非WTO国际法规范在理论上具有适用于WTO案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实践中WTO争端解决机构也曾适用非WTO国际法规范解决成员方的贸易争端。适用的渊源包括一般法律原则和国际条约,适用的方式包括直接适用和"作为解释的证据和材料"。而中国在中美文化产品案中的败诉凸显出WTO的文化贸易立法不具自足性,无法保证成员有效维护本国文化主权。在WTO现有文化贸易立法之外,存在适用《文化多样性公约》等非WTO国际法规范的可行性。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处于国际文化贸易弱势地位的中国具有另辟蹊径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迫使竞争法律进行相应的变革。WTO框架下的竞争法律涵盖了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与贸易有关的投资领域及反倾销、反补贴等各个方面,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面对势头强劲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入世以后我国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当着眼于具体的国际经济环境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表现和国际化趋势,从与国际竞争立法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相关的修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环境法发展完善的外部推动,WTO/DSB(WTO争端解决机构)通过司法造法逐步确立了贸易与环境争端"环境优先"的裁决思路,促进了贸易与环境的平衡发展。然而,气候国际法进程的停滞和各国低碳转型的经济发展需求,造成以单边可再生能源产业措施为核心的气候与贸易争端频繁发生,DSB面临气候国际法与WTO法规则冲突的解决和协调,并将通过司法造法淡化"环境优先"的裁决思路,这一转型将对气候与环境争端确立可予遵循的新判例。  相似文献   

14.
区域贸易协定与WTO纪律的相符性问题是国际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法理学者朗·富勒论述了司法的主要特征与局限,指出"多中心任务"不适合司法解决,这一思想对国际法具有高度借鉴价值。受制于一系列复杂因素,区域贸易协定与WTO纪律的相符性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多中心任务",可司法性较弱。"多中心任务"不适合司法解决的思想,为国际法治推进过程中政治与法律的分野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5.
张辉  李清木 《商业研究》2003,(9):138-140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的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公司法也急需修改和完善。从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入手,对公司设立条件、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及监督权的完善进行探讨,并对我国公司法人治理提出建议,以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岳树梅 《商业研究》2006,(13):209-213
中国涉外税法与国际税收惯例及WTO的规则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存在许多冲突,特别是在涉外所得税与关税方面,对于税收管辖权、税收优惠、防范国际避税、国际税收协定等方面的规定。分析涉外税法与国际税收惯例、WTO的一些规则及相互冲突等问题,并对中国涉外税法及适用进行相应的一些改革,这对于达到与国际税收惯例及WTO规则的协调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加强法律调控 实现绿色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秋 《商业研究》2003,(17):123-126
绿色包装是绿色壁垒的重要方面。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现实需要,决定了实行绿色包装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分别从绿色包装的经济特征和法律特征分析、法律调控的作用以及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等四个方面,论证实现绿色包装的关键是加强法律调控。  相似文献   

18.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中,WTO专家组裁定我国《著作权法》第四条第一款不符合《伯尔尼公约》和TRIPS协定。在2009年3月20日该裁决发生了效力,这使得我国必须修改《著作权法》的第四条第一款。对此,要正确评价《著作权法》第四条第一款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走出该条仅仅规制国内的反动、淫秽作品的误区。同时在最大限度维护我国利益的前提下运用WTO规则对该条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9.
资本弱化——国际避税的焦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弱化已成为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国际税收领域的重要课题,许多发达国家都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反避税措施。我国加入WTO以后,外商来华投资企业日益增多,资本弱化避税问题日加显现,我国应从选用固定比率法、制定适合的债务/股本比率及关联方认定标准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