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融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因素。采用2011—2019年2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不仅能有效助推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还对邻近区域创新产生了空间正外溢性;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集聚对实质性创新、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存在显著的空间正溢出效应,西部地区则表现为“虹吸效应”;机制分析表明,金融集聚能通过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两条渠道促进区域创新。基于此,当前应优化金融空间布局,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空间正溢出效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创新发展策略,同时应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区域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2.
知识溢出的空间有界性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知识溢出的空间效应纳入到空间计量模型中,分析了1993~1995年与2005~2007年生产行为聚集所产生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环境下的知识溢出,以及集聚所产生的竞争与垄断环境下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内知识溢出对二个阶段的创新绩效均存在一致、正面的影响;多样化的集聚结构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在2005~2007年较之初期有显著的提高,且弹性系数也由负数变为正数;竞争性市场结构比垄断性市场结构对创新有着更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将产业集群中知识溢出渠道分为横向外溢效应、纵向外溢效应、伙伴网络效应、资助网络效应,将创新能力分为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通过分析外部信息获取对本地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并考虑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福建和广东产业集群中的325家中小企业为样本获取数据,通过层次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最终的结论为:四种外部网络效应皆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的作用;知识生产能力分别在横向外溢效应、伙伴网络效应、资助网络效应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知识转移能力仅调节横向外溢效应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拥有强大的金融资本市场不仅可以助力实体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同时也是经济系统遭遇冲击时的缓冲垫,帮助企业抵御外部冲击,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最终走向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构建了金融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并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本地经济韧性的提升,同时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东、中部地区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西部地区由于金融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空间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中国30个省市2008—2012年高技术产业数据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2008—2012年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其次,运用Moran’s I指数值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进行检验;最后,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中的SEM模型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2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集聚特征,局域上呈现空间溢出效应;R&D人员投入、R&D经费投入、对外开放度、外部技术获取、企业规模等与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产权结构与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即非国有高技术企业更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人口流动改变了创新资源的空间配置,会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则导致人口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采用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人口流入会促进本地创新,而人口流出会抑制本地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人口净流入均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流动促进人口净流入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会抑制人口净流出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人口流入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老年人口流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不显著,但老年人口流入达到一定规模后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对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较强,不同的城市群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采取差别化的人口流动引导政策,充分挖掘各年龄段流动人口的潜力,有效促进各地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战略已经成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战略模式之一.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分工协同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特征,对提升中小企业成本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社会资本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效应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位置、发展速度和信息交流,促进集群内经济主体的合作;从契约角度来看,可以有效解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契约缺口问题;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由萌芽阶段向初级阶段发展,并保证产业群由初级阶段进化到高级阶段;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现知识的转移、流动和创造;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集体学习;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地的建立;有助于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效率;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更加迅速;激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人才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关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不足,尤其缺乏相关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地区(城市)网络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通过增强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积累、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路径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且该创新绩效提升效应会因企业的知识存量、规模、融资约束、高管研发背景等不同而表现出多样化的企业异质性。基于“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中的示范城市建设实践,采用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将2014—2016年3批共117个“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的企业作为实验组,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并稳健地提高了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而且对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提升作用比非发明专利申请量更为显著;知识溢出(包括本地知识溢出和外地知识溢出)、企业人才集聚、企业成本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中均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其中知识溢出路径的解释力度最大;相对而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知识存量较多、规模较大、融资约束较低、高管研发背景较强的企业有更强的创新绩效提升作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行为,并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改进:一是从企业创新角度拓展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研究,并利用“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的准自然实验进行了经验分析;二是深度剖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特别是深入探讨了知识溢出在其中的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本文研究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打破知识溢出的地理桎梏,实现知识溢出的本地效应与外地效应对企业创新的协同促进作用,这是其促进企业创新的根本原因。因此,各地应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要努力缩小“数字鸿沟”,并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以充分发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重庆的城市产业集群,形成了较强的专业化分工,获得了外部规模经济,因而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大量同类企业的集聚,也提升了重庆汽车摩托车等产业的区域经济的外部性;同时,大中小企业通过区域品牌的产地效应,迅速地扩大了市场,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化分工,降低了交易费用.应进一步强化重庆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专业化水平和技术不断提高,提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象,做大做强重庆城市产业集群,才能提高重庆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够产生创新效应;有利于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发展区域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现有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但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促使试点城市的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增加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合作创新需求增长以及合作创新环境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且试点城市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合作创新环境越好则这种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越强。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9年276个地级市的数据,用人均合作专利数来刻画城市间合作创新水平,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删除省会城市样本、PSM-DID检验、试点时间滞后处理、控制其他试点政策影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表明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改善合作创新环境有利于该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则有利于试点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推进。本文研究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加快试点城市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构建布局合理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并强化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高水平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区域一体化通过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产业共兴、政策共商等路径改善企业的内部生产条件和外部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1996—2013年沪苏浙皖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将企业所在城市是否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分析区域一体化影响企业绩效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区域一体化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稳健趋于强化的促进作用,且后期加入企业具有较强的预期效应;区域一体化对多数行业的企业绩效具有提升作用,但对少数行业的企业绩效有不利影响;区域一体化前期对规模较大企业的绩效提升更显著,而后期对规模较小企业的绩效提升更显著;入会城市距离核心城市上海越远,区域一体化提升企业绩效的政策效应越弱。在发挥区域一体化提升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时,应注意政策效应的多样化和多变化,尽量平衡各地区和各类经济主体之间的政策效应差异;同时,应实施多层次区域一体化战略,弱化城市距离对区域一体化政策效应的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将区域创新过程划分为科技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我国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绩效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关系,呈以多个增长极为中心的组团分布,东部地区的创新优势区域相对密集,而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增长极相对分散,各省份两阶段创新绩效的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进一步构建科技研发绩效和成果转化绩效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表明: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显著空间正相关,基本形成互动关联的协同创新链式结构,其中“学研”对“产”的知识溢出效应明显,而成果转化对科技研发的反馈影响较弱;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基本形成了强强联合的创新优势区域带,而中西部省份的链式创新结构尚不完整。应充分利用区域创新绩效的过程溢出和空间关联效应,强化成果转化对科技研发的反馈作用,破除区域创新壁垒,加强区域创新协作,进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绩效。  相似文献   

15.
物流企业在一定空间集聚所形成的物流产业集群,能够通过促进地区要素流通、优化资源配置,以提升城市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12—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物流产业集群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物流产业集群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和西部城市的物流产业集群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中部城市作用则相反;在特大城市和小城市这一作用显著为正;产业阶段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城市中物流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会通过提升物流业专业化水平和物流业制造业产业协同度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甘肃省2006-2011年16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利用普通面板回归和空间面板回归方法对甘肃省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面板回归下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对甘肃省工业行业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正向技术溢出。竞争效应和自主研发极大地促进了这种溢出,而空间面板所得的回归结果却并不显著。进一步利用多维尺度分析(MDS)证实了甘肃省工业集群布局的不合理性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际产业转移在空间范式下的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选取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4年(不含201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以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处理组,未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对照组,将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结合起来,评估国家高新区及其科技创新对区域产业集聚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具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科技创新对产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比较显著,这种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保持要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的稳定增长,更要注重其质量和结构的提升,以创新型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高水平产业发展则可以有效促进高质量外资流入。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20年27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双重差分检验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能够显著促进所在城市的FDI流入,其中存在试点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促进FDI流入的机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显著促进了劳动力成本低城市的FDI流入,但会抑制劳动力成本高城市的FDI流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FDI流入促进效应在财政实力较强的城市更加明显;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对FDI影响高质量发展具有调节效应,可以通过促进FDI的规模增长和质量提升进一步推动创新质量改善、产业结构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而助力高质量发展。应加快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继续扩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充分发挥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对高质量外资的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创新型城市试点改善了城市环境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驱动发展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创新型城市试点是创新改善环境的典型空间例证.基于中国2003-2015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创新型城市试点对城市环境的改善效应.结果 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能显著减少以PM2.5、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废水为代表的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城市环境.与此同时,中介效应机制的检验结果发现,创新能力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其中主要的影响渠道,但政府环境干预的机制暂未达到理想的环境改善效果.进一步的拓展分析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雪中送炭"效应,对经济发达地区也具有"锦上添花"作用,且对发达地区的环境改善程度更为显著;政策所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已在流域治理中显示出良好效果,但空气治理中的区域联动仍需加强.坚持市场在绿色资源空间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治理污染中的作用,以及全面提升区域协同治理效能,是创新型城市试点发挥更大环境改善效应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受美国金融危机和宁波自身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叠加的影响,探讨宁波实施产业创新的基本思路应从四个层次入手:一是明确重点.以产业竞争力提升统筹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二是以块状经济为依托,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平台。促进产业集群从模仿型向创新型攀升。三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外资实施“嵌入式”发展,利用外资技术溢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四是加强社会服务机制建设,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产业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