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德格尔追问存在的意义,运用的是现象学的方法。他后期专注于语言之思,“现象学”术语不再出现,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现象学的方法,而是进行着一种现象学式的沉思。对于海氏而言,语言乃是对存在之现象的解蔽和对存在之意义的诠释。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语言之思。  相似文献   

2.
技术现象学是伊德技术哲学理论的基础,是他后期技术哲学研究的理论前提。伊德的技术现象学主要研究了人与技术的基本关系,即包括具身关系、解释学关系、背景关系和它异关系。通过对这四种关系的阐释,伊德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技术具有意向性并可以揭示未知事物和改变现象出现的方式。本文就从人与技术的四种关系出发,解读伊德技术哲学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心理学在其研究和发展的过程中,秉持现象学的态度和理念。体现在现象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则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关注现象本身;(2)整合的生命体验;(3)"主体间性"的实现;(4)意义的开放性;(5)"建设性"的治疗假设。  相似文献   

4.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及由此产生的结果为对象,进行观察、判断、审视、追问和批判的过程。有意义的教学反思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热情与智慧的交融,必须具备"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追问意识";必须明确何为反思、为什么需要反思、反思的价值依据是什么、反思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始于二十世纪初的德国的现象学运动,在不同的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近代客观主义哲学孕育出的实证主义科学观把理性知性化,遗忘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究,把作为探问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学科诸如哲学等排除在科学和理性的认同之外;而生命哲学、意志哲学和生存哲学则把科技理性当作理性本身,且加以拒绝并走向了非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毁灭了西方的理性主义精神,导致了欧洲科学危机和人性危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试图通过探究主观性以重新恢复理性的权威,由外在物质世界转向内在精神世界,由社会历史总体转向个体生命,回归到生活世界,回到真正的理性精神,从而克服欧洲人性危机和科学危机.  相似文献   

6.
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中,新制度经济学可算是"此物最相思",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所谓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新制度主义,乃是资产阶级本体论意义上的虚假理论发展之路;其"虚假"就在于本体论工作预设,在于逻辑推理所依据的本体的虚假性,这样才有社会物理学→数学物理学→现象学的社会物理学的体系更迭性和知识不断翻新,而其中的话语是高度一致的物象学科(工作)语言。这种资产阶级理论为社会主观批判实践提供了"漫画",创立工作范型,巧设了批判模本,而要求研究对象规定的真正意义的去魅。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哲学的理解,也仅是诸多理解的一种,不可能是绝对正确的.而当今,我们不少人仍然对其哲学观从不加以反思,高枕无忧,那肯定是有问题的,从而,哲学的真正的作用就无从发挥.所以,笔者认为,当今我国所强调的理论创新,归根到底是哲学创新,而哲学创新首先就在于对所有的哲学观尤其是我们的哲学观进行反思,只有这样,哲学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内二语写作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重形式轻思维"的倾向。西方修辞学与写作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学源关系。修辞意识的引入,有助于学生加强二语写作思维训练,培养他们谋篇布局时的辩证意识、增强读者意识、明确觅材取材的依据,从而加强表述逻辑性和内容可读性。  相似文献   

9.
体验学习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学习范式。体验学习强调行为主体把感知、认知以及行为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强调身体力行、心智合一的实践活动。在对体验学习诸多重要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哲学维度,并从哲学的视域反思体验学习,进而探究体验学习的哲学机理。  相似文献   

10.
反思中国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道德失范、道德冲突等问题,现象学为我们提供了参考,允许我们将道德问题“存而不论”,回到“实事本身”。笔者认为,道德问题背后的实事本身就是“利益”问题。所以,要解决道德问题,就要抓住道德问题的根本:即“利益”的弥补和体现政府道德责任对弱势群体利益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经济学核心概念价值与效用演化,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理性发生学的"外部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三个环节为视角,透视了从价值到效用再到价格的哲学基础,精神现象学所揭示的理性发生环节,为经济学范式转型提供了哲学反思的背景。最后,提出了经济学向工具论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关照下的功能派翻译理论体系中主体是一种以言语活动为前提的社会性文化存在物,包括创作主体、翻译主体、接受主体和译介主体。本文首次在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提出了译介主体,从而昭示了功能派翻译体系中翻译行为中主体及主体间性的两层现象学解读视角,为功能翻派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的意识活动对客观存在的旅游资源价值的认知不断拓展,大批隐性旅游资源陆续转化为显性旅游资源,这是现阶段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为此建议将旅游资源隐性与显性的分类放入国家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规范的框架中,并引入现象学(解释学)的理论精髓对隐性旅游资源及其显性化进行解读,初步构架了隐性与显性旅游资源二元应用性分类框架,以期进一步落实旅游资源普查活动的科学发展观,协调国家标准与主观认知间的关系,丰富区域旅游资源总量,提高区域旅游资源品位,完善隐性旅游资源区的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从解释现象学角度来理解翻译,我们就会发现翻译的本质特征就是解释学的如如结构。而要弄清楚这个结构,我们就得首先弄清楚“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翻译还原就是在翻译中还原解释学的如如结构,而这种结构的内在本质是一种意义关系,因此,翻译还原说到底就是还原如如结构,同时也是对意义关系的还原。  相似文献   

15.
现代美国小说家波特的经典作品《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意识流和互文性这些现代派文学的创作手法,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而且使主题意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凸现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运用现象学方法,以西藏之旅博客文本作为研究样本,解析西藏朝圣旅游体验的内涵、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述西藏朝圣旅游体验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旅游与朝圣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朝圣旅游体验是世俗的旅游体验和神圣的朝圣体验相关联的产物,是自然、文化、政治、社会、宗教等多种朝圣形式的有机结合体.西藏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宗教文化和社会氛围,是能给旅游者留下一段难忘旅程记忆的圣地,西藏旅游在这些旅游者心目中是一段神圣的旅程.  相似文献   

17.
柏格森生命哲学中揭示人类生命本质的“绵延”理论和体悟绵延的“直觉”理论,对意识流小说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题材选择、写作技巧等各个方面都成为了柏格森生命哲学的艺术实践者。《雅各布之屋》《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三部作品,以探究人之真实、人性之深刻和人生之生动不息为目的,试图复现人类触动人心的生命原态,突显文学作品书写人性之真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8.
庐隐,作为“五四”时期与冰心齐名的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远远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文体,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创作是那个时代的透镜,对于我们审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以及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庐隐小说的创作风格,从她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中概括出她在不同阶段的创作特点。庐隐的创作生涯只有十三四年,她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她的小说创作风格分别是:前期以《海滨故人》为例,特点是悲哀;中期以《曼丽》为代表,特点是深沉;后期以《火焰》为例,特点是热情。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我国小说经历了寻根小说至新写实小说的演变和发展,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繁荣和一次转折,但同时也暴露出新写实小说所谓"情感的零度"的偏颇.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应用写作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这种新的情况,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应用写作教学的意义,及其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从而运用信息技术改革应用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