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对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一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处地位的关键性因素。对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实用价值。文章在深入评品波特教授“钻石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诸多因素,提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分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分工新格局中,传统的比较优势战略很难改变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中国在目前的分工体系中虽然被称为“世界制造基地”,但立足于比较成本优势的制造业很难提升产业水平,因而,我国应适时把握全球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条件发掘潜在优势,立足于自身在新的分工体系中的角色,在技术和制度上不断模仿,继而创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才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进而处于国际分工的竞争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生产链条的不断延伸以及中间产品生产的多次跨国境变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中日双边制造业贸易收益分配中。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1995—2009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将双边出口贸易分解成16部分的核算方法,基于贸易附加值的分解核算中日两国制造业双边贸易。结果显示两国制造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绝对额均不断上升,两国的垂直专业化率均不断提高。两国应以推动中日韩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为契机,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 尽管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一再申明:“人均GNP本身并不代表或作为衡量一国福利或发展成就的尺度”,但该指标却无不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第一,人均GNP(或GDP)即使不是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唯一指标,也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第二,许多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用该指标来区分富国和穷国;第三,不同国家的人均GNP(或GDP)水平数据,也是国际组织用来决定其是否有资格得到贷款、援助或其它资金,或决定得到这些贷款、援助或资金的条件的依据;第四,不同国家的人均GNP(或GDP)的水平也可全部或部分地决定一个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对该组织交纳会费的数额.众所周知,GNP(或GDP)是SNA中的核心指标,一国只要建立了相应的统计体系,用  相似文献   

6.
附加价值来源转化:文献评述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边界正从产业层次转换为价值链层次,一国的竞争优势也随之不再体现在某个特定产业或某项特定产品上,而是体现为在产业链条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上,从而,附加价值的来源逐渐向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转化。技术因素是附加价值概念的最基本内涵,一国产业能力的消长直接影响该国附加价值水平的升降,因此国家只有不断提升产业能力,附加价值才能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和地位。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区域集聚进一步加快,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力图建立一种新的国际金融秩序。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是国际经济关系的里程碑,它奠定了国与国之间合作解决世界货币问题的基础,在此次44国参加的会议上同意建立两个新的多边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是其一。它于1946年3月正式成立,1947年3月开始运作,成为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这是一种为协调国际间的货币政策,加强国际间货币金融合作而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同时,作为国际经济秩序三大支柱之一,是维护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和重大货币金融措施的唯一合法的世界性组织。它监督货币  相似文献   

9.
在标准贸易理论框架下,通过引入垂直专业化和片段化生产,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的拓展及对国民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使一国比较优势由产品间深入到产品内部,进而使得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更为复杂,一国贸易模式可能会与该国原有的传统比较优势相悖;垂直专业化增进了世界福利,但在特定分工模式下可能会损害一国的福利,并且对于不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0.
对外开放双向循环系统表明:开放经济系统与外界联系具有双向性,要进出并举,进出结合,以进养出。而河北省在对外开放中虽取得了较大实绩,但明显地呈现出在外向型经济体系中的缺位现象:即只注重吸引,利用外资以及商品出口和属于低层次的劳务出口,而忽视以资金和技术为载体的对外投资。这将使河北省在参加国际分工和分享国际资源配置利益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走出国门,招商引资的同时,主动地进行跨国投资经营、积极参加国际大分工,做到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才是河北省外向型经济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杨小凯消费者—生产者模型的扩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杨小凯消费者—生产者模型的基础上,以分工与专业化为视角,基于劳动分工、贸易壁垒及汇率,构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贸易模型。模型分为七种专业化分工模式,包括自给自足经济模式、国内贸易与专业化分工模式、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并存的专业化分工模式、国际贸易与完全国际分工模式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其他三种模式。分析表明,杨小凯消费者—生产者模型是本模型的特例,这说明本模型具有普遍意义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的基础和创新的源泉,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全球各大国都把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其装备制造业也快速崛起,在国际分工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寻找恰当的策略,把中国打造成为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的地区分工水平、产业集聚的变化以及地方优势产业的形成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有朝着专业化分工格局演化的态势,各地区的分工水平有所提升,产业的地理集聚程度得到提高,地方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球化浪潮席卷各国,南北贸易决堤般发展,贸易流动中中间产品和服务所占比重屡创新高、工序贸易痕迹日益清晰,贸易本质正发生深刻变化。如何认清当前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实质内涵,成为国际经济学界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然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新形势的猛烈冲击下愈显乏力,既不能自圆其说,也与程式化事实不符。于是,不断涌现出新的分工理论,差异化分工理论应用高分位贸易流动数据修正了传统认识,工序分工理论更是在理论建模和定量研究两方面提出全新阐释。本文试图梳理归纳这些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服务-制造”这一新形态的国际分工,本文利用2005年跨国截面和中关贸易时间序列数据对国际经济失衡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相对汇率、(政府、居民)储蓄率、经济增长率以及人口结构等因素而言,无论是跨国截面还是中关贸易时间序列数据均显示,“服务-制造”新形态国际分工才是导致国际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后危机时代改善国际经济失衡,我国应着力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并着力改善收入分配,努力提高广大居民,尤其是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6.
传统自给自足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与工业分工的经济转变过程,内生了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流动。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劳动力流动限制的条件,构建两种商品的一般均衡经济增长模型。模型显示:交易效率足够高时,经济增长与劳动力流动都是分工的结果;劳动力流动限制并不影响经济增长的效果,只产生收入差距效应。实证结果支持这一判断,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东欧的经济转轨国家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了比其他经济体更严重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与这些国家转型后形成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各转型经济体因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和比较优势的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但面临着性质大体相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论模块化分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块化分工是在价值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分工方式,是对传统分工方式的发展和创新。模块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模块化设计规则的形成和应用,是模块化分工形成的前提条件。模块化分工在分工经济性、组织形式、价值创造方式以及资源与能力、制度与技术、协调与整合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传统分工方式的新特性。企业若以自身核心能力要素参与模块化分工,形成模块化组织,就能增强环境适应能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贫困狭义的本质是经济贫困,而经济贫困主要是收入水平较低,在农村主要是因为分工不足,生产率低。文章从经济分工理论分析了贫困的本质,验证了分工水平对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和市场交易费用对分工的影响,从降低交易费用角度提出我国农村从交通运输、产权界定和市场交易三方面来投资建设进而促进农业产业分工的可行性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下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哥本哈根时代,低碳经济将取代传统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与减排也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约束要素,也是各国参与国际分工战略调整的外部强制力量。低碳经济下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战略调整的内涵是:内部化碳成本,发展低碳化国际贸易;减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碳泄漏,实行低碳吸收式利用外资政策;承担大国减排责任,实行绿色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