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拓展的增加值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制造业1995—2011年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式低估了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成本,扭曲确实存在;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不同技术水平行业和贸易伙伴国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是有效降低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降低贸易成本、推进贸易便利化是促进中国制造业持续顺利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运用垂直专业化指数测算中国服务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并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中介变量,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法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分工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劳动力工资的传导机制,为落实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国大部分服务行业而言,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显著,即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来提高自身熟练劳动力工资份额,导致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其中,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熟练劳动力工资份额的正效应最大,对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熟练劳动力工资份额的影响稍弱,对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熟练劳动力工资份额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
从价值链分工的视角看,我国的贸易利益所得之所以不大,是因为我国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加工贸易占全国贸易总量的相当份额,但只是参与国际产品生产的低技术含量的环节,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较高。要改善我国在国际贸易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必须改变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逐步构建由本土企业主导的国家价值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虽然说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从中获取的实际利益却相对较少。本文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定义和利益分配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导致中国服务贸易利益较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服务贸易至今在全球价值链上仍旧处于低端位置,为改变这一局面,本文对中国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剖析,进而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两个角度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服务贸易利益的战略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进程中,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助推作用。文章依据2011—2016 年国际及国内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对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分工地位进行了现状分析与测度,并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对其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及其国际分工地位水平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且创新能力对国际分工地位促进作用显著。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有利于我国制造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进程中的地位提升。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取决于各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本文在考察我国在当代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提高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使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测算了1995~2011年22个发展中国家的GVC分工地位指数,发现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演化趋势,且GVC分工地位排名前列的发展中国家多为某些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利用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发现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自然资源丰裕度与制造业整体GVC分工地位显著正相关,制度通过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分工地位提升;行业层面回归显示研发投入和FDI对发展中国家电子及光电行业分工地位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型基础设施能够产生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虽然已被理论和实证研究广泛证实,但现有研究鲜有关注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参与的影响。在研究视角上,与现有文献关注于传统基础设施不同,本文着重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作用视角,探讨影响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因素,从而拓展和深化有关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影响因素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本文在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可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角度,探寻促进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的更好对策建议。在研究方法上,尤其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指标构建上,本文还尝试突破现有文献构建指标的不足,创新性地从企业层面构建能够更好地反映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科学指标。研究结果在中国制造业亟待进一步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而迈向高水平开放的关键阶段,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以及产品质量视角下环境规制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并且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环境规制对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嵌入程度和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第二,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及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因贸易方式、要素密集度、污染程度不同存在差异。第三,通过引入生存模型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具有负向影响作用,但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环境规制有利于延长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LuigiPascali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两部门垄断竞争模型,考察不完全契约与垂直化结构的关系,并利用中国分地区分行业数据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契约执行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在契约要素密集度和物质资产专用性高的行业,契约执行效率与垂直一体化存在着明显的负向关系,在控制其他变量以及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仍然稳健;契约执行效率对人力资产专用性行业的治理结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纺织服装业国际分工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织服装业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行业,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偏低,影响了我国分工利益的获得。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其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金砖国家"全球价值链长度的测算与分解,从垂直生产结构视角探讨了2000~2014年"金砖国家" 56个行业相关产品生产所需阶段数目的变迁。继而,基于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借鉴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国内增加值出口的国际比较,探讨了"金砖国家" 56个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现状与国际地位差异。借助贸易互补性指数测算以明确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强弱。研究表明:中国全球价值链长度与增加值出口规模均居"金砖国家"之首,"金砖国家"共有19个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较为接近,但对于多数行业而言,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存有一定差异。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互补性较强,合作空间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13.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结构失调等一系列问题。经济全球化进程促使全球价值链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趋势。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一系列有利和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发展、利益分配、市场环境、市场障碍等多个方面,要求政府、市场和企业共同努力,促进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层次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国际分工、要素价格扭曲与中国地区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区差距的形成、持续存在及其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不同区域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要素价格扭曲有着密切关系。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参与国际分工深度和广度,以及参与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在国际分工中获得的收益也是不一致的。经济收益差距决定了地区差距的形成。但是由于东部地区仅仅处于国际分工形成的全球价值链的末端,因此,东部地区缺少足够的能力来带动中西部地区联动发展,这种能力的缺失,成为中国地区差距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国市场机制不健全和相关政策不尽合理等原因,致使要素实际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进而导致生产要素丰腴的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和社会福利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这种现象成了地区差距进一步加大的推动力。通过计量表明,国际分工和要素价格扭曲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地区差距的贡献度也不完全相同。缩小地区差距较为可行的政策途径是:一方面应该大力构建和延伸国内价值链,实现东、中、西部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减低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分工的制度变迁及利益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出发 ,指出制度变迁决定了特定的分工模式 ,这种非对称性的分工模式又暗含着分工利益分配的不合理 ,进而指出利益补偿的合理与重要。作为对比 ,分析了中国的制度变迁对东、西部的不同影响 ,指出西部可能的发展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关于工业增加值率指标的探讨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 ,地区工业增加值率的高低往往会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 ,一是部门结构 ,二是专业化分工。因而在采用该指标衡量宏观经济效益时 ,可能会与实际情况相悖 ,影响经济效益评价的科学性。因此 ,用工业增加值率作为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适用于专业化分工程度接近的同一行业、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了利用外资(IFDI)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影响的理论机制,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含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价值链分工地位和价值链嵌入程度的联立方程组模型。运用2000~2014年世界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3SLS估计,并对利用外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渠道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外资提升了一国价值链分工地位并进而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外资在整体上提高了一国价值链嵌入程度,但未影响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地分析得出利用外资降低了一国价值链上游嵌入程度,同时提高了一国价值链下游嵌入程度。分样本分析可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均提高了一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并进而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但利用外资对发达国家分工地位的提升更加明显;在发达国家中,利用外资提高了价值链嵌入程度进而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中,利用外资提高了价值链嵌入程度,但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低端锁定",反而抑制了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8.
产品内贸易模式的决定与利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李嘉图模型的框架内分析了比较优势对贸易模式决定的影响。在产业组织理论关于市场纵向关系的理论中分析了贸易利益的分配,最后提出发展中国家应以比较优势切入产品内部分工,并调整发展战略,不断提高自己在分工链条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企业所有权分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就要素产权所有者的风险特点、资产专用性、投入要素的产权特征和要素在企业贡献中的相对重要性四个因素对企业所有权分配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标准贸易理论框架下,通过引入垂直专业化和片段化生产,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的拓展及对国民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使一国比较优势由产品间深入到产品内部,进而使得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更为复杂,一国贸易模式可能会与该国原有的传统比较优势相悖;垂直专业化增进了世界福利,但在特定分工模式下可能会损害一国的福利,并且对于不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