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江苏是工业大省,应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关键技术可控,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利用外循环积累的竞争优势重塑双循环发展优势,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巩固和增强工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能力,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  相似文献   

2.
新发展格局是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面向“十四五”“二〇三五”的重要战略部署。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不断提高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既是对企业,也是对政府的要求。内循环为主体,绝不是看低外循环或者放松外循环,也绝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外循环赋能已和40年前概念不一样,是新技术架构上的全球化,一定会为中国企业带来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治理矛盾突出。面对全球化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逐渐从外贸和投资主导转向内需和消费主导,现代化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的迫切性进一步加强。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首次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新格局并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准确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刊就上述问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展开讨论,以期对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标:测算1999~2019年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耦合协调度的实际水平并分析其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和β收敛模型。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地区异质性、时间阶段性特征明显;空间差异持续扩大,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正空间相关关系持续而稳定;全国及四大地区经济双循环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过程,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收敛位置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研究创新:测算了中国经济双循环耦合协调度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进规律与收敛性。研究价值:对于总体把握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标:为揭示我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机理,围绕构建什么样的新发展格局怎么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问题开展研究。研究方法: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动力的异同。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国内依存度呈现“U”形结构特征,均值为80.71%,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在GDP占比较低是主要原因。中国经济虽已融入全球价值链,但对其他国家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未来与欧盟、东盟和金砖国家的贸易潜力巨大。中国的增加值率,效应为正,中间品消耗呈上升趋势;逆全球化思潮蔓延和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导致各国反馈效应为负。消费、投资和出口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投资的依赖相对较高,消费拉动作用有待提升。研究创新:基于OECD编制的2021版世界投入产出表,全面测度与分析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依存度、关联度和感应度测度,并从增加值率变化效应、结构变化效应(国内乘数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最终品产出变化效应(消费效应和投资效应)探索了经济增长的动力。研究价值:有利于从定量角度深入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特点和规律,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  相似文献   

6.
史建梁 《会计之友》2021,(22):150-155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双循环"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体现,即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从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看,国内循环是基础,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结合"双循环"特征,围绕管理会计的功能作用,寻求经济新格局下管理会计发展新对策,服务于新时代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建设的客观追求,也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等的"双循环"时代,通过内需的挖潜和技术创新的推动,管理会计功能将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标:考察省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方法:区分结构影响与部门影响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发现:第一,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下降;省际调出因素和出口因素的贡献比重在上升。第二,1987年,省际调出仅在3个省份是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2007年,省际调出则在11个省份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第三,从省份视角看,尽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上升,但在2007年,省际调出贡献比重仍然是出口贡献比重的3.5倍;从部门视角看,省际调出的贡献比重也依然大于出口的贡献比重。第四,在将因素贡献比重变化的来源区分为结构影响与部门影响之后,不管是消费贡献比重的下降,还是省际调出和出口贡献比重的上升,部门影响均发挥着主导作用。研究创新:将省际贸易引入关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价值:对于目前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省际贸易可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王玲 《现代企业》2023,(7):75-76+85
<正>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首次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巨变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部署,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双循环”的背景下,转型升级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时代命题。通过优化业绩评价体系,有助于企业提高组织绩效和管理能力。而核心业务部门是中小企业的“顶梁柱”,  相似文献   

9.
李锦 《国企》2021,(1):18-2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主题敲定,即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核心词汇是“双循环”  相似文献   

10.
基于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国家审计与经济双循环之间的关系,分析国家审计的揭示功能、抵御功能、预防功能对经济内循环、外循环、双循环耦合协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家审计“免疫功能”与内循环、外循环、双循环耦合协调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国家审计的揭示功能、抵御功能、预防功能有助于经济内循环、外循环、双循环发展。此外,国家审计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效应,政府预算支出完成度起着中介作用,市场化程度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国家审计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还存在地区异质性。在引入政府债务审计后研究发现,政府债务审计同样促进了经济双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近年来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有争议性的一个焦点。它于80年代末被引进至国内,该理论建立在不完全竞争、规模收益递增基础之上,与传统的贸易理论相比更接近现实。文中从其暗含的假定入手,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其做比较,考察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纺织行业的比较优势是依靠未完全实现环境成本内在化而实现的,如果贸易各国实行环境成本内在化,那么我国纺织出口部门的比较优势将发生改变。环境成本内在化影响了各国贸易竞争力,改变了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基于以上考虑,文章以纺织行业为例,运用ADF检验、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结论:出口规模的扩大增加了环境污染的排放;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了环境成本量化以后,环境成本对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是负的,即环境成本越大,国际贸易竞争力就越小。  相似文献   

13.
曹长新 《价值工程》2007,26(2):14-17
纺织业是我国竞争性和国际依存度较高的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支柱产业。但是,我国纺织业大而不强,国际竞争力弱。文中根据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通过分析我国纺织业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构建竞争优势加快纺织业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被称为“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然而受到旅游业市场规模、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一些不可抗力(如新冠疫情)等多方面影响,旅游行业很有必要建立一套景气指标体系,从而预测旅游业的经济走向,提供预警功能,以保证旅游业平稳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1年1月至2009年9月共105个月份的中国实际进出口贸易总额数据,运用Beveridge-Nelson(B-N)数据分解法对序列的确定性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冲击项进行了分解,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冲击效应,得出结论:第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具有相对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第二,受外需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程度相对较大;第三,我国进出口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程度正在逐渐减弱,复苏迹象已渐渐显现。复苏后,外向依赖型的经济增长结构将发生较大改变,扩内需和调结构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筱 《价值工程》2011,30(1):156-156
本文通过透视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自身优势和外部比较优势,结构性缺陷和出口瓶颈问题,发掘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潜力并综合国际市场分析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为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切实的改革意见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娜仁图雅 《物流科技》2010,33(10):10-1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通过物流业对生产、商贸企业的互动,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使物流业成为振兴东北经济新的经济引擎。根据国家振兴东北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依托"一轴二带",即哈大(哈尔滨-大连)经济轴线和沿海(五点一线)、沿边开放口岸经济带,跨省区整合东北经济区发展国际物流业的优势资源,发展物流"飞地经济"协作区,以全球化的视野,提出"四二一一五"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战略构想。并根据现代产业政策体系理论,提出实施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业发展战略的保障条件与政策措施,为战略推进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
浅议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外贸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露露  臧磊 《价值工程》2005,24(12):9-11
目前我国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随着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当借助于竞争优势理论来指导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府应根据产业发展现状,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Persistent inconsistency between predictions of standard theoretical model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dynamics suggests that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determinants of actual international trade patterns is incomplete. What is missing? A recent literature suggest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the domestic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he level and nature of development of the relevant institutions may be shown to affect competitiveness, by altering both production and transaction costs. In the extreme case, alternative institutional architectures that emerg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may be interpreted as the cause of relative advantage/disadvantage even if technological levels, factor endowments and tastes are identical everywhere. Although in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models institutions remain implicit, it is hard to explain trade pattern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without taking institutions explicitly into consideration. By reviewing and reorganizing the most interesting contributions on this issue, this survey discusses how institutional diversity affec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dynamics.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标:明晰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测度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30个省份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五大影响因素对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上波动上升、稳中有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区域特色鲜明,但是区域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省际的差别也较大。研究创新:将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范围内,丰富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在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进行再界定的基础上,定义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核心概念,并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进行了详细解释。研究价值:研究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丰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提高公共物品供给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