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回顾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发展历程可见,对公共产品的研究,始于公共产品概念本身,发展到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争论,延伸至围绕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和监管效果展开的理论思辨与实践探索。不论是基于市场失灵考量的公共产品政府垄断供给模式,还是基于政府失灵考量的公共产品政府与市场的二元供给模式,亦或兼顾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建立的公共产品多元互动供给模式。显然,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选择,是一个当原有供给主体产生失灵问题即效率损失之后再对供给主体重新寻找和尝试的被动选择过程,因而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不言自明。因此,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选择标准,强化和完善对供给主体的监管政策,提升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和监管质量,便成为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公共产品理论和政府监管改革下一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最优规模与效率的分析是困难的,借用分级条件下政府供给公共产品最优规模的模型和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为量化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根据IMD测度政府效率的指标体系和国内相关的研究实践,探讨了分析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效率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划分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范围与财力分配,明确农村公共产品由谁(中央或地方政府)提供更具优势和更有效率。本文从阐述公共产品供给基本理论入手,揭示农村公共产品中地方政府的优势地位,认为政府职责划分不清和支出分配错位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的重要症结之一,提出应重新界定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事权范围,明确与之相匹配的财力保障,从而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公共产品分权式供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产品供给是公共财政的核心问题,地方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更是财政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对于政府如何有效地供给地方性公共产品,理论界提出用财政分权模型来进行分析。本文从财政效率角度分析了地方性公共产品中央政府提供的效率损失和地方政府提供的溢出效应,并在二者效率对比的基础上界定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进而提出了地方性公共产品的分权式供给机制和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经济转型期市场配置不能有效保障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情形下,需要政府干预。通过利益博弈分析表明,当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只是政府间的各部门提供时,其供给效率是低下的;当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和其他某一供给主体合作供给时,由于不供给是其他供给主体的占优策略,因此其他供给主体会采取不供给行为,从而加大政府供给压力;当农民和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弱委托-代理关系时,委托人农民观察不到代理人政府的努力水平,其政府的供给效率在没有委托人的约束下变得低下。因此,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需要政府行为加以改善。同时,健全的制度安排、完善的供给体系、有效的监管体系等配套体系能确保政府行为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看,一个社会的政府,其存在的理由是为了增进人民的集体福利,而公共产品则是集体福利的载体,如何提供公共产品,使集体福利得以最大化实现,政府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国现阶段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入手,来分析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主要职责和应扮演的适当角色,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更好地满足公共需求.  相似文献   

7.
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首先对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制度的技术特征和社会特征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制度比较的效率依据。其次,对公共产品私人供给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公共产品私人提供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同时对区域、社区和集体组织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一制度的存在是有效率的。通过对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的分析,提出了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选择和安排的依据是制度效率的命题。最后,从纯理论的角度对公共产品集体供给制度基础理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失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业本身的弱质性特点,农村公共产品的获得非常依赖于政府的有效供给,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十分强烈,但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着严重的政府失灵现象,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供给主体的错位下移以及效率低下等。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主要是由于供给主体的经济人行为,需求主体的弱势地位以及缺乏竞争和内外部监督约束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公共产品理论为合理界定地方政府和市场作用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准公共产品具有整体的社会效益性以及消费的个人属性,使其有可能由市场来提供。由于目前准公共产品的政府过度供给和政府融资渠道狭窄,造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集中的问题。辽宁各级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性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设计,促进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合资合作,逐步实现地方政府准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刘斌 《大众商务》2010,(14):271-271
受以往计划经济体制和我国政治经济现状的影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政府负担过重、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虽然也有私人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尝试,但缺乏较为系统性的模式。文章综合了西方众多学者关于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理论,从不同层面论证了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便为我国私人参与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单一依靠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供给显然是有缺陷的。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倡导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第三方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需洽谈制度,推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听证制度等方法可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村公共品资金的监管视角,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先后使用无限期重复博弈模型和KMRW声誉模型来解释基层政府声誉机制对农村公共品融资机制的影响。结论是,由于高额的监督评价成本等约束因素造成基层政府的临界贴现因子过低,导致基层政府缺乏注重声誉的激励;而声誉机制作为基层政府信守契约的隐性约束因素,对于促使基层政府保证公共品资金使用绩效,提供符合农民意愿的、高质量的农村公共品至关重要;声誉缺失可能引致农村公共品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公共品供给匮乏。  相似文献   

13.
在转型过程中,财政分权与卫生公共品供给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机理.对1995-2008年31个省市区的数据进行面板3SLS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财政分权度越高,且卫生公共品的供给总量和人均卫生决算费用也会增多,但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将降低;市场化程度与财政分权度和卫生公共品供给正相关;竞争程度越激烈的地区卫生公共品的供给越少.  相似文献   

14.
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服务行政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管理的典型范式。在政府与公众互动的逻辑视野下,由双向互动所统摄的管理型逐步走向协商型和参与型,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服务行政的价值内涵;在学府与政府的互动过程中,服务行政的价值探讨丰富着公共服务的理论体系,并推动着服务经济的发展进程;为保障政府公共服务的公共性,以及公共产品供给的高效率,大众媒介的积极参与构成了行政行为的外部监督机制,该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将决定着服务行政的价值与行为指向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实行两套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发展并没有摆脱制度外供给的困境,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需要建立起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由中央、省、地方、农民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采取以中央、省两级政府为主导,地方财政适当配套的方式,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理解凭单制:渊源、机制、模式及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凭单制作为政府改革工具,实质是在公共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渊源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从消费者角度通过强化其选择权而巧妙植入市场竞争机制。凭单制存在公平导向、效率导向及公平与效率兼顾等不同政策取向及模式。尽管它在公共部门需要一定的运作条件,但能广泛运用于包括食品、住房、医疗、教育、幼儿保健等具有融合特征的"福利物品"提供领域。  相似文献   

17.
试论政府供应公共物品的范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供应公共物品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但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供应所有的公共物品,界定政府供应公共物品的范围十分重要。政府供应的公共物品应是公共性程度高、不宜或不应由非政府力量供应、非政府力量不愿或无力提供的外部性大、非政府力量无力或虽有能力供应非竞争性程度高的公共物品。并且,政府供应公共物品的实际范围要受政府实际供应能力的限制,对应由政府供应的公共物品应鼓励非政府力量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探讨政府选择的一种理论,是经济学方法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研究公共决策的过程和结构。其实质就是政府通过具体的决策对各种各样的公共有效物品的供给问题和公共无效物品的克服问题做出决策。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产品、政治市场和政治民主三个方面的分析,政府改革应向三个方向发展:政治产品的效率——精政府、社会化;政治市场的秩序——立宪制、树规范;政治民主的价值——民主化、平民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文献综述,中国地方公共品供给的逻辑可以归结为:市场化进程客观上要求重新界定市场行为与政府责任的边界,而政府履行责任的过程可以视同为提供公共品的过程;中国式分权使得绝大多数公共品供给卸责给下级政府来承担;地方政府激励约束决定了地方公共品供给数量、结构与效率。此逻辑为解释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市场与政府、中央与地方、增长与失衡、公平与发展这些重大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