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持续升温的遗产申报热该降降温了 据《中国青年报》4月30日报道,日前在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举行的“世界遗产论坛”会上,专家们纷纷发出警告:世界遗产不是“摇钱树”,目前国内持续升温的遗产申报热该降温了。 专家指出,个别地方官员以申报世界遗产为彰显政绩之捷径,一旦申报成功,便变本加厉地搞开发建设,为经济发展铺路。目前我国的世界遗产地索道有10多条。以索道建设为代表的破坏性开发,深入遗产保护区,甚至核心区,超载开发,破坏了世界遗产的原貌。一些遗产地人工化、产业化、城南化的滚动明显,“屋满为患”、…  相似文献   

2.
遗产的申报标志着世界遗产突出的全球价值,表现了人们对文化资源重要性认识的增强。作为有着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的文化遗产,它代表着一个文明的延续和发展。遗产申遗后增加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影响了该地区的环境。政府在申遗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世界遗产地区的保护,个人也要加强保护意识,避免破坏其原有遗产的风貌,我们不能让来之不易的价值毁在当代人的手里。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三大类型引导下,立足中国风景名胜区杰出的自然与文化双重属性,借用文化景观分类办法及其价值阐释途径剖析了中国风景名胜区中文化景观类型、价值及其与世界遗产杰出普遍价值标准的关联性,进而提炼出中国风景名胜体系潜在的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价值贡献,将为未来遗产提名申报及保护管理提供重要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4.
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其意义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具有公共性。然而,遗产也是一种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的稀缺性社会经济资源,遗产经济对遗产公共性的侵蚀严重威胁着遗产价值的认知与传承。我国已成为了遗产大国,有效地保护和管理遗产地是我国遗产事业的重要工作,而如何维护遗产的公共性正日益成为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首先从遗产事业发展历程的角度对遗产公共性的来源、内涵和表征进行了梳理分析;然后,对遗产经济侵蚀遗产公共性问题产生的背景进行了讨论;最后,以西湖文化景观为例,对遗产经济与公共性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并初步提出了维护遗产公共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作者首先强调保护、抢救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性,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然后联系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提出亟需加强保护与整治我国世界遗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近年来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最重要的动向之一就是对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 or cultural itinerary)的保护.系统介绍了文化线路保护的发展动态,并将之与在美国已经盛行有年的遗产廊道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做了探讨,认为借鉴两者的有关理念,对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区域规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交通的大发展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使传统的交通线路逐渐废弃,交通遗产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此外,在"申遗"背景下,一批交通线路已成功申报为世界遗产,交通遗产的再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对交通遗产的概念及类型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交通遗产研究对旅游的意义,并以滇越铁路为例,论述了滇越铁路旅游开发的基础及旅游开发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滇越铁路交通遗产旅游开发的构想:实施联合开发、制定统一规划;建设旅游城市、培育精品景区;强化创意策划、设计体验产品;重视体验营销、加强旅游宣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世界遗产地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遗产旅游"成为热点.然而,世界遗产地从旅游业中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和矛盾,其中最突出的是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的存在并非意味着保护世界遗产与发展旅游业是互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9.
2008年7月江西省三清山成功申请为江西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在三清山旅游区的带动下江西的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但是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我们发现世界遗产在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已经展开,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借鉴许多案例,我们发现生态移民政府扶持、自主创业与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方法是管理世界自然遗产的新途径,但是,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这些途径来优化对世界自然遗产的管理则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的概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逐步应用。主要用于景观生态学、农学、林学、地理学等学科领域。从世界遗产保护的角度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是在1992年。 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决定在《世界遗产名录》现有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的基  相似文献   

11.
巩珊珊 《价值工程》2011,30(23):313-314
被首批列为非物质遗产的陕西民间传统刺绣,作为一种典型的女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曾极大地带动了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同时也对世界文明和进步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伴随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发生和发展,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它都以顽强的生命力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在大力弘扬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仍然是为了发展。通过寻找一些曾经在历史文明中存在,现在已经渐渐消失的文化,或者是在现代文明中,仍然可以通过转型过来,发扬广大的文化遗传,并积极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遗产保护与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周易》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中华民族古代思想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其中"易"的思想、"阴阳平衡"论,"天人合一"观,对于正确处理世界遗产保护和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世界遗产保护和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着阴阳失衡、忽略了易的思想、违背天人合一观等三个问题.我们应从<周易>哲学思想得到启示,立足长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世界遗产,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玲  隋东亮 《价值工程》2011,30(36):68-69
中国传统吉祥符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传承与发扬它,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之中,寻找现代企业形象的图形元素,结合国际化的设计处理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设计之风。必定会使企业形象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本文从吉祥符号的产生谈起,阐述了其产生的原因、意义,以及吉祥符号如何在企业形象塑造中运用。  相似文献   

14.
韩晓红  闫秀华 《价值工程》2010,29(3):168-168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国家的城市与建筑都在以无可比拟的速度发展着,城市急速地膨胀,新建筑大量地产生,取代着一个又一个经过千百年时光淘洗的古建筑。现在的中国城市,我们似乎已经看不见作为城市特质的一面了,到处是高楼大厦,风格迤异。中华民族耗费几百年上千年积累的那种曾经吸引了世界目光的古老庄严底蕴也渐渐地消失了。本文在对国内外城市从现象及发展程度上进行比较的前提下,笔者对于国内种种地区性特色消蚀,人文精神缺乏的局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A bstract . On September 26, 1985,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on the Seventh Five-Year Plan adopted the outlines of th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 the period 1986–1990. Recently, these principles were reaffirmed with the election of a new Politburo composed of relatively (by Chinese standards) young men who are almost uniformly supportive of the economic reforms that began in China several years ago. These reforms have already considerably altered China economically and otherwise. A country that was once one of the more centralized socialist States in the world has embarked on an ambitious program to create a more efficient economy, one where market forces di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and one where the individual consumer's wants and preferences are receiving substantially more attention. China's major issues resolve around reforming its manage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16.
杨道闯 《价值工程》2014,(2):328-329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不再只是满足老年最基本物质生活上的需要,而是如何使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这可能是我国现今以及将来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之一,而旅游无疑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面对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极为稀有、绝妙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如果能结合老年人特点,开发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旅游项目;加强对智慧景区的建设等,应该会吸引更多的老年游客,这不仅仅是服务了社会,同时也促使自然遗产地的升级及经济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进而更好地保护好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的脚步,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500强的榜单是中国企业奋斗的目标之一。尽管近20年来,中国企业在榜单出现的绝对数量越来越多,排名也在逐渐上升,但是仍有众多行业中并未出现中国企业,且入选企业自身也与世界顶尖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文中分析1994-2006年中国入选500强企业的变化及其行业分布、经营状况等,并对美、日、欧入选企业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中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世界遗产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度,文章以四川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地为例,对400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借助统计软件SPSS13.0,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方差分析方法和列联表分析方法对居民感知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度普遍较高,同时职业、学历、收入比重、家庭住址、居住年限等因素对居民感知度指标有显著影响,建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提高世界遗产地社区居民的正面感知度。  相似文献   

19.
黄少英 《价值工程》2010,29(2):100-101
青岛"中国品牌之都"形成的宏观原因主要为:世界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是其千载难逢的机遇;青岛市政府率先实施"名牌战略"是其重要环节;地理优势是其得天独厚的条件;齐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其文化基础;殖民者以近代化技术和理念塑造青岛,商品经济观念相对较强,表明青岛发展经济的基础好,起点高。  相似文献   

20.
陈安全  孙菁 《价值工程》2010,29(34):322-324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具有宗教性、思辩性和融合性的文化精神内涵,及丰富的象征性形式语言。"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对于动漫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学科,需要对深厚积淀的传统佛教文化要素进行发掘,感悟其思辨的禅理、挖掘艺术表现的手段、提炼传统文化的符号。文化研究有利于促进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