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题画诗凝聚着中国文人画家独有的审美意绪,同时也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倾向,即对趣、情、理的侧重与突显,透趣、显情、辨理正是题画诗突出的审美特质。林声的题画诗笃情隽永、生趣灵动、妙理荡漾,具有独到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
该文论述了广告语言作为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美学价值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是以功利为前提的依存美,是体现着特定社会的审美趣味,是一种深刻的审美教育。同时,也指出了其创作中的反美学倾向。  相似文献   

3.
该文论述了广告语言作为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美学价值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是以功利为前提的依存美 ,是体现着特定社会的审美趣味 ,是一种深刻的审美教育。同时 ,也指出了其创作中的反美学倾向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小说突破了以真实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构建历史的审美倾向,代之以新潮的历史观念,注意历史的偶然性;人物塑造上突破了阶级论人的传统;在形式上也进行了更新与变革,如叙事的隐退,过程的空缺,时空错位等。  相似文献   

5.
审美心理学的深入发展使审美态度问题日益凸显,审美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审美体验,进而影响审美观乃至美学观。审美态度对人生理想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的迷失从根子上说是有些中国作家和艺术家社会背叛的结果,从美学上说,不但是席勒当年所批判的恶劣倾向的沉渣泛起,而且消解了人对自己的尊严的捍卫和对自由的追求。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的重建就是要求中国作家和艺术家精神寻根,按照美的规律创造。  相似文献   

7.
对市民趣味的迎合是通俗小说能够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啼笑因缘》包含了由道德趣味、文化趣味以及文本趣味共同构成的符合大众审美倾向的市民趣味,从而能够赢得普通大众读者的认同并在新文学史上取得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效率,却时常使课堂沉闷,而强调审美效果,则能使课堂活跃,从而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首先,利用审美的直觉效果,可冲破课堂上理性的主导地位,审美直觉可使学生获得“感性解放”;其次,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效果可以使学生生成潜在的审美期待,有利于开拓学生求知的“期待视野”;其三,审美的无功利性,可以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审美的直觉性可以使教师产生灵感,有利于教学效果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旅游审美三论:动态、参与和快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动旅游美学理论的深入,作者借鉴建筑、园林、景观等应用美学的研究成果,对主体动态审美、参与性审美的场景性、审美容量和审美快感等作了初步探讨,提出旅游美学学科的理论基础是主体动态审美;提出审美场所、审美容量等应是旅游美学学科的概念等鲜见的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从地理因素的不同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探讨了中西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在设计中的体现,并进一步从器物的装饰和工艺探讨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待设计制造的态度的不同。基于分析,辨析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现代审美观念的差异指出文化价值观念对设计审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指出求新求变的审美体验对目前的中国人而言可能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文化心理,耕织文明背景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几千年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体验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被颠覆的。作为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在功能上人们会一如继往的追逐"实用",在产品形式上,人们在骨子里还是清晰倾向于柔和,这是传统文化的感受,也是现代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由于艺术家情绪的不同体验,审美情绪可分为审美激情、审美环境、审美情调和审美热情等不同形态,并各自对艺术创作产生重要意义:审美激情是艺术创作的动因;审美心境为艺术创作的内涵深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审美情调是艺术创作构成感染力的重要因素,而审美热情则是艺术创作成功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2.
进入电子媒介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涌现催生出了一个全新的时空——“赛博空间”。全球化语境下,虚拟世界的形成使人类的整个社会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影响了主体的生产生活习惯和方式,而且也带来了一场精神领域上的审美新变。数字文化时代下,赛博空间既是一个丰富多元的万象世界、高度拟真的仿像世界,又是一个欲望驰骋的幻象世界,并由此形成了三种新异的审美范式——“碎片审美“”沉浸审美”和“享乐审美”。  相似文献   

13.
大众的审美趣味与图书的出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并且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当前的时代下,大众被广大的媒体所包围,使得大众的审美趣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大众倾向于一些快感体验以及娱乐化的影响,这样也使得图书的出版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有些出版商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也走向了娱乐化的道路,这样使得图书的出版愈加向着浅表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将会对大众审美趣味与图书出版之间的关联作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程铷  翁捷 《企业家天地》2006,(7):146-147
审美特性、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审美文化”的定义所显示的三个指涉对象,它们在现当代的范畴中得到了确认和完善。在古代美学中,由于“审美残缺”和“审美封闭”,审美特性没有真正地被凸现出来;而在现代美学中,“审美残缺”和“审美封闭”得到了克服和超越,真正达到了审美的独立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大众的审美趣味与图书的出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并且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当前的时代下,大众被广大的媒体所包围,使得大众的审美趣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大众倾向于一些快感体验以及娱乐化的影响,这样也使得图书的出版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有些出版商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也走向了娱乐化的道路,这样使得图书的出版愈加向着浅表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将会对大众审美趣味与图书出版之间的关联作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旅游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之一,旅游的最大使命是美育。旅游在自然审美、艺术审美和历史审美中获得精神解放和塑造完美人性。  相似文献   

17.
白、苗族在审美文化上存在着一系列差异。表现为服饰、建筑、审美精神、审美对象和审美偏向等方面,有必要对此进行比较,揭示其差异和产生原因,这将深化我们对白族和苗族文化的理解,将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本认为:唤起审美鉴赏是意境审美价值之一。具体体现在:一、意境能唤起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二、意境能唤起对人美的审美欣赏;三、意境能唤起对艺术美的审美鉴赏。本通过实例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9.
微文化是以移动互联网和web2.0技术为基础,以微博、微信、QQ、视频网站、网络论坛等以用户生产并传播内容为主导形成的网络文化.建立在媒介技术基础上的微文化,其审美品格体现出鲜明的媒介化和技术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跨时空视觉化审美感知、碎片化虚拟性审美体验、交互分享式审美生产、多元时尚化审美风尚.高度依赖媒介技术的微文化呈现出一系列难以避免的审美悖论:充实的身体在线与虚空的主体在场、审美快感的满足与审美情感的匮乏、审美幻象的充盈与审美价值的消解、审美选择的自由与审美控制的加强.  相似文献   

20.
面塑艺术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民俗功能、食用功能,还具有审美功能.面塑艺术在造型上、色彩上形成了自身的审美特征.在新时期,面塑的创新可以从题材、形式、材料三方面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