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代是中国传统义利思想的转型阶段。以西方资本主义伦理学说的输入为条件,以改造中国传统思想、促成中西伦理思想的融合为途径,近代进步思想家,在接触和吸取西方伦理思想过程中,力图建立起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义利思想。这种义利思想在批判封建纲常伦理、推动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奠定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把一批传统士人卷了进来,中国文人由此开始走出延续千百年的仕途经济,走向近代城市的分工体系和独立职业空间。作为晚清上海初始城市化的亲历者,王韬在文化心理和经济生活两方面,经历了一场由“士人”转向城市职业者的艰难蜕变。而生活于清末民初上海的包天笑,则以明确的职业归属感,取代了传统士人的仕宦情结,中国文人至此初步完成了由传统政教依附者向近代独立文化人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后,中国思想界在西学影响下,对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孝观念进行了反思。甲午战后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前,中国思想界对孝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明确了孝观念在近代中国的转型轨迹,探讨了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自古代到近代,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不同时期的管理制度,并探讨前人留下的管理经验对当今高校学分制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5.
洋务企业是近代中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管理方式经历了由官为主导到官商合作的过程。这种体制的运行,企业内部官商矛盾不可避免地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此类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甲午战争以后,洋务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着革新的课题,最终导致洋务企业转变经营方针,成为商办或具有更多商办性的企业,在近代中国企业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商业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商用数码是明清时期商业上使用的记载账务和表示价码的数字符号,是有重要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的中国商业文化遗产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商用数码在近代历史上的应用实证分析,探讨了这种数码的历史变迁,总结了这种特殊数码和中国汉字结合运用的特点,提出了传承开发这种数码的文化创意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梳理了中外相关经典文献,研究了近代财政理论西学东渐的基本驱因、镜像和嫁接过程,并探究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知.近代财政理论引介,是在财政新困境下旧制度无能为力之时的历史选择.西方财税理论主要是通过日本引介到中土,具体内容包括西式预算理论与财政分权理论.在晚清江河日下的财政危机下,经过广大知识分子的呼吁,清廷尝试了西式预算试办和国地两税划分转型.虽然学界对西式财税理论引介过程持有一致结论,但一方面,经济学家往往认为西式财税的中土转型改变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君主财政面相,带有"现代化"色彩,另一方面历史学家则认为晚清皇帝依然对财政有最后的决策权力,因此对其价值不应当被高估.这种截然相反的结论,可能是学科研究差异所致.因此,未来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进一步挖掘历史细节,利用财政学理,深入剖析近代中国财税制度转型的理论渊源与改革程式,客观评判晚清西式财税转型的"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小学课程近代化的历程。与我国古代的蒙学课程相比,《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小学课程不仅门类增多,同时在"中体西用"的原则下更为强调西学内容的传授。其后我国近代小学课程的变迁大体经过了民国初年学制时期和1922年新学制时期两个阶段,逐渐形成了近代小学课程体系的雏形。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钱庄、外商银行、华商银行三大金融集团,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都创造了独特的票据交换制度,并且伴随着这三大集团力量的消长,近代中国的票据交换制度与机构经历了从钱庄业的汇划制度,到银行业的票据交换制度,再到中央银行统一票据交换制度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分散到统一的发展特点。票据交换制度的演进是近代中国金融业制度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并对促进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前,思想上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复杂过程。纵观毛泽东早年的政治思想,它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发展:从赞同君主立宪制到追求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从民主主义信仰到否定非科学社会政治学说;从大胆设想"湖南自治"到最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的发展是个辩证认知,再否定的过程,这既是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对于中国革命探索的特色,也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由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极为不同,导致了中国在很长时期内基于这两种视域对资本问题研究的巨大反差。基于两种视域对资本问题的融通性研究,目的不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化",也不在于将现代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化",而在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本问题的实践出发,如何运用现有理论更好地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殊背景下资本问题的规律性及发展趋势。当今中国,如果学术界将两种视域下对资本问题的研究完全隔裂,是不能反映中国资本实践问题的真实情况。在两种研究范式不发生质的变革的情形下,对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思路进行创新融通,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西方银行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西方银行理论在中国得到了日益深入广泛的传播,推动了中国金融思想的近代化,促进了银行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建立与发展。近代国人在引进、研究西方银行理论,改造传统金融思想,建立银行制度的过程中,大多主张学习借鉴西方的银行制度,但他们反对照抄照搬,而是要求结合中国实际,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银行制度。这种学习西方的态度和方法值得我们的今天借鉴。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重要政治思想资源具有维护国家政局稳定、提升政治正当性、抵制削弱敌对意识形态渗透等功能。互联网作为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系统,同时也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载体。西方发达国家凭借互联网技术优势,以“互联网自由”为借口,力图使网络成为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这必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我国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揭示作为意识形态的西方自由主义为西方国家利益服务的本质,同时探寻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潮流的价值共识,实施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意识形态的阐释力、传播力、影响力与控制力,从而有效抵制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与侵蚀。  相似文献   

14.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一部分先进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掀起了西学的高潮,在移植西方经济法规的同时,也带来了崭新的知识产权法规。近代中国知识产权的成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但在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官办企业、民族资本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所享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本位就是本来的地位的意思。本位文化运动就是恢复中国传统文化本来地位的运动。中国近现代有过中体西用思想、国粹思想、国学思想、复古思想等,都是本位文化思想在不同时代形式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经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私有制产生以来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在“内生说”与“划界说”争鸣之中,我们不妨回归马克思主义文本,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梳理这个问题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正反两反面的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道德建设理论,为丰富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保险是为应付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而采用的一种社会互助性质的经济补偿方法,是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分摊意外损失的经济补偿手段,在我国,其思想萌芽可上溯到先秦时代,但真正近代意义上的保险却是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而传入我国的。对近代中国保险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影响的探究,有助于以史为鉴指导现代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时代赋予全党的历史使命,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仅理论本身要创新,担负教育青年大学生任务的高校“两课”教学也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人本思想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马克思在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又适时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方面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货币思想演进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马克思1845年之前对货币的认识,集中体现为一种货币的异化本质论思想;第二阶段为马克思在新哲学基础上形成的货币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认识以及有关货币的一系列重要观点,集中体现为一种货币的社会关系本质论思想;在第三个阶段,马克思对其货币思想进行了科学概述,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货币理论由此显现,这一货币理论不仅切入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核,同时又以一种无限的开放性展开在以资本运动为主轴的现代生产方式之中。由此,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既构成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上的科学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