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可 《全国商情》2009,(12):20-21
本文讨论了金融危机下中部崛起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了中部地区所面临的产业困境和农村经济受到的影响,并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和金融业面临的机遇.分析认为:金融危机下中部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抓住机遇,中部将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  相似文献   

2.
区域冲突、区域合作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冲突与区域合作是区域关系的两种重要表现形式.由于受地方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以及在区域利益协调、要素流动及分工合作等领域还缺乏相应的制度基础,中部地区各省问的各种区域利益冲突时常出现,区域合作严重缺失.在"中部崛起"及区域合作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中部各省需要化解区域冲突,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是个历史过程,当务之急是阻止经济差距"急剧扩大"和"过分悬殊",以利于经济健康发展。西部开发与实现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是"十五"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东部地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促进中西部地区更快发展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成都经济圈发展中既面临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创新跨越等机遇,又受到东部沿海地区"强势经济"、中部地区的城市群板块、西部地区"政策经济"的强劲挑战。四川省应认清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发展思路,通过实施产业链战略、大市场战略、金融支持战略,加速建设成都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四川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边缘化背景下的中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缘化背景下的中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一方面由于该地区距离中部中心城市及经济中心较远,"行政区边缘经济"特征明显;另一方面源于政策上的差异,使得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落差.  相似文献   

6.
在中部崛起战略的大背景下,中部地区贫困县域能否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中部省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以江西省国家级贫困县广昌县为分析个案,对江西特定贫困县域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进行针对性研究.立足基本县情和面对的发展机遇,提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基本原则,进而明确选择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并通过具体的战略定位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2007年,党中央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统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面对如此大好的机遇,中部各地区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经济大发展.在发展中人们也不断地摸索,什么样的经济形式是最适合中部的呢?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中部崛起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8.
2007年,党中央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统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面对如此大好的机遇,中部各地区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经济大发展.在发展中人们也不断地摸索,什么样的经济形式是最适合中部的呢?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中部崛起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国家经济结构面临转型。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来说显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中部的改革试验区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加快中部地区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住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城乡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为此,本文提出构建城乡共同物流模式的解决思路,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物流上的保证,从而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外直接投资(即FDI)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1999-2007年中部六省的数据,研究FDI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FDI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是很大,但是由FDI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起反向的拉动作用。鉴于此,文章对中部地区在引进外资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即在重视FDI的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其质的提高,注重FDI对当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房地产业的区域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拉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但全国各个地区房地产发展却极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发展会使房地产市场出现无序性与不公平竞争,同时也会使我国经济发展遇到各种问题。从全国房地产业的区域角度,把我国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从房地产投资差异、房地产供给地区差异、房地产需求地区差异、房地产就业地区差异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不同区域房地产业的成因及对策建议,其目的在于为我国政府制定不同区域的房地产政策以及平衡发展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新海上丝绸之路"为切入点,着重讨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在现阶段如何提升中心城市的地位,成为区域的增长极,带动华南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是城市经济,市场经济的运行必然造就一批城市带、群,形成带动全局的区域经济区。要使区域经济有序、健康发展,中央地方两税划分十分重要。当前我国经济增势劲强,而影响区域健康发展的因素是行政区域,要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必须调整中央、地方两税的划分,消除各自为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相关数据, 为缩小中部地区城市旅游经济差异、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以促进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方法/过程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指标, 将统计学和ESDA方法结合, 分析2003-2013年中部地区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 结果/结论(1) 时间演变方面:绝对差异持续扩大, 相对差异表现为波浪形下降趋势, 但依然处于高位运行; 依泰尔系数分解可知, 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省内差异和省际间差异交替变化, 为差异主要贡献者; Global Moran's I分析表明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未形成明显的高水平城市集聚区。(2)空间演变方面:高水平城市基本为各省省会及其周边城市或拥有高级别旅游资源的城市; Local Moran's I说明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逐渐形成两级"核心-边缘"空间结构。(3)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影响因素: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特殊事件。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一些中心城市已经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现象,而总部经济通过将企业的总部机构同生产基地分离,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了中心城市产业置换后形成空心化。通过总部经济,促进了区域制造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中心城市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这与财税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了我国财税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转移支付制度、调整中央和地方共享税范围与比例、适时开征财产税以及改变现行税收优惠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经济地理学以及产业集聚理论,本文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提出一个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圈层经济结构理论模型和发展模式,以此深化和完善已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尝试从理论上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重大现实困境。通过对圈层经济结构的形成机理的分析和初步的现实经验分析,文章得出结论:圈层经济结构有利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的区域贸易格局、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1995—2008年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方法,构造了财政分权、教育发展及经济增长三者关系的模型。综合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和高等教育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且存在跨区差异,即财政分权对东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这种现象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同时发现,财政分权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阻碍了初等教育的发展,导致中国层级教育发展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因此,本文提出针对东、中、西部不同的经济特征,政府应该给予不同的财政政策来解决现存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促进层级教育均衡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我国财政政策的完善与调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服务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与趋势,对中国服务经济发展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方法/过程选取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利用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及31个研究样本统计年鉴的数据,对中国服务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中国总体上已于2013年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但样本中仅有32.3%的省市自治区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各地区服务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20世纪90年代初和2016年是中国服务经济发展的关键时间点;在31个样本中,地区服务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且东部沿海地区服务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大部分样本的就业结构变动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