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竞争全球化、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的不连续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转型成为其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企业转型和再造技术能力的过程中,企业知识的转移和利用是企业转型获得持续成长的关键,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在明确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知识转移内涵及特点基础上,分析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企业知识转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小型虚拟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捕捉多变的、竞争的市场机遇,中小型虚拟企业需要提升其整体竞争力,而成员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则是提升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知识转移概念的综述来界定中小型虚拟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定义,探索其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并根据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中小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机制与影响因素模型以及中小虚拟企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关系模型,从虚拟合作、知识技术、市场因素、情境因素和风险因素五个方面对影响中小型虚拟企业间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趋同现象,是当今增长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对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发展中国家在实际经济追赶过程中,技术转移与其他因素间的相关关系,为国内的增长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知识转移一般过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转移是转移主体、转移内容和转移媒介等要素在特定环境中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基于对已有知识转移过程研究的综合分析,本文构建了知识转移一般过程模型,并分析了知识转移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地区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的最优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受基础设施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诸多产业领域技术储备不足,企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契合是西部民族地区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的最优选择.在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契合过程中,需要构建企业技术转让方和技术受让方合作竞争的博弈机制,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使西部民族地区企业从原有的跟踪模仿思路转变为跟踪模仿和自主创新的双重强调,以真正实现企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6.
在上两期我们介绍了美国的技术转移。技术转移为美国和欧盟国家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西方技术转移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离不开这些国家高度发展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没有众多技术转移专业服务机构所提供富有成效的服务,技术转移在这些国家是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的。近年来技术转移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许多大学、研究院、行业协会和地区都设立了专门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如何推进技术转移工作?如何为企业提供需要的专业化服务?如何通过加强技术转…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产业转移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扩散性产业转移和集聚性产业转移两种类别概念,并建构了产业转移测度原理和方法。依照该方法,以八大区域为空间体系,分别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三个方面分析了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转移的动态演变趋势、相对规模和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转移始终存在,集聚性转移与扩散性转移并存,且有阶段性转换,过程复杂;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有明显差异;影响中国制造业转移差异性和复杂性的因素包括区域经济规模、区域间空间关系与经济联系、产业发展阶段、产业要素结构与要素的流动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明了技术竞争情报(CTI)是技术转移成功的重要环节,认为CTI既是技术转移的内容又是技术转移的手段,介绍了日本、韩国、美国、芬兰和德国基于CTI的技术转移案例,提出了我国发展基于CTI的技术转移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企业的资源基础观和资源依赖理论,构建了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绩效体系,运用我国2001年~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在地区的经济越发达、从事技术转移的人员越多以及素质越高,高校的技术转移绩效越好;技术转移平台的缺失,技术需求方——企业转化人才的缺乏、转化资金投入不足,再加上大学的科技成果太超前,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则是目前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绩效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资本投入、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地、技术、劳动力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由于我国农村市场发育迟缓,导致获得外生农业技术的成本很高。这样,内生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的适时转移就成为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也会影响到非农部门的经济增长。因此,建立一个基于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农业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评价农业政策的绩效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企业的资源基础观和资源依赖理论,构建了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绩效体系,运用我国2001年~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在地区的经济越发达、从事技术转移的人员越多以及素质越高,高校的技术转移绩效越好;技术转移平台的缺失,技术需求方——企业转化人才的缺乏、转化资金投入不足,再加上大学的科技成果太超前,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则是目前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绩效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论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职业技术教育的视角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问题。笔者认为农民素质和技能低下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内在制约因素,而农民又有提高素质和获得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在动力,因此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美国扶持企业的技术转移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转移是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得以实现的必经环节,美国面临日本科技与经济的挑战,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技术转移政策法律体系,为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也从中得出:坚持技术转移法治化,秉承技术转移政策法律制定的循序渐进性,重新定位政府职能,以及大力扶持小企业技术创新等启示,以期从法制角度完善技术转移政策体系,为企业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般的经验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是较为一致的,工业化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的演替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依次转移的过程,并最终达到经济均衡。结合一般经验与国际比较,并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而且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具有超越第二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历史经验表明,实现产业转移、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的有机耦合,是成功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目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技术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低,产业不具有竞争优势.结合国外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教训,皖江城市带建设的逻辑思路是:从组织机制、投入机制和转化机制三大方面实现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的耦合,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确立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创新型的产业集群,组建广泛的区域协同创新联盟,搭建区域创新的服务平台,构建区域创新的政府支持体系,从而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16.
传统社会保障转移机制的运行过程在"互联网+"时代下,已不再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必须在一个地方连续工作15年方能享受基本养老待遇"的要求,不仅不利于流动人口社会保障跨省转移的良好实现,而且会导致流动人口参保比率的下降。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连接、转移、共享等优势,为社会保障转移过程中的"转、接、并、续"四大环节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和发展动力。文章将从"互联网+"社会保障转移机制问题的提出、必要性以及良性的运行路径等各方面进行梳理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知识转移是近年来企业创新研究的方向之一,课堂教学也是一种知识转移的过程,运用知识转移相关理论对高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参考意义,教师、学生、转移的知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对提高知识转移的效果、促进教学相长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技术市场化进程分析技术是知识形态的“技术软件”和必要的物质形态载体的集合。而技术的市场化则是技术由知识形态转移到物质载体,并通过广泛的应用、分布与扩散,在市场上实现价值增值的全过程。由于技术市场化的长时间性与多风险性,技术市场化进程表现为由一系列风险与价值相对独立的子过程相互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19.
ERP实施不仅仅是产品转移和技术转移,更重要的是实施ERP的企业与相关主体之间以及企业内部之间的知识转移。通过对ERP实施中涉及的主体、ERP实施中的知识转移内容的研究,分析了影响ERP实施中知识转移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必然过程,政府在转型的前期和中后期大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其政府治理模式也存在一定差异性。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但是其转移过程和转移政策选择也遵循了一定的规律性。因此,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在选择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时,应正确考量经济社会变迁的动态性,不断改革治理机制,最终推动全体国民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