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信用评级的检验方法,对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评级结果检验方法分为:评级结果排序性(准确性)的检验和评级结果稳定性的检验.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可尝试结合利差和基尼系数检验方法,对国内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进行检验,其结果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显著性检验方法,选取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发行的企业债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信用评级信息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定价的影响力,结果表明:信用评级信息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市场投资者对信用评级信息有很强的依赖性;信用评级信息在资本市场上对我国企业债券的市场定价具有显著的影响力;我国企业债券的市场定价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3.
企业集团具有与单一企业不同的公司治理、控制机制、空间组织结构以及融资特征,这使得商业银行对其进行信用评级更为复杂。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防控的主要障碍。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风险防控应以控制权为基准对集团客户进行整体信用评级,建立统一授信风险控制体系;大力发展银团贷款,建立银行信息共享合作机制;探索供应链金融创新,逐步化解非关联担保;强化贷后资金用途管理,建立健全集团客户信用预警预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方法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权评分法、模糊评估法、多变量信用风险二维判断分析法是目前国外评级机构普遍使用的三种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方法,这些方法相互交叉,各有特点。目前,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方法较为落后,今后应借鉴国际主流评级方法,加强信用评级方法的动态性,重视数学、统计在信用评级中的应用,统一债券信用评级的基本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一、制约我国资信评估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1.社会信用服务体系不完善。首先,以政府为主导的征信机构没有适时产生。资信评估机构在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度量的过程中,需要得到较为完备的信用信息,并对信用信息特别是宏观上的信用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甄别、整合。以政府为主导的征信机构的缺位,束缚了资信评估机构业务的拓展和机构实力的增强。目前,人民银行正致力于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基础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库,但该数据库建成后何时对资信评估机构开放,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其次,资信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资信评估的法律法规较为分散,相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证券法》、《公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贷款通则》以及配套法规规章的条款中。但这些法律法规所涉及的评级对象主要是发放债券和取得贷款的企业,且关于评级的强制性规定较少。在评级实务中,对作为服务对象的一般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缺乏系统的法律制度予以规范。再次,业务对象范围阻碍了资信评估机构的发展。当前我国资信评估市场主要包括企业资信评估市场和证券资信评估市场,目标客户群规模过小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瓶颈。企业评级市场的客户主要是银行内部信用级别较高的贷款企业,各类金融机构、银行内部信用级别较低的工商...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第三方信用评级存在一些问题和发展障碍。为推进第三方信用评级,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加强征信宣传,加快征信立法,放开对评级业务的限制,建立评级结果的检验系统,鼓励金融机构使用外部评级产品。  相似文献   

7.
国外信用评级制度与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比较成功的主要是美国和欧洲。我国的信用评级存在诸如缺乏信用评级意识、信用评级机构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级指标和方法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借鉴欧关经验,利用各种措施增强社会各方面的信用评级意识,建立健全信用评级组织体系,尽快扩大信用评级覆盖面,提高信用评级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重点做好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使信用评级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信用评级本质属性的界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信用评级生态系统,有利于投资者合理使用信用评级结果进行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还有科于评级机构的自我完善。梳理信用评级的本质属性对于促进信用评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尤为重要。信用评级的基本属性包括前瞻性(预测未来)、批判性(风险揭示)、艺术性(主观判定)、差异性(非同质化)和时间性(历史检验)五个方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企业债券市场中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对企业债券市场融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对我国现行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进行改革,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债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同时,通过评级机构的专业化运作降低信用评估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主权信用评级在金融危机中具有双重作用,发挥预警作用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从主权信用评级的历史演进看,标普等国际公司的主权信用评级的模式,次贷危机中主权风险的成因,以及希腊、芬兰等欧洲国家信用风险事件,蕴含着主权信用评级的基本因素和模式。结合以上因素,对信用评级的因素和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建立的主权评级模式对美国进行了分析,充分评估美国主权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目前面临如下问题:信贷市场信用评级缺乏统一的制度性安排,社会对信用评级产品和服务认可度低,全国范围的、规范的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监管体系缺乏,企业参与评级的意愿不强等。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应对信用评级工作进行制度安排,建立规范化、制度化信用评级业务监管体系,协调政府职能部门逐步提升社会对外部信用评级的认知度;评级机构应切实掌握商业银行的业务需求,以共同促进天津市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信用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互联网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是征信.对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内涵、互联网金融征信的隐私保护、互联网金融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信息共享、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用评分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当前互联网金融乃至整个互联网发展的重大课题是要构建互联网金融征信,前瞻性地构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并对如何规范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征信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次贷"危机、此轮"欧债"危机和海外市场做空"中国概念股"等一系列事件中,信用评级机构都无法提供正确的参考信息,从而引发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诸多争议。从金融法学的视角对"谁成就了信用评级机构"和"该对其采取何种监管模式"这两个争议展开分析,认为与自身声誉说相比,法律壁垒说更能解释信用评级机构的壮大和垄断,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信用评级机构重新重视自身声誉,并消除法律中强制使用信用评级的规定成为重要的改革方向。监管模式上应采取监督和自律混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有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助于金融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准确判断其信用状况。分析现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考虑中小企业风险及创新能力等因素上,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并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声誉机制能够产生“优胜劣汰”的压力,是对评级机构行为的重要约束。中国舍本逐末的评级制度安排和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不仅阻碍了声誉机制的形成,还为评级机构出具过高评级提供了空间。根据该情况构建的评级合谋市场均衡模型,证明了我国评级市场竞争增加会导致评级质量的下降。利用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进入城投企业债评级市场作为自然实验的进一步研究对理论进行了验证。分析表明,“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机制在我国评级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为此,我国在长期内应当对评级行业的制度安排进行重新设计,建立以声誉机制为主导的市场环境;短期内则需要加强监管,同时控制评级市场的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场信用评级的危机,这场危机见证了信用评级误导对投资者及市场经济的伤害。针对次贷危机中的信用评级误导风险,结合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信用评级中可能存在的评级误导现象,认为评级对象的复杂性、评级方法的不可靠、利益关联等是信用评级误导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今后,应改革信用评级中的收费模式,割断利益关联;加强信用评级的法制建设和监管框架建设;加快研发信用评级技术和模型等,以控制信用评级误导风险。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评级业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力量,代表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国家地位。分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被他国控制后的危害,认为中华民族和中国金融业的崛起必须有独立自主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保驾护航,应提高党政干部对拥有信用评级权重要性的认识,立即起草《信用评级法》并整顿被控制的信用评级市场,积极自主研发信用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利用马尔科夫链表示公司信用等级的基础上,将信用等级和随机利率引入离散时间的信用风险模型中,从而提出随机利率影响下的新的信用风险模型。就上述模型,对不同初始信用等级、初始盈余以及不同时刻的破产概率进行Monte—Carlo模拟,并讨论了相同条件下初始盈余与破产概率、初始信用等级与破产概率以及时间长短与破产概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艺 《西部金融》2012,(8):62-66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所产生的"道德风险",这使评级结果失去了应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何防范利益冲突风险,成为推动我国信用评价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我国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规避机制的必要性,并结合国内实际,提出规避机制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现行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广受诟病,凸显出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因此,有必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演变的逻辑、利益冲突进行分析,并审视其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