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城市空间结构正快速调整的时期,为解决城市交通日益暴露出的矛盾,建立绿色低碳的交通和城市空间结构,对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而交通领域提出了中国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5D模式。然而这一模式所提倡的以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街道空间建设,因此从街道的视角而非传统城市机动车道路建设的视角看待城市交通,是个有必要进行研究与探讨的课题,有助于梳理与探讨街道对5D交通中绿色出行相关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2—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1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市场一体化、城市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市场一体化会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则表现出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更有利于核心城市的经济增长,市场一体化表现为无差异的影响;在促进经济增长影响方面,市场一体化与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存在着相互替代效应。未来京津冀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应重点落足于推进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以及完善城市组织规划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高铁可以大大缩短空间距离, 用时间去消灭空间.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网引领中国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正在打破中国区域空间格局.高铁沿线城市从区域中心城市转变节点城市; 资源要素从区域中心集聚转向高铁沿线集聚; 区域空间结构从“非均衡单中心” 向“均衡化多中心” 格局转变; 快速交通体系通过对时空的压缩正逐步改变传统的空间关系, 区域空间不再是地方空间而是流动空间.高速铁路改变区域空间结构, 推动资源要素区域内重新配置, 高速铁路是一把“双刃剑”.高铁时代, 区域发展需要找好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优势, 形成一个错位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有必要以全球城市为坐标系考察中国城市体系结构。以全球1007个城市为总体样本,基于全球竞争力和全球联系度分析中国292个样本城市的层级结构,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全球竞争力差异较大,大部分城市的全球联系度较低,不存在扁平化趋势;中国已经形成多中心多层级的城市体系,具有明显的四级金字塔层级结构,但大部分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较弱;大部分主要城市已经被纳入各城市群的次级城市体系中,但中心城市在各城市群中的分布不均衡,多中心城市群与单中心城市群并存,并表现出“纺锤型城”“哑铃型”和“金字塔型”三种形态的城市层级结构。城市群的发展成为中国城市体系演进的具体形态和主要推动力量,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扩散和聚集作用,以城市群内部的一体化发展和城市群间的协同发展构建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进而促进整体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生理念下的路权分配与空间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交通民生与路权分配 2007年底,在<生命时报>关于是否收取"交通拥堵费"的论争中,我取支持态度,赞成使用经济手段,不仅是为了减少私车对大城市中心道路资源的过度使用,更是为了平衡路权,将出行空间还给步行和自行车,还给城市中大部分没有私家车的普通出行人,而对各种出行方式的合理分配的路权才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难题的制度之道.  相似文献   

6.
国外城市交通发展的模式及经验 一、美国的城市交通发展 美国的城市交通走汽车化发展模式,居民出行主要靠小汽车,城市结构松散,交通网络多呈方格网布局。由于小汽车交通带来的环境、能源问题日益突出,1980年代后,提出了“HOV(指载客量多的车辆)优先”的政策,逐步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有的城市开辟了公交专用道,新建了轻轨交通,并提出了以公共交通引导土地开发  相似文献   

7.
广义上讲城镇群空间结构,不仅包含城镇群在空间上的布局、形态、关系,而且更深层次地体现在城镇群内部各城镇规模等级、职能类型、空间关系;区域城镇体系的演化与城镇群空间结构的变动是一种协调互动的关系.以北部湾城镇群为目标区域,从城镇体系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着手,分析城镇群规模等级的形成过程、职能类型的发展与分异过程、空间关系的辐射与带动过程,结果表明:北部湾城镇群规模等级结构虽然不断向单中心发展,但是规模等级体系不断趋于合理;在职能类型结构上形成了港群城市与中心城市及两翼城市功能互动的格局;在空间关系结构上形成了不断强化以南宁市为核心和桥梁,辐射和关联两翼城市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以城市中心地理论为研究背景,建立城市商业中心地的基本结构及服务模型,探讨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布局规划的基本策略。在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商业总体规模及各级商业中心地规模的基础上,探讨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布局,是对城市商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有效途径的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9.
中心城区的发展是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的难题.为适应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对中心城区的改造和提升,创新发展模式,再造符合区域整体定位的新城市中心具有很强现实意义.新城市中心就是特定的中心城区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下,为避免重蹈过去城市开发功能单一、建筑分散无序的情况,开始强调功能区完整,即发展城市综合体,通过居住、办公、商务、出行等各类功能符合相互作用,并使其互为价值链的发展模式.它不仅仅是城市中心的更新,更是城市功能的创新,涵盖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更彰显功能优势.能否成为新城市中心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和城区自身条件.在建设途径上,以土地高效开发利用为前提,以新商业中心的建构为突破口,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整体开发运营,以现代创智产业为新增长点,以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作为衡量新城市中心的目标和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快速交通是指出行速度大于15公里/小时的交通方式,包括快客、私家车、动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以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高效便捷、运输量大等特点.作为都市圈空间成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快速交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城区拥堵状况,突破单一中心结构,促进多中心形成,优化城镇体系,对构筑一体化大城市疏运体系、促进都市区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