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社会公众教育需求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中国高等教育供给的有效性呈现下降的趋势,旧有的行政体制和管理模式是上述问题的根源.基于此,进行高等教育供给模式的制度性创新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所以在传统供给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有效供给的外包模式.  相似文献   

2.
准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面理解准公共物品的角度,理论上可以把准公共物品分为以下三类:具有强的非排他性和弱的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具有强的非竞争性和弱的非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都不充分的准公共物品.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准公共物品的供给通常有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两种主要模式.政府供给准公共物品确有其巨大优势,但存在政府失灵问题,这为政府以外的主体供给准公共物品提供了可能.此外,由于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两种模式在权力利益关系和功能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准公共物品提供方面可以实现功能互补.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用事业大多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供给上具有需求偏好的部分可显示、社会选择的半市场化、管理过程中居民有限参与等特点。我国目前的城市公用事业供给存在政府过多垄断问题,突出表现在供给中市民参与不足、民意缺乏有效表达途径、供给效率低下等。这需要我们进行制度创新,可以从竞争性结构构造和竞争性行为培养两方面入手,改革目前的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对经济结构优化起着积极作用。基础教育能有效形成通用人力资本,并通过外资和价格渠道主要作用于需求结构;高等教育能有效形成专用人力资本,更主要影响供给结构。经济结构的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相互影响,通过人力资本价格激励或倒逼挤压各种形式的教育投资。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结构优化的双向互动机制受资源禀赋条件、经济体制等因素影响。需要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劳动力市场,鼓励各种形式的教育投资,最大化人力资本对经济结构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供给需求问题的研究是其经济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市场经济规律的重要内容。既有研究文献主要涉及供给需求理论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地位,马克思供给需求宏观和微观分析等。宏观分析主要围绕马克思社会总供给需求分析,供给需求和经济危机关系分析等;微观分析包括供给需求与市场价格、市场价值关系的分析。现有文献对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分析将供给和需求割裂开分析,缺乏系统性整体分析。对马克思应用供给和需求在地租理论、货币理论等方面的理论分析没有充分地研究探讨,对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当代价值分析的较少,没有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研究,这些都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不能完全产业化——公共产品理论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是一种“公共性”程度很高的准公共产品,部分地存在着市场失效的状态;因此,将高等教育完全产业化、市场化是不现实的。不过,为了能够缓解高等教育供给不足这一矛盾,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则又是必要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大幅扩招,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并未同步增加.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经费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实行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和个人分担是国家解决这一矛盾的一项政策选择.在许多地区,尤其是普通高等学校密集的地区,大学学费上升幅度较大,在城市化人口比例较高的大城市,学费上涨幅度也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讨论也日益激烈.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对我国高等教育供给问题进行了客观地分析,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供给并不是总量不足,而是供给结构不合理,扩大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供给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河源市的高等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当地民众和社会的需求,亟需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源市高等教育呈现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一般和结构失衡状态,原因既有经济的也有理念的问题。河源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遵循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等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民众和社会的需求,在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破除陈旧理念、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及政府介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要素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在分析其供给和需求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而高新技术“产品”作为技术“产品”的一特例,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对高新技术“产品”的供给的介入是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政府可以补贴公共物品,也可以直接成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假定私人的社会捐助行为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社会的自发均衡可能在政府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得出政府在促进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中的作用既可以是通过补贴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提供正确舆论导向的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其“生产”和“消费”均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改进原有的以国家为主的单一投资体制,运用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信贷和投资等在内的经济杠杆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调节,引导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加强高校的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其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政府通过采取准市场机制来实现农民就业培训服务的有效供给,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维护公平正义。文章基于准市场理论视角,对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准市场供给特征及优势进行了论述,指出在构建准市场机制环境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技术要素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在分析其供给和需求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而高新技术“产品”作为技术“产品”的一特例,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政府在高新技术、对高新技术“产品”的供给的介入是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保障房作为独立项目个体,对实施主体而言难以实现盈利,故保障性住房在需求端与供给端存在显性错配,寻求异质化的供给模式,应成为解决问题的着力点.本研究致力于理清错配问题的本质,结合相关政策沿革与公共品理论对我国保障房做出二元分类,研究发现,对于具备“私人品”属性的保障性住房,由公共部门供给具备较强的负外部性和效率损失,政府应着力在政策制定、政策传导、实施监督等环节提供兼具有效性和一致性的支持与保障;采用政府与市场联合供给的方式提供具备“准公共品”属性的保障性住房应成为未来的主要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丹 《进展》2020,(1):23-25
供给侧改革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也提供了一种新方向。本文针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从供给方面入手,反思“培养什么人、以何种方式培养人”的两个基本问题,来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配性。本文将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同时,以此为基础探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师范院校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的替代石油的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油气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蔓延,天然气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价格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因此,对影响世界天然气价格的一般因素和影响区域天然气市场的特殊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掌握天然气价格变化的趋势和特点,有利于规避天然气价格风险。本文在对影响天然气价格的一般因素(供给、需求、替代燃料价格和开发利用成本)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发现:(1)市场供给是影响北美天然气市场的主要因素;(2)市场供给和替代燃料价格是影响欧洲天然气市场的主要因素;(3)市场需求和替代燃料价格是影响亚太天然气市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下,由于社会保障是一种“准公共品”,不但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供给,反而造成了市场失灵。由此,社会保障同公共财政发生了联系,进而内在要求规范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关系的公共财政立法。在中国,社会保障的法制化与规范社会保障所需的公共财政立法供给不足的矛盾要求增加法律供给。应从宪法以及相关法律的修改和制定人手,在宪法中增加相应条款,并制定国债法,加快制定税收基本法制定进程,制定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法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高等教育供给规模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教育有效供给规模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充分地对高等教育供给规模的有效性进行经济学分析,提出通过国家对高等教育供需直接干预和间接调控,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高等教育供给规模的最优。  相似文献   

20.
构建固定效应变异系数模型,利用2002~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与商品房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1)地区层面上,东中部地区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住宅非市场化供给加大会引起商品房价格的上升,而西部地区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住宅非市场化供给增加能够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上涨;(2)时间维度上,短期住宅非市场化供给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一个反向响应,其供给增加有利于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上涨,而从长期来看,其供给增加反而促进了商品房价格的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