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峰 《现代经济》2007,(7S):27-2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中村”都已经改造成为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原来的平房变成了楼房,原来的村民也变成了市民,但是许多新市民习惯了原来一家一户、独门独院的生活,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上还不能跟上城市化的要求,因此许多改造后的“城中村”,刚刚旧貌换新颜不久又新颜变旧貌。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具有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同时又具有其他农村所没有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城中村”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统筹的地区。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城中村”改造中尚存在一些不利于统筹的问题,应树立新的改造指导思想,创新改造模式和改造方式以及征地补偿制度,促进“城中村”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有现象,现行法律制度下“城中村”土地无法进入市场流通,不能享受与国有土地同等的土地价值。土地改造是“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内容。一般通过土地征收补偿实现改制,但土地征收因其自身缺陷,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城中村”问题,因此必须创新“城中村”土地权属变更的思路。总结各地“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指出采用集体土地国有化转制的形式,是突破“城中村”土地利用问题的有益尝试。对于转制后的土地,按照城市发展规划重新布局,对土地集中进行整理,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的产生是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劳动力人口的涌入以及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城中村",我们既应该看到它存在的问题,也应该看到它的积极作用。总之,我们应该正视城中村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2009,(6):29-29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农转居”和“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积极稳妥解决“农转居”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城中村”改制工作的若干意见》(穗办[2002]17号)的基础上,依据有关规定,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中村”的改造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在改造过程中由政府起主导作用,启动市场机制,注意利益兼顾,保障村民利益,从而转变城市整体物质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中村”改造的总体改造思路应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生态旗帜,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伴随着经济的增长,郑州市的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土地和人口的城市化问题逐步突显.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由于制度设计不合理、双方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以及村民自身素质偏低等问题,市民化后的村民在失去了土地后丧失了生活来源,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阻力.推进村民市民化需要政府增加对市民化村民群体的关心,社会保障体系要城乡接轨,实施多样化的补偿安置方式,完善拆迁补偿项目.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热点话题,其焦点在于城中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份的变化。城中村传承农村集体经济,在城市建成区逐渐将其包裹进城市的过程中,城中村经历了远离城市、近邻城市、被包裹进城市和城中村城市化等四个阶段。城中村改造需要以利益为线条,协调政府、居民户以及开发商之问的利益关系,通过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完善拆迁政策,正确处理好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发展、城市形象、民生需求间的关系,并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变市民来完成。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的产物,是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一种独特的现象。城中村作为一个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复杂、运行比较特殊的社区,在由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型的过程中,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介绍了石家庄市城中村的基本情况,城中村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目前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主要的对策措施:选择适当区位,建造若干个大规模环境优良的微利出租小区;采取灵活务实的股份制形式;开通城乡建设用地一体化市场。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与征地扩大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长期以来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发展,导致社会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的结果。城中村以其环境恶劣、安全隐患突出、人口管理混乱而被视为城市肌体上的病斑。目前的城中村改造问题多多:村民对宅基地的使用权得不到保护;村民融入城市的适应能力得不到扶持;城中村集体资产难以担当社会转型重任。为此,亟待推出新的城中村改造策略:建立城中村人口与土地协同的城市化机制;借鉴台湾市地重划经验;加强对城中村的社会管理和环境整治;对城中村民实行就业扶持;淡化集体资产安置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1.
海口作为省会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众多“城中村”,这些区域一致保留着原始的“公神”崇拜,保留或修建了各类“村庙”予以供奉。“村庙”在精神依托、社会活动、宗族亲缘关系等方面发挥着民俗学意义上的作用。但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村庙”出现了被拆毁或变换用途或勉力留存的现状,因此再次发掘“村庙”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现实作用和精神意义,探究当下海口以“城中村”地区为主的社区文化建设,关照“原住民”和“新移民”的相处模式、文化认同、精神交往,具有传承传统文化和融洽新社群关系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们通过对广州市内有代表性的几个"城中村"的问卷调查、普访和专访,针对"城中村"管理方面的问题作了初步调研,试图从物业管理的角度分析"城中村"的管理问题,探讨"城中村"引入物业管理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寻找新的空间,为"城中村"的城市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法律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改造是事关城中村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多方主体利益的一场社会改革,不同的改造模式的法律选择决定着诸主体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不同法律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城中村村民利益诉求实现的程度。目前我国城中村的改造模式主要有政府改造、村民自我改造、半市场化改造和市场化改造等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的法律辨析,认为以村民、开发商为主体的半市场化改造模式是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渝西经济走廊"城市化之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渝西经济走廊”实际情况,提出该地区城市化的总目标,对该地区城市化的基本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渝西经济走廊”在城市化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如行政区划和交通建设等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郭真  么贵鹏 《现代经济》2007,6(11):46-47
城中村是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地域现象,是城市建设发展急剧扩展与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为了加强对城中村的改造,各地提出了不同的开发模式,本文对深圳市以宅基地作价入股模式进行了一般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城中村改造模式,以期能够为城中村的改造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是我国城乡不统筹的产物.面对当前各地"城中村"改造中普遍面临的规划遗留问题处理难、土地转性难、失地村民安置难等难题,亟待构建"城中村"改造支撑体系,以此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改造中的政府责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改造涉及各种利益冲突。事关社会经济生活的有序运行,人民权利的实现;危及公众的切身利益、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影响城市的发展、和谐与稳定。因此,在城中村改造中必须确立政府责任。人民主权原则是政府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城中村改造市场存在着市场缺陷与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看得见的手”进行干预是政府责任确立的客观要求。城中村改造面临的困境是政府责任确立的现实诉求,政府主导是政府责任实现方式的集中体现,尽快制定和出台《城中村改造法》是政府责任确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中村”都已经改造成为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原来的平房变成了楼房,原来的村民也变成了市民,但是许多新市民习惯了  相似文献   

19.
从2001年的开发建设,至2005年9月,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全面投入运作."城中村"以其特有的人文生态,与各大学校园共生共息.随着2008年建设老师公寓工作的拉动,"城中村"改造工作正式开始.有关"城中村"的权属、拆迁安置补偿、文物保护等成为新一轮改造工作需要直面的问题.本文从写实的角度,探讨现代"城中村"的形成、生命周期及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从和谐社会角度解读中国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城市化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隐含着一些不和谐现象,这些现象与公平正义、利益均衡等和谐理念存在着严重的冲突。制度性因素是城市化过程中非和谐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因此,构建和谐城市化道路应从完善制度入手,既要不断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基本制度,又要努力清除部分非正式制度对和谐城市化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