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内生化均衡过程和我国经济增长制度有效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制度内生化均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经济增长制度内生化决定机制。研究认为当事人资源禀赋和控制权结构决定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一国初始资源禀赋和控制权结构决定宏观政治经济制度,制度内生于经济发展并决定经济增长;当事人拥有资源越多和价值越大,控制权结构和资源禀赋越不平衡,制度和经济将越无法获得有效增长。利用我国1978~2005年时序数据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控制权结构、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控制权结构决定制度并进而决定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2.
一个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在形成之初仍然要依托于当地的资源禀赋,利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建立起贸易基础。当地资源禀赋与出口产品结构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关联,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并且,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出口产品结构可以突破当地资源禀赋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多变量因素分析法提取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成分因素,并以此为解释变量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发现,资源供给、环境污染治理、社会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四个因素共同影响资源禀赋向区域经济绩效转化的效率.于是出现了一些资源禀赋优势明显但环境污染治理能力与社会发展同化能力低下的地区,经济发展绩效不高;而一些资源优势不明显但有着较高的社会发展同化能力和技术进步调解能力的地区,经济发展绩效显著的现象.因此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能力的提升要平衡资源供给、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发展史证明,区域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还会受其制度变量等外生因素的影响,特别在转型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经济制度基础的所有制自然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以来,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均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GDP保持了平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印度也保持了6%左右的经济增速。伴随着两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并依托于各自在资源、人口等方面的禀赋优势,  相似文献   

6.
资源禀赋、制度弱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的诅咒”经济现象的存在激起了人们关于其传导路径的讨论.本文研究发现,资源禀赋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通过弱化制度环境而产生.具体地,当地区资源越丰富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较弱,企业寻租更为盛行,地方保护主义加重,且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滞后.由于制度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这种因资源富裕而引起的制度弱化降低了地区经济增长率.本文研究还表明,资源禀赋对制度环境的作用也影响了“荷兰病”、价格波动及资金误配等“资源的诅咒”其他传导路径.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严格受制于资源的丰度及结构等,而资源禀赋不仅影响着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格局,还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劳动地域分工的合理性。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基本上走的是一条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粗放型发展的路子,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资源型城市成为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经济发展停滞表现最集中、最突出、最明显的地区,也成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生态与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地区。由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必然经历从开发建设、繁荣到衰退和转型的过程,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十二五"规划更是对有关领域、行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山西省由于资源禀赋和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的产业格局,工业结构畸重、发展方式粗放、能源消耗偏大、落后产能较多,严重制约着山西省工业整体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中原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西川 《企业导报》2009,(8):134-135
环境禀赋及价格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自身经济的定位。中原地区本身所特有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会为中部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资源禀赋结构看,传统制造业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在全球经济条件下,如何把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把我国打造为世界主要制造业中心的重要内容。天津自行车产业10年来的成功再造和发展表明,民营化、群聚生产和先进而适用性技术的运用是成功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基本途径。传统制造业仍是我国的优势产业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从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所做贡献的几组数字,就可以充分地印证上述结论:一是20多年来,制造业增加值一…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禀赋条件约束与突破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斐  刘学敏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2):32-35,41
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资源禀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富集的资源条件往往使政府在产业博弈中更倾向于发展资源类产业,但当资源趋于枯竭时,城市发展便会出现诸多问题。基于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禀赋条件约束的困境,从可开采储量约束和存量约束两个角度,探究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禀赋约束机理,并阐释对这种禀赋约束的突破机制。  相似文献   

12.
巴西是世界上自然资源禀赋最充裕的国家之一。文章从巴西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两方面分析了巴西经济的资源依赖特征,提出巴西已经出现了去工业化的征兆。在经历了数次外部冲击后,巴西政府深切认识到资源出口依赖型的驱动模式不能担负起巴西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这样的历史重任,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及优化、建立资源基金、加大创新投入和促进技术创新,以摆脱资源依赖,减少资源诅咒效应对巴西经济的影响。这些举措也为巴西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带来契机。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能源消费增量与经济增长增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和DEA方法,测算中国1985-2015年的能源效率。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和制度改革是提高能源效率的主要动因,政府预算、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越大,能源效率越低;经济密度、区位便利及对外开放程度均与能源效率正相关;资源禀赋与能源效率负相关,验证了"资源诅咒"假说,资本禀赋、技术禀赋虽然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高,但是影响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考虑不同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性,对经济增长对能源结构转型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异质性作用进行研究。本文使用全球67个经济体1990—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经济增长对能源结构转型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能源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换言之,只有当经济增长跨过一定门槛才能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二氧化碳减排的双重红利,并且这一效应也存在于高收入经济体、低收入经济体和非资源型经济体。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各经济体政策制定者在不同发展阶段下发挥政府因势利导的作用以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二氧化碳减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立 《企业活力》2004,(11):1-1
<正> 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绝不是偶然的。在计划经济或市场分割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地方的资源、地缘等自然禀赋优越,经济增长大体可以高枕无忧了。而在市场化不断推进的条件下,资源的流动性障碍减少,投资回报的地域限制淡化,经济发展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逐渐成为左右一个地方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深度剖析了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根源,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向我们揭示了中国重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地位的可能性及时间表.通过阅读该书,我认为作者对于经济增长的认识和政策制定都是基于一国的比较优势,即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并对自生能力理论和比较优势战略做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在中国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土地财政模式则为地方政府实现竞争优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手段。在紧扣社会经济变迁的宏观背景下,通过"企业化"的视角全面地解释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行为,并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和内涵体系,分析土地财政模式的原理和机制,探讨其有效性与合理性。研究认为,土地财政模式具有一定的经济有效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导致其有效性与合理性出现了分离,难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若是超前的土地城镇化不能带来规模收益递增,且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和筹资方式不改变,则城镇化的发展将不可持续。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财政模式,使其继续发挥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8.
唐君扬 《物流技术》2021,(2):27-31,36
基于2008-2018年贵州省9个地级市和自治州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区域要素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在总体上促进了贵州省区域经济增长,提高了劳动力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然而,高铁开通并未表现出技术溢出作用,反而降低了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对要素禀赋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提出,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高铁建设,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与引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发挥高铁的扩散效应,降低聚集效应,进而改善要素禀赋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5,(27):24-26
羊楼洞茶区曾是中俄万里茶马古道的起点,本文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要素禀赋三个方面分析羊楼洞茶区在中俄茶贸易中的历史地位。就新经济格局下羊楼洞茶区存在的优势资源与不足进行探讨,分析中俄茶贸易增长的可行性,及其对区域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并提出加深中俄合作、提高产品文化含量等提高羊楼洞茶区在中俄砖茶贸易现实地位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党亚东  李静珂 《企业导报》2013,(24):132-133
在我国经历了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经济增长效率、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贫富差距等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包括有效性、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竞争力(包括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和社会民生福利三个大方面衡量郑州市1998-2011年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