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壮民族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东南亚国家认同和崇敬壮族文化。积极开展壮民族典籍翻译活动,是提高民族认同感,提高中国在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活动。本文阐述了在百色高校译介活动中的壮民族典籍翻译活动,突出壮民族典籍翻译活动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视野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各民族文化大融合、大交流的背景下,翻译中的文化亏损现象不容忽视。将文化亏损现象划分为绝对文化亏损、显性文化亏损和隐性文化亏损,并对各自的成因和表现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有利于译者减少翻译中的文化亏损。  相似文献   

3.
民族志是民族学的实践活动和书写表达方式,也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材料。要让国外了解我们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迎合当今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及文化研究的大背景,民族志翻译是一条理想的实践路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民族志翻译受到了很多条件的制约。已故人类学家费孝通提出的"文化自觉"给民族志翻译带来启示,为民族志翻译工作带来了新的指引。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频繁,翻译中的异化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异化翻译传递了异域文化的特色和风采,是文化的借鉴与学习,这意味着不同文化的交融,同时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使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交往更加频繁和密切。本文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对异化手段进行了探讨,并详细论述了翻译过程中异化手段的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文学翻译的英汉译文,从文体风格,民族文化风格,及原作品作家风格三个方面浅释了文学翻译过程中对篇章风格的要求。同时,就如何使译者在文学翻译中译出佳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社会习俗、地理环境、物质条件和历史。这就构成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翻译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文化引起的可译性限度。本文通过评论《新汉英辞典》(吴光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中一些文化承载词的注释,总结了文化对可译性限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译性限度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7.
翻译与语言文化密不可分。由于语言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翻译过程中不考虑语言的文化,翻译就无从谈起。文化差异性是始终存在的。英汉文化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本文从哲学和思维等方面比较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指出中西差异本质是文化差异,因此翻译之难就在于跨越文化的障碍,翻译思维最重要的是文化思维。  相似文献   

8.
自从人社会出现不同的民族,各民族就具有了自己的语言。为了相互交往,交流感情.传播文化,人类社会就出现了翻译。我国的翻译历史悠久.早期典籍《周礼.秋官司寇》里称通语言之富为“象背”。西汉设有“译长”和“译使”的官称。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量的翻译实践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翻详实践的开展也促进了人们对翻译理论进行探讨和研究。除介绍国外翻译理论外,还出现了大量关于我国翻译理论研究的书。笔者创览这些择学理论之余,深感我国翻译理论的丰富和精辟,同时也感…  相似文献   

9.
文化意象是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代表各个民族文化的特殊符号。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传播活动。因此.两种文化语言之间的转换就是文化意象的转换,本文章将从文化意象的众多代表形式及其独特的意蕴着手。探讨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转换,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文章以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霍克斯译本和杨献益夫妇译本为蓝本,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翻译策略,进一步指出阻抗式翻译策略在向强势英美文化介绍中国文化时,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英汉数字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特色,了解数字的文化内涵是翻译好数字习语的重要基础.本文就英汉数字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不同文化中数字词语的内涵差异并介绍三种翻译方法,旨在提高数字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显性文化语义还是隐性文化语义,都蕴含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信息。鉴于异质文化之间的"异"远大过"同",文化语义的翻译切忌字面照搬,相比之下语境等效翻译,也即Nida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和New-mark倡导的"交际翻译"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转换,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翻译创造了原语文本在另一文化系统中的形象。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霍克斯和闵福德的译本为个案,分析了《红楼梦》译本中典故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指出“忠实”的翻译策略只是翻译策略的一种,而不是唯一可能或唯一正确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归化翻译法是英汉翻译中译文应以译语文化为中心,采用民族中心主义态度,是外语文本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把读者带入译语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归化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其次,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译文的接受性和可读性需要、汉语词汇的空缺、形象转换以及归化与异化逻辑上的共生关系等五个方面探讨英汉翻译中归化法的理据,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翻译既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又是一个文化转换的过程。担负着翻译文化、传播文化这一中心任务的文学翻译更是如此。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译者的英汉文学互译实践中,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文学文本的功能、文化全球化的读者认知大环境及相应的读者期待视野,中国译者的中国文化身份、应有的文化立场及传播民族文化与促进世界融合的翻译目的共同决定了中国译者要杂合使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但异化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化意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由于蕴涵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具有相对固定和独特的文化含义,一直是翻译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将奈达的等效理论运用于文化意象的翻译,采用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注法等多种翻译模式,有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顺利传递出源语文化意象所蕴涵的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信息,减少文化意象的失落、歪曲与错位。  相似文献   

17.
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汉语中社会称谓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翻译应根据文化差异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交际双方的关系作出功能对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本土意识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多个汉译本的比较,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意识对《简·爱》翻译的影响。从而得出绪论认为说明各种译本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都是当时民族文化意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翻译问题不单单是语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文化差异的影响和制约。根据文化不同的特征,本文拟从民族文化、习语文化及地域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一下翻译与文化差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习语是语言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反映出某一民族的文化特征,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传统。因此,各民族文化差异造成的意义传输的困难是习语翻译面临的最大困难。这些文化差异包括地域环境、气候条件、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以及历史典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