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实行两套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发展并没有摆脱制度外供给的困境,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需要建立起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由中央、省、地方、农民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采取以中央、省两级政府为主导,地方财政适当配套的方式,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任务.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与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的矛盾.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只能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和农村社会需求为主体、以农民满意为标准的原则,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构建政府、非政府组织、农民相互合作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模式存在"政府失灵"、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畅、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等问题,本文从政府激励机制的角度谈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经济转型期市场配置不能有效保障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情形下,需要政府干预。通过利益博弈分析表明,当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只是政府间的各部门提供时,其供给效率是低下的;当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和其他某一供给主体合作供给时,由于不供给是其他供给主体的占优策略,因此其他供给主体会采取不供给行为,从而加大政府供给压力;当农民和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弱委托-代理关系时,委托人农民观察不到代理人政府的努力水平,其政府的供给效率在没有委托人的约束下变得低下。因此,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需要政府行为加以改善。同时,健全的制度安排、完善的供给体系、有效的监管体系等配套体系能确保政府行为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实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的幸福指数与基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排出的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位次,为基层政府改善其公共服务能力作出了一个有益参考.西部农村应采取措施有效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建立参与式的不同层级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制度,降低公共服务的提供成本,通过转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供需不平衡、供给主体单一、政府低效率等。为此,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入农民的需求表达制度,明确基层政府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职责,拓宽农村公共物品建设的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供给模式,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建立政府与农民合作共治的管理体制,以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7.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失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业本身的弱质性特点,农村公共产品的获得非常依赖于政府的有效供给,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十分强烈,但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着严重的政府失灵现象,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供给主体的错位下移以及效率低下等。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主要是由于供给主体的经济人行为,需求主体的弱势地位以及缺乏竞争和内外部监督约束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的原因分析,从理论创新、市场经济发展和产品属性角度剖析出农村产品的市场化供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为真正实现农村产品市场化的有效供给,发挥调动各个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农村公共产品的市场化供给应该形成一个包括私人主体、非政府组织主体、政府和组织和私人共同提供在内的多元竞争的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政府还必须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9.
农民负担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合理所引起的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突出是农民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农民减负的关键在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其基本思路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建立自下而上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实行农村公共产品投资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严重,直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税费改革加重了基层政府的财政困难,进一步恶化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因此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重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单一依靠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供给显然是有缺陷的。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倡导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第三方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需洽谈制度,推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听证制度等方法可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2.
南京十年,即1927~1937年,农民的税费负担迅猛增长,但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踌躇不前,形成二元背离,"农村公共财政陷阱"形成。其主要问题是效率与公平原则遭受破坏,表现为吃饭财政、城乡失衡、贪腐横行。避免农村公共财政陷阱的当代启示是,加强制度建设,转变基层政权职能、完善地方财政分权体制、走财政法制化民主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划分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范围与财力分配,明确农村公共产品由谁(中央或地方政府)提供更具优势和更有效率。本文从阐述公共产品供给基本理论入手,揭示农村公共产品中地方政府的优势地位,认为政府职责划分不清和支出分配错位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的重要症结之一,提出应重新界定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事权范围,明确与之相匹配的财力保障,从而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西部农村实现“管理民主”,有赖于一个良好的治理模式。通过西部八省(市)长达一年时间的新农村治理调查研究,发现治理模式的核心是农村基层政府与农村自治组织、农村非政府组织及村民的关系协调。针对当前西部农村治理现状,建议构建多元合作治理模式,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积极培育农村非政府组织,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综合素质,建立多元治理主体互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之弊病的根源在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采取"自上而下"的决策程序。现有研究认为农村公共产品的合理供给是将政府决策与农民需求表达联系起来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通过抽样调查认为:农民需求具有狭隘性。因此,即使建立起如上机制也并不一定能高效地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建议构建"政府调控+农民需求"相结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以期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绩效。  相似文献   

16.
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推动南部边境脱贫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衔接中政府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分析政府在衔接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发现,尽管政府在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中发挥了制定政策规划、提供资源投入和组织主体力量的作用,但在实践中,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依然面临着衔接政策困境、衔接执行困境、衔接群体困境和衔接环境困境。对此,南部边境脱贫地区的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实施政策,通过革新思想来增强基层政府执行人员的能力,加速市场改革、提高农民对衔接的参与认同,明确自身定位和重构价值理念的途径来克服困境,从而提升政府在衔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的三种供给模式,即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模式和第三部门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也具有自身范围内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有鉴于此,在对近年来出现在河北安新县乡镇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村委会与农户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运作机制、产生的内外部环境、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供给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拓展了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渠道,增加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量。但是,由于多元供给主体缺乏培育与激励,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作用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供给缺乏整体效能。在中国诸多供给主体中,政府有着特殊的责任定位。培育和激励供给主体多元有效供给,保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积极性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 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作为农村公共物品主要供给者的乡(镇)、村两级组织的收入大大减少,极大地影响了公共物品供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社会福祉的提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瓶颈。文章认为,在新形势下,应充分认识到农村合作组织对缓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问题的重要作用,及时调整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思路,通过配套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能力,以适应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