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知觉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是对客观事物直接具体的表现。幼儿的感知觉发展是以简单的动作练习为基础的。在幼儿时期,动作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的水平,动作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本文在体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分析手部动作、基本体操动作、爬行动作等练习内容对幼儿的生理机能和心理发展的影响,阐述了动作练习对幼儿视觉、触觉、方位知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艳 《中外企业家》2013,(8S):226-226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接受终身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教育对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幼儿教育应结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为幼儿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对城市居民消费审美心理进行具体的描述和诠释.消费审美心理是消费者的实用心理、价格心理与审美心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特殊审美心理活动.它的根本特点是审美的超功利性比较弱.这一特点在其要素构成中主要表现为弱化和强化双向逆行的趋势,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不同阶段的双重性倾向.消费审美活动广泛存在于不同消费领域和阶段,但具有程度差别,服饰消费和购买阶段的审美心理表现得最充分.消费审美的心理成果不仅仅来自消费审美活动,也来自其他审美活动,是各种审美活动的综合成果.  相似文献   

4.
心理契约是当代分析员工与组织间雇佣关系的重要理论框架。心理契约破裂感是员工感知组织未充分履行其心理契约中组织应负有的责任,会引发负面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文章从心理契约和心理契约破裂感的认知图式属性出发,结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分析了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员工群体心理契约破裂感知差异,并据此提出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心理和谐是当今中国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个重大问题,在心理学界对心理和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和谐的内涵;心理和谐的结构;心理和谐的测量;心理和谐状况以及如何实现心理和谐,但是都处在不同阶段.对心理和谐的研究还应该更加深入,还需要讨论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焦艳凤 《活力》2011,(18):32-32
气质不同,幼儿的思维方式、情绪反应和工作效率等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气质含义、类型、影响因素和不同气质幼儿的主要表现等的研究,力图探讨如何根据幼儿的不同气质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经济学家也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解释。本文试图对不同时期的管理层收购理论进行分类评述,从而给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根据美林证券的投资时钟理论,结合我国宏观经济的月度指标,将我国宏观经济状态划分为四个阶段,同时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细分为10个类别的风格资产,基于经济周期视角对这10类风格资产的收益率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复苏阶段,股票资产的收益率最高,并且不同风格股票在收益率方面的差异不大,表现出齐涨的态势;在过热阶段,不同风格股票在收益率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小盘股的收益率表现最好,尤其是小盘成长股的收益率最高;在滞胀阶段,最安全的资产应该是现金资产,倘若考虑到通货膨胀率的因素,其实际收益率甚至为负;在衰退阶段,债券类资产的表现最好。同时,基于不同策略的资产配置方案的累计收益率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经济周期下的资产配置方案可以显著提高资产组合收益率。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在资本主义阶段表现为资本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就是资本在全球的拓展和扩张.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资本全球化也表现商品资本全球化、货币资本全球化、生产资本全球化和虚拟资本全球化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资本全球化受不同时期社会生产方式的不同特点影响而具有各自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0.
尹亚杰 《活力》2008,(10):58-58
本文通过对混龄教育优势的分析得出混龄教育作为同龄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可以为幼儿提供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生活,有利于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幼儿在大区域游戏活动中与人保持正常社交往来关系,从而形成适应环境的能力。这种教育方式目前被很多专家学者视为衡量幼儿是否具备健康心理和良好人格发展的重要标准。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同时幼儿受这些环境影响,在性格上会表现为封闭孤僻,任性霸道或者活泼好动等特点。目前很多幼儿在初期教育阶段由于缺少与人接触的机会,在家中又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所以当他们进入幼儿园参加大区域游戏活动构建时往往表现出社交能力差,无法与伙伴小朋友一起处理问题。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社交能力是目前幼教工作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和教师有意去培养的主题。在幼儿教育中,要不断创设幼儿与人沟通的场景,增加合作学习机会。本文在分析大区域游戏构建在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作用,结合自身的幼儿社会交往培养工作经验,多角度分析了如何将大区域游戏构建融入到幼儿园社会交往培养环节,希望能对于今后全方位提升幼儿园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幼儿综合素质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使人们加强了对企业契约化管理的重视。契约化管理包括经济契约和心理契约。企业员工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权重理论要求企业在设计契约时必须满足员工的需要。因此,理论上探讨对经济契约和心理契约的动态设计是必要的。文章在研究契约化管理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契约的耦合度显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幼儿健康发展逐渐被国家高度重视,所以动作逐渐成为发展幼儿身体健康的重点研究方向。文章对3~6岁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进行梳理后,根据功能性训练理论以及人类动作发展理论,对3~6岁幼儿身体功能性动作进行体系构建,以期为幼儿体育教师提供教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关于心理契约的主体构成一直存在争议,雇用双方所缔结的心理契约究竟是单向还是双向,学术界的意见并不统一。文章在心理契约相关概念厘定的基础上,借助爱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将心理契约放置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认为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体构成,具有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李瑾 《企业导报》2016,(5):185-186
本文通过对陕西民间艺术独特性、民族性的分析,以单元主题活动的形式将民间美术的发展、风格、表现以及对不同材质的运用带入到幼儿环境创设中,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娱乐氛围中体会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和文化,从民间艺术的角度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企业成长周期理论和各阶段现金流特征,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终极控股股东股权集中和制衡趋势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企业初创期,提高股权制衡度可显著优化绩效表现;在企业成长期,强化股权集中能显著提高收益;在企业成熟期和衰退期,提高股权制衡度和强化股权集中均无显著效应。通过对比终极控股股东性质与股权集中度、制衡度的交互作用发现,企业的国有性质会降低股权集中度、制衡度对绩效表现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 专家访谈法、 实验法、 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针对幼儿体能训练的目的设置训练内容以及幼儿体能的参考标准和体能训练注意事项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认为:体能训练让幼儿的体质达到幼儿体质健康发展的要求,训练效果证明了体能训练能有效的增强幼儿体质同时对幼儿还具有特别显著的身心素质培养给幼儿心理发展带来了好处.是幼儿在健康成长的路上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幼儿期是创造培养的重要时期,孩子的绘画作品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表现出新的创造力。从教育教学的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绘画创造力是随着幼儿生理成长和心理的成熟而发展的。幼儿绘画是乐意为幼儿接受,有利于启迪心智,激活思维,激发表现欲,是陪养幼儿创造力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段。让孩子的绘画作品不受一切"真实"的限制,鼓励孩子的奇思妙想、好奇心和探求精神、兴趣倾向,善于发现每个孩子思维的闪光点,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五彩缤纷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邵奇 《活力》2012,(19):62-63
环境创设成为当前幼教工作研究的热点.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全发展并促进其身心的成长和变化.幼儿园的室内外空间环境是儿童参与活动、进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场所,0-6岁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根据皮亚杰学说,儿童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构建他们的知识的:当现有思维水平遇到新知识的挑战,而这种新知识又与他们的智力发展存在差异的时候.这种挑战往往来源于他们与周围环境的接触.由此可以看出,优化幼儿园环境设计,是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建立一个良好的空间.对于活动于其中的儿童来说,环境有其物质功能性的一面,即能够满足心理生理的需求如,安全、庇护、活动实用等,也有精神影响的方面,即能够相互作用于儿童的心理需求如,交往、尊重、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20.
李琼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3):169-170
双性诗学理论通常被认为是西方女性主义一个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理论,由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19年在《一个人的房间》中提出。本文首先简要介绍雌雄同体的概念,包括其生理和心理影响,以及批评家对双性诗学的不同态度。然后通过对比肖瓦尔特的观点和伍尔夫的解释,集中分析前者对这一理论的批评,试图证明双性诗学是一个更加开放和有用的理论,为艺术家们提供文学创作的理想心理状态,且能更好地理解伍尔夫,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