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要从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着手,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环境;组建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当前高校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资源短缺等问题,探索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四结合"教学模式,即:必修与选修结合、课堂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讲授与团体辅导结合。通过改革,促进了大学生普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调动学工队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心理健康普及活动的开展,从而提升了心理育人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各高职高专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围绕教学目的引入活动教学,合理设计安排活动教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能切实有效地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的战略重地,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旨。在“三全育人”的全貌主旨下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步走”,即全员参与积极普及、全过程引导完善机制、全方位互动形成循环、全面渗透构建模式的模式探究,对于高校教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创新性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为主体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并对体验式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文章就体验式教学的内涵、特点、操作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在课程教学中,必须采取适合高职大学生理特点、学习特点和课程性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心理测验法、行为训练法、讨论法、经验交流法等是适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课程性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在教学目标指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特点缺乏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具有积极性、体验性、情景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据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应是"活动—感悟—分享—评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体验式教学。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决定了与心理学相结合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优化心理教育环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学相结合,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围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问题,展开相关研究,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访谈调查,根据采集到的访谈资料分析课程教学前后学生对心理课程的认知变化,从心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师教学风格等方面探讨心理课程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职学生心理困扰较为明显,表现在厌学、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常规教学 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建立心理咨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都是实施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特殊体育教育明显滞后于大学体育改革进程,加强高校特殊学生体育教育研究十分必要。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规定,我国高校特殊学生较为理想的体育课程模式,应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为主的学习方式。我国特殊体育教育要立足国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特殊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12.
20余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遍展开,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目标不够明确,教育体系建设尚未成型,教学科研实践存在问题和不足的现象。应立足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和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端正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方针,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合理设置教学课程、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是否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新生的适应水平,并就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路径进行探索,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对某大一新生班级进行体验式心理健康教学,对照组在相应学期不开展相关课程,使用自尊量表、自我接纳问卷、特质应对方式、社交焦虑量表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自尊(t=-1.938)、自我评价(t=-2.023)、自我接纳(t=-2.541)与积极应对(t=-2.450)维度得到了显著提升,社交焦虑(t=2.220)水平显著降低,而对照组在自我评价及消极应对维度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新生的适应水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建构适合大学生的体验式教学体系,着力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中心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三全育人”理念体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途径和重要抓手。高校原有的固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探讨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如何有效部署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策略,发掘、创新心理育人路径,是当前高校提升心理育人工作实效的迫切问题。高校通过建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增强全员参与工作力量;以全过程育人为关键步骤,构建阶梯式内洽递进服务体系;以全方位育人为重点手段,共建融合多途径育人机制,全面提升心理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运用体育心理学有关知识,论述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校应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强化心理咨询,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并发挥好家庭、社会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消除诸多因素引起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指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所应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慎重选用教育途径,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同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避免形式化、德育化、课程化、孤立化、医学化等倾向。  相似文献   

18.
胡琳 《企业家天地》2009,(3):127-12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问题解决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本文探讨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提升学生自我效能的策略。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从根本上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体验式教学及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构建的必要性,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体验式教学的框架构建和原则把握进行探索,力图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学者积极投入到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课程的重点是干预、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增强学生心理免疫能力。但大部分高校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落后,不能达到增强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目标,致使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成为大学生心中的鸡肋课程。如何在遵循教学规律和《纲要》要求的前提下,突出心理健康课程的特点,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构建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模式,是今后课改的重点,也是每位教师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存在的种种问题,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并前瞻性提出了相关应用策略,探索了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