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产业内贸易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国际贸易形式,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深入研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扩张的调整效果,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对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有助于学者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中俄GL指数和MIIT指数测算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0—2017年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相对稳定,但总体水平较低,不同类别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不同。对中俄产业内贸易潜力进行分析后发现,世界贸易增长效应是推动中俄两国贸易增长的首要因素;出口结构效应对中俄两国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出口竞争力效应则阻碍了中俄两国贸易的增长。为进一步提升中俄产业内贸易水平,应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畅通两国间的进出口渠道,实现专业化生产,获取规模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贸易发展状况、贸易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现状,运用Grubel-Lloyd指数和GHM指数,对2004~2013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进行测算,并对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双边农产品贸易存在严重的贸易不平衡;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农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与其它四个国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四类农产品中第二类农产品(植物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且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此外,平均市场规模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贸易不平衡程度、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2000—2009年的中韩农产品贸易的静态产业内贸易指数(G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进行计算和分析后,实证分析了影响中韩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韩两国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特别是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两国农产品贸易几乎形成了完全的产业间贸易的发展态势,韩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稳步增强。其中,少数农产品保持了良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包括:两国的经济规模、FDI的流入量、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两国经济规模的相对差异。经济规模的扩大、FDI流入量的增加以及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都能够深化中韩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其中,两国GDP的增长和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对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促进效应较大,而两国经济规模的相对差异对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深入发展有负面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5.
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现状,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分析得出了我国服务部门的规模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度是影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在长期内,产业内贸易指数、服务贸易依存度、服务部门规模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贸易依存度和服务部门规模对产业内贸易指数都有正向的影响;在短期内,贸易依存度水平和服务部门规模与长期内的均衡水平相比有所偏离,但通过误差修正项的调节可以修正这种偏离,而且短期内的偏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向长期均衡趋势调整。服务贸易依存度和服务部门的规模均是引起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论文依次从规模、水平、结构三个角度,分析1999年—2014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中哈能源产品贸易规模扩大,但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集中于石油产品,其中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主要地位,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此基础上对中哈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考察经济规模、收入差异、贸易公平程度、外商直接投资等四个因素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为发展中哈能源贸易提供实证依据及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已经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发展为产业内贸易,而产业内贸易到底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哪些影响,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G-L指数考察了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情况,同时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产业内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自然人流动对双边产业内贸易影响渠道的基础上,运用修正后的贸易引力模型,以中国为例,对自然人流动对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自然人流动对于双边产业内贸易有着积极影响;(2)自然人流动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制成品;(3)母国与东道国的差异性越大,自然人流动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越明显。据此,本文认为,消减自然人流动壁垒,促进自然人在全球范围内自由配置的意义不只在于服务贸易本身,其对于全面实现贸易自由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内贸易乃至产品内贸易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采取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我国按HS编码的98章产品,计算了1999~2004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并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基础上分析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内贸易乃至产品内贸易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中国按HS编码的98章产品,计算了1999~2004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从产品内分工这一视角分析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 G-L 指数、MIIT 指数、TC 指数、HIIT 指数和 VIIT 指数,对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服务业整体的贸易模式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部门的产业内贸易特征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Grubel-Lloyd计量法、GHM分解法评估了2000-2011中国与巴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特征,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巴西总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各大类农产品及主要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特别是以高质量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中巴间绝大多数农产品的贸易方式是产业间贸易.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明了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后,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竞争力指数对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进行了一些分析与思考,并探讨了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成因及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贸易水平发展很快,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贸易联系更加紧密,产业内贸易呈现不同的特点。初级产品逆差扩大,研究其产业内贸易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了解目前江苏初级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以及贸易绩效,进一步提高江苏初级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比重在不断提高,我国的贸易格局开始呈现从产业间贸易逐步转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理出发利用技术转移的四个理论分析了产业内贸易对产业自主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利用技术溢出理论分析产业内贸易对自主创新投入的溢出效应,最后从产业、企业、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利用产业集群带动配套产业发展,企业应重视引进和消化技术,政府要制定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等建议,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调整后的G-H-M方法,对中国与东盟五个主要贸易国的15类主要贸易产业类别的垂直性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类产业上,且主要是以低质量产品市场的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2005年苏浙沪三地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得出两个主要结论:(1)长三角形成以上海一服务业、苏浙一制造业为特征的产业空间布局模式;(2)长三角区域间存在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由此本文认为基于产品差别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为地区内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错位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