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2000—2010年的工业环境效率,并通过Moran’s I统计量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算。结果表明,总体上,2000—2010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工业环境效率值逐年下降;分区域来看,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工业环境效率普遍较低,且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明显差距;从各省(市)来看,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海南、黑龙江等6地区工业环境效率为1,而山西、四川、重庆、内蒙古等4地区工业环境效率均在0.3以下,工业发展与环境关系严重失衡。同时,本文研究也证实了中国各区域工业环境效率的演化呈现出高度的空间稳定性。因此,政府应根据区域间的空间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推进形成跨区域间良好的环境合作机制,才能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东部产业向中部和西部转移是国家协调东部、中部和西部平衡发展,缩小区域贫富差距的一大举措。广西作为西部省份之一,应当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创造条件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努力培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促进自身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部产业向中部和西部转移是国家协调东部、中部和西部平衡发展,缩小区域贫富差距的一大举措.广西作为西部省份之一,应当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创造条件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努力培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促进自身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利用外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经过30年的发展,东部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阶段,大量产业将转向中西部。西部欲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增强利用外资的能力,一是要利用产业转移推动西部产业集群,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二是构建产业转移、利用外资与西部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急剧增加,中国环境的承载力受到严峻挑战.本文利用了中国东部十一省(市)和中部八省的七个环境污染指标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东部和中部的FDI的"清洁"程度进行检验.虽然各省FDI对污染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没有足够证据支持"污染天堂假说".  相似文献   

6.
对外贸易规模、结构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比较东部、中部、西部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后可以发现:东部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中国三大区域中位居前列,且有较快的增长速度;中部与西部的差距不明显;中国的高外贸依存度主要是受东部省(市)高外贸依存度的拉动.  相似文献   

7.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是当前处在"中部崛起"战略大背景下的中部地区实现产业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梯度转移理论进行产业转移,将有可能会导致中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有必要对反梯度理论进行相应的研究。文章对反梯度转移相关理论及适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计算编制了中部六省改进的产业梯度系数表,确定了中部各省的优势行业;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针对中部地区产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承接产业反梯度转移的引导政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三投入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面板模型,考察了中国各省市1995年以来高技术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变迁,我们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东部、中部的高技术产业生产率高于西部,且东部和中部的生产效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西部地区处于相对平稳状态。(2)市场化程度、创新能力投入与企业规模对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有正影响,而政府的政策支持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3)高技术产业TFP平均值为10.42%,且呈现震荡略有下降的特点,技术进步率的普遍下降严重阻碍了TFP的增长势头。(4)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率和生产效率变化率。(5)东部地区的平均技术进步速度低于中西部,而东部地区生产效率的变化率则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文章据此提出了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包含技术进步、资本、劳动以及人力资本的C-D(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1997—2009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技术和要素动力展开实证探索,并对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除了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之外,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劳动投入、改善人力资本水平,都是我国经济在今后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关键。此外,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重点提高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资本投入数量,大力改善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以及推动更多的劳动力人口向西部地区转移,也将有利于我国经济在未来的持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急剧增加,中国环境的承载力受到严峻挑战。我们利用中国东部十一省(市)和中部八省的七个环境污染指标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东部和中部的FDI的“清洁”程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虽然各省FDI对污染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没有足够证据支持“污染天堂假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构造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测评,比较了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与东部、东北、西部地区的发达省份的差距,然后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中部六省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中部崛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31个省份1997年~2009年的人口总抚养负担系数、从业人员比重以度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构建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总人口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对经济的影响.鉴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状,分别对东部12省、中部9省以及西部10省的人口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人口弹性明显不同.未来一段时期,如何更好地引导劳动力流向中西部区域,是促使经济均衡增长、产业顺利转移、解决结构性失业等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2010—2016年中国29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数据,结合生物学的异速生长模型,对中国城市人口迁移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异速生长关系下中国人口增长与土地扩张的动态过程及内在演化动力。研究发现:中国人口集聚空间非均衡性特点鲜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聚能力强,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人口集聚能力弱,东西人口集聚现象对比鲜明,西部是东部人口迁移主要来源地。资源型城市在产业调整及资源枯竭时期,人口外流现象严重,此时资源型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或出现负增长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2003~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工业要素资源投入、工业产出以及碳排放数据,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区域工业技术效率,并对工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区域间工业技术效率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对工业发展模式与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工业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最后,对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工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新形势下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推进管理方式创新以及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重要意义。以1995—2010年间我国中部六省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对中部六省FDI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并对省际间的FDI流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由于中部六省在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FDI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提高FDI必须针对各省实际采取差别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转移支付能够熨平地区财政收入的冲击,防止财政支出的大起大落。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的财政体制沿革,然后建立转移支付平滑作用的理论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对转移支付对各省份财政支出波动的平滑效应进行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净转移支付能够减少各省份80%左右的财政收入冲击,各省份对预算的紧控有利于转移支付平滑机制的发挥。市场化改革和财政分权均弱化了转移支付的平滑功能。同时,东部省份比中西部省份的收入冲击更容易受到净转移支付的影响,尤其是在分税制改革以后。考虑到财政支出平滑的地区差异,中央政府应尽可能采取与收入能力和支出需要相匹配的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形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三线城市保险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而且差距较大;影响三线城市保险业发展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GDP、人口数量及分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地理位置等。经济发达的省份,三线城市保险业发展水平也普遍较高;但在整体保险业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的情况下,部分中西部三线城市的保险业发展水平却并不低,而且有的已超过了一些省会城市,三线城市所蕴含的商机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投入要素、技术因素、国内外经济环境及产业政策角度,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2000—2008年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Eeviews6.0建立单方程平行数据模型。实证结果与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结果不同,即国内学者研究普遍认为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不存在差异性,但文章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及时间差异,即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不同,同一区域的不同时段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产业区域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并呈现出一定的空间特征和行业特征。笔者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主要工业行业由东部向西部地区有了明显的转移趋势,且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附加值低的环节。同时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要素特征、能源现状以及地区政策等方面比较也表明,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产业区域梯度转移及行业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是中国东西部协调均衡发展的可靠途径,本文在总结目前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得出西部十省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再基于各省产业的基础情况和与东部地区的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确定西部各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