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市场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探析数字金融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与空间滞后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驱动效应,且产业结构升级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中介机制,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双重驱动力。数字金融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作用于地理和经济邻近地区的市场一体化进程。从区域异质性来看,数字金融对市场一体化影响在东部地区呈现空间集聚特征,中部与西部地区尚未形成区域内协同发展格局。为此,应夯实数字金融基座、推动产业集群跨界共建、加速区域市场协调发展、驱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以此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6-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地区为研究样本,综合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绿色金融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空间效应,并分析其中的中介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绿色金融对国有企业TFP存在明显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2)在影响机制方面,绿色金融与TFP之间的关系受到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中介影响,且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其中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的提升能够有效的提升绿色金融对TFP的带动效应,而经济发展水平在两者间的存在逐步弱化效应,城镇化水平则对两者间的影响呈"U"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理论分析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影响出口技术含量的基础之上,选取长三角地区作为经验分析对象,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在长三角地区,融入区域一体化程度越高的城市不仅对提升其出口技术含量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对其他临近城市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也有显著促进作用,表现出积极的空间外溢效应。此结论在采取各种稳健性检验以及处理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2)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竞争强化效应等作用机制对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产生显著影响。(3)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含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还受到诸如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的调节,前者在直接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中均发挥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后者则对直接效应有负向调节作用,对空间外溢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4)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含量提升的促进作用,在中小城市中更为显著。本文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视角,为理解依托本土市场培育竞争新优势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对于加快建成国内统一大市场进而重塑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具有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标:探讨贸易开放是否影响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方法:利用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在加快产业结构整体优化的同时还有助于服务业与工业内部行业的变革。同时,贸易开放可以借助增加物质资本积累、刺激消费需求、提升技术进步、促进制度变革等方式间接加速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力度小于非加工贸易,东部地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力度大于中西部地区,欧美发达国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力度大于东亚发达国家。研究创新:深入探讨了贸易开放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并从产业间与产业内视角构建多维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检验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价值:有利于缩小贸易区域差异以及环境承载力差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中介效应逐步检验及Sobel检验,将政府创新偏好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国家审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能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地方政府创新偏好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地区检验显示,上述效应存在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国家审计揭示作用效果最显著,可以提升政府创新偏好进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东部地区国家审计建议作用效果最好,也可以通过提升创新偏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0年中央推行低碳城市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库,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低碳城市试点对获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甄别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的间接效应。结果表明,获批低碳试点城市能够直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这个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为正。对影响渠道的检验表明,低碳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提升城市创新水平、促进产业升级的渠道间接提升所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产业结构转型的间接效应并未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7.
安勇 《城市问题》2024,(1):27-34+55
基于中国政治治理制度和土地制度,从理论上系统剖析土地资源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内在影响逻辑,在此基础上借助Super-SBM模型对中国273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综合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地资源错配抑制了城市碳排放效率提升,且这种负向作用在中西部城市、中小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转型、扭曲财政支出结构、阻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抑制企业绿色创新是四条重要的传导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和财政压力会强化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抑制作用,而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则弱化了土地资源错配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贺硕怡 《企业经济》2023,(3):109-120
房地产经济的“虚拟属性”是否会通过影响技术创新阻碍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抑制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固定效应及面板中介效应模型,采用2005—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未包括港澳台)数据,检验房地产经济通过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经济会通过成本效应及财富效应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加入科技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后,房地产经济会通过要素成本挤出及要素配置挤出效应阻碍科技创新,从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基于此,应多措并举推动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发挥房地产经济产业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内生性区域创新能力的产出模型,对区域创新、工业智能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及空间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利用2006—2018年中国30个省份动态面板空间杜宾模型(PSDM)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创新水平的提升对邻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效应。另外,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能够有效促进区域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激励效应,但这一激励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即东部地区促进效果与全国层面保持一致,中部和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动态面板模型探讨环境治理和绿色经济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环境治理通过技术进步影响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绩效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治理与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绩效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即环境治理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技术进步在环境治理影响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绩效中发挥中介作用,且技术进步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绩效提升;环境治理对绿色经济发展绩效的影响呈现出地区差异性,南方地区表现出明显的正U型关系,而北方地区两者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入PM2.5指标改进绿色生态效率的测度模型,采用全国281个地级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创新型城市的设立对城市绿色生态效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生态效率地级市和城市群层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而京津冀城市群表现为“U”型特征。创新型城市的设立对城市绿色生态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相较于其他区域板块,中部地区的政策效应较弱;产业高级化和创新环境改善对城市绿色生态效率的作用效果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调节效应。因此,各地应借助创新型城市的政策外溢效应,结合地区环境比较优势,以优化产业结构和稳定创新环境为突破口,有序推进国家创新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能否提高城市经济韧性?基于2008—2020年中国285个城市数据,利用多时点DID方法以及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的城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设立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提升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和政府引领作用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在普通地级市显著,且在中部城市和北方内陆城市提升作用更强。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为城市经济韧性提升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如何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模型、门槛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效应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绿色转型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其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中部地区的推动作用强于西部地区;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第三,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门槛效应,越过单门槛值后数字经济正向作用力增强;第四,数字经济对邻近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提出了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数字技术、打造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格局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正发生深刻转变,区域一体化成为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区域一体化能否对经济增长带来促进作用值得关注。论文基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了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促进作用随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增强;第二,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个体层面上具有异质性,这一促进作用与城市规模正向相关;第三,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区域一体化能够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生产率提升和要素分配效率提升三个维度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多省开始实施“强省会”战略,而“强省会”战略的创新效应尚不清晰。利用各省和省会城市以及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强省会”战略对全省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从知识溢出和吸收的视角分析了产业同构和教育资源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强省会”战略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省会城市规模存在门槛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强省会”战略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增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强省会”战略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强省会”战略不仅促进了省会对非省会的溢出效应,同时促进了非省会城市的创新能力。产业同构和非省会教育资源都可以强化“强省会”战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强省会”战略对东西部地区、非特大超大城市地区、创新领先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对于各地依托“强省会”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3~2020年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分析方法,全面评估长三角产业一体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整体来看,长三角产业一体化不仅能通过直接效应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的间接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分省份来看,产业一体化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促进安徽省和江苏省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浙江省城市呈现出明显的“U”型影响特征;从空间效应来看,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在空间效应下产业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鉴于此,应积极推动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注重地区产业结构和发展特征,发挥产业发达城市对欠发达城市的带动作用,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加快区域绿色转型进程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我国从2018年开始的《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其对我国2013~2022年30个省域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检验“波特假说”在我国是否成立。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能促进受政策冲击省域的绿色转型,通过成本效应、创新补偿效应等倒逼技术创新,能源结构绿色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显著增强了税制的政策效应,加快了区域绿色转型进程。政策效应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且对服务型省域的绿色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1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发展可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且这一作用在考虑内生性和稳健性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会因地区和市场化程度不同表现出异质性,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数字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创新水平和劳动力结构优化是数字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路径,即数字产业发展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促进劳动力结构优化而间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据此,应以推动以数字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强化技术创新研发为抓手,以优化劳动力结构为重点,以强化区域协同互动为支撑,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要素市场分割、产业结构趋同与制造业高级化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选取2006—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28个省份的要素市场分割程度、产业同构化程度和制造业高级化水平,并采用全面FGLS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要素市场分割、产业结构趋同与制造业高级化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分割不仅直接阻碍制造业高级化发展,还通过引发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间接影响制造业高级化发展;东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趋同对制造业高级化发展的阻碍作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降低地区间贸易壁垒,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合理优化地区产业布局,能够推动制造业高级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姚战琪 《企业经济》2024,(3):5-17+2
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三网融合是促进数字创新的重要举措。利用2005—2021年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模型研究三网融合对我国数字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网融合能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机制检验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在三网融合与数字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三网融合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间接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因此,应大力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人力资本对我国数字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企业可尝试利用已有数字技术进行渐进式数字创新,加速推动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