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在教学师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全员观念等方面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增强全员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意识,加强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构筑课程教学系统工程是优化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为主体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并对体验式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文章就体验式教学的内涵、特点、操作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是否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新生的适应水平,并就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路径进行探索,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对某大一新生班级进行体验式心理健康教学,对照组在相应学期不开展相关课程,使用自尊量表、自我接纳问卷、特质应对方式、社交焦虑量表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自尊(t=-1.938)、自我评价(t=-2.023)、自我接纳(t=-2.541)与积极应对(t=-2.450)维度得到了显著提升,社交焦虑(t=2.220)水平显著降低,而对照组在自我评价及消极应对维度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新生的适应水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建构适合大学生的体验式教学体系,着力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当前高校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资源短缺等问题,探索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四结合"教学模式,即:必修与选修结合、课堂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讲授与团体辅导结合。通过改革,促进了大学生普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调动学工队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心理健康普及活动的开展,从而提升了心理育人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课程评价主体、课程评价对象、课程评价方法入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课程评价目的和课程评价原则,探讨并提出了适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六种评价方法:问卷调查法、档案袋评价法、情境式评价法、协商对话式评价法、访谈评价法和心理测验评价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运用体育心理学有关知识,论述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对部分高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高校对该课程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功能缺乏"统一共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体现出发展性目标与预防性目标并重,技能目标明显高于知识目标的特征。高校应探索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系列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构建积极发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形成自主体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体系和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在教学目标指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特点缺乏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具有积极性、体验性、情景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据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应是"活动—感悟—分享—评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体验式教学。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要从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着手,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环境;组建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课程的重点是干预、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增强学生心理免疫能力。但大部分高校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落后,不能达到增强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目标,致使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成为大学生心中的鸡肋课程。如何在遵循教学规律和《纲要》要求的前提下,突出心理健康课程的特点,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构建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模式,是今后课改的重点,也是每位教师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存在的种种问题,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并前瞻性提出了相关应用策略,探索了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集知识、体验和操作于一体,重点在实践.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明确课程目标,完善内容体系,构建课程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心理健康的涵义和标准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20余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遍展开,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目标不够明确,教育体系建设尚未成型,教学科研实践存在问题和不足的现象。应立足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和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端正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方针,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合理设置教学课程、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今我国高校"90后"大学生普遍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问题逐渐凸显。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疏导,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来记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等方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5.
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 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和谐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心理素质居于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之间,它既制约这两种素质的形成,又反映两种素质的发展水平。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应从课程内容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式多样化方面入手,提高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体验式教学及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构建的必要性,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体验式教学的框架构建和原则把握进行探索,力图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学者积极投入到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决定了与心理学相结合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优化心理教育环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学相结合,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要求,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它有助于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预防心理疾病、增强体质。因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入学适应、课程学习、人际交往、恋爱与性、择业与求职等方面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成效以及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优点、不足,根据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结果的实际情况,探索一条适应于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构建"七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与教育》课程开设为主线,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确保学生能在和谐安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指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所应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慎重选用教育途径,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同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避免形式化、德育化、课程化、孤立化、医学化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