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多次提出过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区域战略和措施,但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入展开,并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献计献策,2014年11月29日,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重庆工商大学主办的“长江经济带高峰论坛”在重庆举办,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12个省市30多名领导、专家共同出席研讨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发展。本刊将本次论坛上20位专家所作主旨演讲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0~2016年数据,分析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对二者的动态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和空间差异进行综合衡量和评价,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经历了由不协调到协调发展的状态转换,当前处在耦合协调发展的中级阶段;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推动上、中和下游之间区域物流的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地区工业化、经济现代化和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一些大城市迅速崛起,城市空间急剧扩张,城乡日益交融,显现出连绵成片、跨界发展的都市圈。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一级流域经济带,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刺激了大都市圈不断发展而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有力地促进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大都市圈协调发展还需要注意提升首位城市能级,增强都市圈城市集聚力;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区域统筹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届政府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升到新高度,如何把握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值得思考。长江经济带建设不能仅仅依靠长江水运打造交通运输带,而应既立足于长江流域产业梯度特征,构建产业国家价值链,实现产业一体化;又立足于长江经济带地域广阔性和特征多样性,构建点轴面融合发展格局,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了实现两大战略定位,需要从谋划产业布局、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消除区域要素流动粘性制约、优化城市体系结构、发挥东中西联动"串联效应"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特征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选取绿色发展、经济质量、创新能力、人民生活、开放合作五个维度28项指标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8—2017年长江省域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区域间的发展均衡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处于稳步提升状态,但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是增长幅度不大,整体处于耦合协调的过渡区间,且具有省际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时指出,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这是站在中央对湖南在全国经济版图中进行了新定位和新要求,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交通经济带对区域的发展有重要的拉动效应,沈大交通经济带作为辽宁经济发展的核心,对老工业基地改造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文章以研究交通经济带几个相关的问题入手,阐述沈大交通经济带的范围、形成与发展,通过对沈大交通经济带的现状分析,得出沈大交通经济带在与辽宁省其它地区比较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分别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市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经济带开发中,重庆具有优势,也有劣势.重庆应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的联合与协作,依托三峡库区开发,积极参与建设长江高科技产业走廊以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并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大商贸,搞好大流通,发挥大型企业集团在长江经济带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探讨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的内涵和前提条件出发,提出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改革需要遵循的总体原则,并对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的流程架构设计(“一中心”、“四平台”)提出了总体构想,强调在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过程中应予关注的几个方面问题,即:顶层设计力求科学周密、率先试点力求排解问题、全面推开力求安全平稳、原有改革力求辩证整合、协同联动力求顺畅高效、新旧衔接力求妥当安排、改革空间力求提前预留;最后结合改革试点情况对下一步加快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区位熵指数和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了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发展水平情况,运用空间计量的有关模型,基于空间视角分析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分布存在区域间的差异,东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较高;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11.
贵州作为西南欠发达地区,在"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背景下,依托自身已有条件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良性互动,以实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举措,建立"长江龙尾新区",将贵州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生态脆弱地区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加快长江上游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论对促进长江全流域及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区域发展格局看,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成渝经济区的外延扩展,而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支撑,长江上游经济区区域合作的主要方向则是西南及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13.
长江开发战略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西部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与突破口。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但区域内存在较大的不平衡,长江上游地区相对落后。重庆作为长江上游中心城市,要发挥其城市聚集效应就必须探寻和实践依靠内力发展地方经济的道路,寻求知识和技术为本的区域发展战略。重庆要加快企业集群的建构,增强集群效应与竞争势力;跳出农业看“三农”,促进工农业和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构建教育与培训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吸收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上游经济带在未来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取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区域经济带(区)和都市圈(群)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且各大经济带(区)和都市圈(群)的“多极并进”也将成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长江上游经济带在未来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取向就是要立足自身实际,谋求内部整合;依托“长三角”,积极与流域各经济板块开展合作;与“泛珠三角”开展合作,并借此与东盟沟通。  相似文献   

15.
能源碳排放脱钩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Tapio脱钩弹性分析模型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效应,并在Kaya恒等式的基础上结合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能源碳排放的内在脱钩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7年,以六年为一个时段看,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处于“弱脱钩—弱脱钩—强脱钩”状态;经济增长对能源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能源强度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贡献,而能源结构与人口规模对能源碳排放分别有较微弱的负效应与正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低碳示范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别从静态、动态视角对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物流产业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利用Tobit模型分析物流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分析结果看,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物流产业效率整体达到有效水平,但呈现波动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并在空间区域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阶梯状分布;从动态分析结果看,技术进步的下降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看,政府支持对物流产业效率提升具有制约作用,地区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效率提升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长江上游的核心区域,川渝黔一体化发展的本质就是长江上游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有两个方面:在成渝城市群基础上形成世界级城市群、形成世界级主导产业和企业集团。其战略意义有五个方面:极大缓解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愿望之间的矛盾、率先促进长江上游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加快实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发展目标、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和建成上游生态屏障、使我国有一个长远和稳固的战略后方基地。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容包含五个方面:交通通信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监管和生产要素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人口流动时身份规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从“发展导向”“经济增长”“要素流动”“机制创新”四个维度,通过“社会福祉共同增长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共享发展”“增加有技术含量的经济密度”“缩短要素流动的时间距离”“以改革开放创新减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分割”四条路径推进。智能化因素的融入,使四个维度有了新的赋能:在“发展导向”维度突出“普惠共享”的价值导向,在“经济增长”维度突出提高“智能产业”的密度,在“要素流动”维度突出利用“云”缩短距离,在“机制创新”维度突出通过“万物互联”减少分割、创造发展机遇。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但存在着发展不协调的“亚健康”问题,应率先实施全面智能化战略,通过全域智能化和全业智能化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和智能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国以来,江苏省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先后实施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共同发展、促进苏北大发展、沿江开发等五个战略。现在,江苏省已具备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条件,可以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启动内力”与“借助外力”并拳,推进省域经济的联动和产业发展的互动,构筑生产要素集聚的载体和平台,逐步形成“产业布局一体化、企业配置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经济运行机制一体化、社会信息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指标考核一体化”的省域经济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上游经济带是一个国土综合开发区,是从攀枝花到宜昌的长江干支流所流经的沙丘、平坝地区所在的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础的空间地域体。长江上游经济带由成渝经济区、三峡库区和长江上游江南地区三部分区域构成,其中成渝经济区是其核心区。成渝经济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是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是中国的战略后方基地和21世纪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国家实施“五个统筹”方针的关键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