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从贸易发展状况、贸易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现状,运用Grubel-Lloyd指数和GHM指数,对2004~2013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进行测算,并对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双边农产品贸易存在严重的贸易不平衡;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农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与其它四个国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四类农产品中第二类农产品(植物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且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此外,平均市场规模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贸易不平衡程度、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与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9个RCEP成员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在样本期内中国与9个RCEP成员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低,平均IIT指数为0.2,充分利用RCEP合作平台,推动中国与其成员国的产业内贸易;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看,市场规模差异、人均收入差异对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关系,贸易平衡程度、贸易开放程度以及外国直接投资则对产业内贸易具有正向影响,其中,两国的市场规模差异与贸易平衡程度是产业内贸易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2000—2009年的中韩农产品贸易的静态产业内贸易指数(G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进行计算和分析后,实证分析了影响中韩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韩两国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特别是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两国农产品贸易几乎形成了完全的产业间贸易的发展态势,韩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稳步增强。其中,少数农产品保持了良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包括:两国的经济规模、FDI的流入量、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两国经济规模的相对差异。经济规模的扩大、FDI流入量的增加以及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都能够深化中韩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其中,两国GDP的增长和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对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促进效应较大,而两国经济规模的相对差异对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深入发展有负面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4.
论文首先明确了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与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方法,并阐述了我国2004年—2013年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其次,对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人均GDP、服务贸易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额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上述因素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程度较高,但各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发展不平衡,旅游与广告等劳动密集行业偏高,金融与保险等资本密集行业偏低,因此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大吸引外商投资、积极发展差异产品、实施服务营销策略等措施促进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G—L法的黑龙江省产业内贸易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内贸易作为不同国家之间对于同种产业的产品同时进行进口和出口的贸易行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日益提高。近年黑龙江省外贸规模增长迅速,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产业内贸易总体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速度基本表现迟缓,竞争力依然有限。我们应从培育规模经济、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发展直接投资等角度来采取对策,以促进黑龙江省产业内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中韩1992—2018年面板数据,分析两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规模和结构,测算双边工业制成品贸易的GL指数、MIIT指数和GHM指数,并基于扩展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韩工业制成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其中按材料划分的工业制成品和杂项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略有下降趋势,而与化学有关的各种产品以及机械与运输设备产品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差异因素对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最大,另外还有对外开放程度、经济规模和外商直接投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间产品贸易已占中国贸易额的半壁江山。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对中国中间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间产品在保持贸易额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由基于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技术密集型中间产品贸易不仅所占比重大幅提高,而且产业内贸易发展很快,贸易模式已经转变为产业内贸易。不过,低质量垂直型占绝对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的层次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新加坡产业内贸易与规模经济存在着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新加坡生产企业的规模经济对产业内贸易的推动作用大于中国,中国和新加坡生产企业的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规模经济促进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9.
自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因为相近的地理、文化和资源互补等优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首先介绍了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其次,使用1995年~201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韩对华投资、两国市场规模、两国人均GDP水平差距、中国工业的规模经济四个因素对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有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5年—2010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和WTO的贸易统计数据,测算了中国纺织服装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发现:虽然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产业内贸易发展缓慢且总体水平较低,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纺织服装各子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产业竞争力高低不一,具体分为四种情况:纺织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水平相对较高;纺织原料产品竞争力弱,产业内贸易程度相对较高;服装类产品比较优势稳定且显著,但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纺织机械产品处于比较弱势,产业内贸易水平也较低,但呈上升趋势。据此提出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内贸易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中俄GL指数和MIIT指数测算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0—2017年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相对稳定,但总体水平较低,不同类别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不同。对中俄产业内贸易潜力进行分析后发现,世界贸易增长效应是推动中俄两国贸易增长的首要因素;出口结构效应对中俄两国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出口竞争力效应则阻碍了中俄两国贸易的增长。为进一步提升中俄产业内贸易水平,应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畅通两国间的进出口渠道,实现专业化生产,获取规模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2013年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在分析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GL指数和MIIT指数从静态与动态角度对双边各类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并基于GHM方法对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随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产业内贸易理论来分析影响世界纸和纸板的贸易格局的因素。论文首先分析了世界纸和纸板的贸易状况;然后对世界纸和纸板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得出结论:世界绝大部分纸和纸板以产业内贸易方式参与国际贸易;最后对影响纸和纸板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自然人流动对双边产业内贸易影响渠道的基础上,运用修正后的贸易引力模型,以中国为例,对自然人流动对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自然人流动对于双边产业内贸易有着积极影响;(2)自然人流动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制成品;(3)母国与东道国的差异性越大,自然人流动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越明显。据此,本文认为,消减自然人流动壁垒,促进自然人在全球范围内自由配置的意义不只在于服务贸易本身,其对于全面实现贸易自由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西南与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包括中国西南与东盟的人均GDP差值、中国西南与东盟的平均市场规模、中国西南与东盟的平均市场规模差异、中国西南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程度、中国西南和东盟的国家接受的直接投资等五个变量,根据最终得到的模型结论,进一步分析了应通过扩大两地区市场规模、加快中国西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改善投资环境等措施,为促进中国西南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和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基于2003~2010年我国各类纺织品的对外贸易数据对我国纺织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纺织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贸易变动也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针对分析结果,应该采取相关对策,从多方面入手,促进我国纺织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实现我国从纺织业大国到纺织业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采用Grubel-Lloyd计量法、GHM分解法评估了2000-2011中国与巴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特征,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巴西总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各大类农产品及主要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特别是以高质量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中巴间绝大多数农产品的贸易方式是产业间贸易.  相似文献   

18.
根据联合国商品数据库数据,分别计算中关汽车产业内贸易G—L指数、HIIT、VIIT指数、边际质量MQ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A指数及B指数,通过这些指标分析得出,中关汽车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在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产品中,产品质量存在着差异,国内汽车产业内贸易业绩良好,调整成本较低,体现为成本优势,品质劣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内贸易乃至产品内贸易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中国按HS编码的98章产品,计算了1999~2004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从产品内分工这一视角分析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六国18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月度面板数据作为分析基础,通过分析汇率与产业内贸易的传导关系、中国与东盟六国产业内贸易特点,并且建立产业内贸易指数与汇率的VAk模型.对我国的汇率对产业内贸易的冲击作用和动态关系做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无论是短期或长期.汇率升值对绝大多数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是不利的,但在短期内它有助于提升大多数工业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长期内对工业制品的产业内贸易冲击效应是分化的。二是汇率升值后长期内对不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是一样的。三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对汇率冲击的反应相当微弱.工业制品反应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