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随着电力改革的深化和电力市场的形成,供电企业员工确立服务意识十分紧迫:在电力市场竞争中,供电企业为客户提供电力商品实现其价值是“第一次竞争”,提供服务是“第二次竞争”。为此,供电企业员工要转变观念,提高供电服务的全员性和自觉性;完善供电服务功能,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注重管理创新,实现供电服务合同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力行业一直延续纵向分离的改革路径,继发电环节从一体化垄断结构中分离之后,2015年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又提出输配售电业务分离、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目标。不同纵向结构下,电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博弈均衡显示纵向分离改革可提高上游发电环节的竞争性,减少效率损失。进一步基于微观发电企业数据,通过双重差分及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考察“厂网分开”这一准自然实验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纵向分离改革显著提升了发电企业的效率。现阶段应继续推进输配售分离改革,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互动响应使上游发电环节的效率收益纵向传递,提高消费者福利。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供电企业管理信息化,成为供电企业适应市场新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供电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传统的信息系统存在兼容性和扩展性差、维护工作量大、系统集成困难,不适合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本文依据电力营销管理系统设计原理,结合构件耦合技术、构件开发技术和系统应用整合等关键技术在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设计及现实技术做了浅显的探析。  相似文献   

4.
构建基于网售分开的竞争性电力市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垂直一体化垄断下电力产业陷入电力短缺和电价过高的两难困境。国内的改革思路大多局限于在发电侧引入竞争。在借鉴国外的改革经验 ,并在我国厂网分开的基础上提出网售分开的观点。通过建立区域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降低电力的生产成本和零售成本 ,通过建立具有价格联动的销售电价将竞争的效益有效地传递到电力用户 ,从而在我国建立起完整的竞争性电力市场 ,有效化解我国电力产业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力改革的深化和电力市场的形成,供电企业员工确立服务意识十分紧迫;在电力市场竞争中,供电企业为客户提供电力商品实现其价值是“第一次竞争”,提供服务是“第二次竞争”。为此,供电企业员工要转变观念,提高供电服务的全员性和自觉性;完善供电服务功能,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注重管理创新,实现供电服务合同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的进行,"厂网分离,竞价上网"被引入电力市场,电力企业逐步走向市场化,成为市场化的主体,需求供求机制的形成将是长期的目标,市场化必然导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何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充分掌握有效的企业内部信息,控制发电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并根据企业自身可能发挥的潜力,应对外部电力竞价市场,迅速做出合理调整,保证企业的目标利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发电企业需要面对的新的课题。为了适应改革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发电企业亟需开辟全新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在电力财务预算方面加强制度的规定与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期刊文献,就如何促进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客观分析了供电企业实行精细化营销管理的内涵及意义,并就供电企业实行精细化电力营销管理提出粗浅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电力营销及电力商品特点分析、现阶段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电力营销管理的创新发展措施分析这三个方面入手,围绕电力营销管理的创新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管理措施的创新在进一步提高电力营销发展质量,推动供电单位稳定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电力行业经营状况日渐恶化,持续出现全行业亏损的情况,其中固然有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但行业结构性改革滞后所导致的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则是更为深层的原因。本文采用2005—2009年中国电力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权、竞争、规制三方面改革对资产质量、经营增长和盈利能力三项主要经营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后续改革推进迟缓,使过早引入竞争的发电环节承担了大量改革成本,直接导致发电企业出现大范围亏损。总的来看,2005—2009年的中国电力体制改革不仅未能有效提升电力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甚至成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阻碍;独立观察竞争的改革效果可以发现,发电环节中,厂网拆分形成的竞争机制成为电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提升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中引入可操作性的实验,可以极大地丰富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教学,也可为供应链管理实践提供操作性强的素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需求放大和信息扭曲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将"啤酒游戏"纳入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特色教学中,可使学生在游戏实验中深刻理解"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并启发学生去探究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制电力技术可以提高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使电力用户避免经济损失,同时提高供电企业的供电服务能力,对提升企业服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定制电力技术对电能质量的影响机理,综述了当前定制电力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DVR,STATCOM,APF,UPQC等关键定制电力技术,为定制电力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力工业的竞争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国外电力工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电力工业的产业组织变迁做了动态描述,并针对横纵分拆的改革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电力是典型的自然垄断产业,电力工业的适度垄断经营体制由其技术特征和经济规律性质决定。对于厂网分开,可以作为改革的一个目标和方向加以探讨,但不是惟一可选择的目标和方向。对于属于自然垄断的输电网络,不但不应拆分,而且还应不断做大,做大电网有利于为电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强大的传输载体和稳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电力公司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应当是一套为整个供电区电力生产运行服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简称PMS系统(Product Management System)。系统在一体化设计思路下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电网模型的完整描述,为输配电网及电力通信网的运行和管理建立一个基于空间地理信息和专业网络模型的信息平台,实现电力生产业务综合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用电检查环节成为供电行业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用电检查无论是在供电企业管理电力市场,还是在检查用户用电,保证电力客户和其他客户的安全的工作上都发挥着验收反馈的重要职能.而且用电检查也可以看作是对营销后的售后服务,起到维护稳定客户、提高服务质量、促进营销的作用,因此,探讨如何提高用电检查专业管理的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用电检查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对提高用电管理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石玉军 《进展》2021,(1):28-29
农村电网在我国电网完善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农村电网的管理过程中,线损问题成为最需要得到重视的问题,所以要加强电力营销中关于农电管理的线损工作,保证农村电网能持续供电,为人们提供安全,避免线损造成停电给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不可控制的危害。所以要推动电力企业的全面发展,加快完善我国电网全面建设的进程。本文主要对电力营销中农电管理线损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对营销中农村电网线损的应对策略做出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电力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管理是电力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获得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电力市场改革中,结合电力行业供应链的特点,提出要改进组织结构设计、引进和培养供应链管理人才、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建立战略合作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任务.目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模式较为单一,管理机制缺乏创新,市场化水平、营销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与一些先进企业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现代营销管理体制,把市场营销观念引入电力企业,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用电和社会生产用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营销工作成为了供电企业核心业务,本文就电力营销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电力的高效供给和有效利用既是电力事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参考,作为电力行业应该从根本上保障电力能源有效供应的基础上,实现精准的电力计量。对电力计量准确性的实现和把握是供电企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电力工作中计量的准确性,本文在概述电力计量的基础上,对提高电力计量准确性进行了论述,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力网络线路损耗是供电企业沉重的经济负担,在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电力发展资金缺口大的条件下,控制电力网络线路损耗线成为供电企业管理和技术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在简单介绍电力网络线路耗损危害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电力网络降低线路损耗工作经验,提出了电力网络降低线路损耗的技术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讨,可以找到一条契合我国供电企业实际的电力网络降低线路损耗的方法,实现供电企业最大限度内防止浪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