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借助分形理论和集中指数测算,从街道和均一分析单元两种空间尺度对广州办公业空间集中与分散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街道还是在均一分析单元层面,广州商务办公空间的空间分维值呈逐渐上升趋势,广州商务办公空间的集中程度逐年降低,办公空间的空间垄断性已不明显,空间分散化趋势得到了确立。但集中指数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表明广州商务办公空间虽然出现了分散的态势,但总体上仍然处于集中阶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北京城市写字楼2009年调研数据的空间统计,研究北京市办公业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模式.研究发现:北京市写字楼总体呈现集聚的空间分布模式,分布重心向北倾斜明显,主要分布方向为"西北-东南",空间离散程度逐渐加大,显有逐渐向近郊及远郊推进的趋势.同时,北京市写字楼的空间分布经历了分散-集中-再分散的过程,"西北-东南"向的空间格局标示着北京城市办公功能空间布局的主导方向;其演变模式先后经历了离散-极化-扩散-稳定四个发展阶段.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中心城区内部已形成的办公集聚区的空间承载量有限的情况下,办公活动将向外扩展,办公活动郊区化将对缓解中心城区高度集聚、平衡城区与郊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和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分布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上海城市经济空间、居住空间和人口空间郊区化演变趋势特征以及郊区化演变的动力机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外城市空间郊区化演变比较,提出了上海城市郊区化演变过程中需要警惕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北京城市办公业发展与城市变化阶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办公业发展作为城市经济转型的组成部分,在北京城市变化中经历了4个阶段:(1)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办公业萌芽期。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北京城市大力发展工业,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外商驻京机构很少;而国内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行业基本处于萌芽阶段。因而,该时期无真正意义上的办公业。(2)现代化城市——办公业起步期。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北京向现代化城市迈进,商务管理职能为主体的办公业开始萌芽,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开始兴起。(3)国际化大都市——办公业起飞期。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早期,北京开始向国际化大都市靠近,相对形成了几个办公区域,如CBD商务办公区域、中关村高科技办公区域、复兴门金融办公区域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4)现代化国际城市-办公业飞速发展期。2008年奥运申办成功后,北京城市发展又处于一个转型期,以公司办公为核心的办公业空间集聚使北京城市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形成的渊源,并据此推测城市发展的未来.以我国西部城市银川市为例,对其发展各个时段的内部空间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城市空间的流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时期城市所面临的全球化、信息化与城市化共同作用的多重发展背景,从城市空间出现的距离消失、新边界产生、功能混合与城市空间多维化等转变的研究出发,分析了新时期城市的办公、居住、商业与工业等功能空间流动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依托城市群带来的项目集聚效应,写字楼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写字楼项目规模化发展迅速,商务办公类为主的企业客户群体服务需求空间进一步增大,物业项目产品定位与客户需求结合的不断深化,进一步促使办公类物业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全国52个特大城市1990~2008年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出现了多中心、多轴线的演变,多中心结构、带状结构和放射结构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演变特征在1990~2000年表现更加明显,多轴线的演变特征在2000~2008年表现更加明显;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受城市空间规模扩大,城市产业结构类型和城市空间增长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1990~2008年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归纳为单中心结构分化、轴线结构强化、单中心结构回归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具有单中心城市牦最的北京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布特征,从理论上分析单中心城市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假设,构建土地价格的Hedonic模型,利用北京2005—2013年住宅和办公用地微观交易价格数据进行假设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北京住宅和办公用地的区位属性、物理属性和邻里属性对其价格有显著决定作用,且该决定作用随土地市场的成熟而逐渐增强;(2)北京住宅和办公用地价格与该区位到城市中心的距离负相关,而随时间推移,两类土地价格从城市中心向外的降低速度逐渐变快。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具有单中心城市特点的北京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布特征,从理论上分析单中心城市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假设,构建土地价格的Hedonic模型,利用北京2005-2013年住宅和办公用地微观交易价格数据进行假设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北京住宅和办公用地的区位属性、物理属性和邻里属性对其价格有显著决定作用,且该决定作用随土地市场的成熟而逐渐增强;(2)北京住宅和办公用地价格与该区位到城市中心的距离负相关,而随时间推移,两类土地价格从城市中心向外的降低速度逐渐变快。  相似文献   

11.
室内空间设计是一门创建适合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性艺术和科学。室内空间艺术的存在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提供适合的生存和生活的场所。人们将线性透视图作为表达空间效果之手段的同时,他们忽略了”时间”这个向度。而将具有延续性的空间画面凝固成苍白的静态瞬间。然而,早在古代中国的画面中,已经体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关联性。作为与传统绘画有着共同文化底蕴和一脉相承的四维世界观念的建筑.也同样体现出对时空交叠的四度空间的组织和创造。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北京王府井商业街公共空间现状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角度,就空间场所营造、景观设计、环境设施、交通规划等提出构想和建议,旨在探索提高城市开放空间品质的景观学路径,并通过该典型个案的研究为北京市乃至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秦斌 《价值工程》2011,30(21):296-297
本文运用一致凸的Banach空间理论,讨论了Lp空间有界区域的极小半径问题和正交变换群作用的不动点问题,获得L(pΩ)空间的非空有界集一定存在唯一点x0∈Lp(Ω),使得f(x0)=x∈Lp(Ω)inf f(x),利用此结论还得到正交变换群作用在L(pB)空间上存在不动点。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会空间作为城市的要素,具有典型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属性,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城市社会空间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和符号价值.在当代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在发生巨变,传统的城市社会空间的意义和理念,被现代意义上的空间意涵所取代,同时,城市化的高速增长,使属于大众的城市社会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城市社会竞争的本质就是在竞争城市社会空间的占有形式.因此,重新认识城市社会空间的社会属性和文化价值,已经成为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城市社会空间属性的角度入手,研究城市社会空间的价值,以求对构建属于市民社会的新型城市社会空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吴雅婷 《价值工程》2014,(9):326-327
"农家乐"是从上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的在城市周边的农村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结合的方式。本文在对昆明市郊区的农家乐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农家乐的发展趋势及其遇到的问题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建筑空间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而且还有视觉、知觉上的属性.阿恩海姆的建筑空间观,关注的就是建筑空间的视知觉属性,强调建筑的整体空间意象,用视觉动力阐释建筑空间意蕴.他把艺术心理学与具体建筑形式结合起来,探索、描绘了建筑影响人类心理效应的视觉条件以及产生的心理效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城市建设和建筑艺术设计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实践,指出高职院校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李健  宁越敏 《城市问题》2006,(6):84-89,94
回顾了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发展的历程,从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新马克思主义、新韦伯主义,到吉登斯结构理论、后现代主义再到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七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就城市社会地理学在中国的研究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智勇 《价值工程》2014,(27):7-8
旅游综合体中旅游空间的营造对于城市品质的提升和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景洪沧江修造厂旅游综合体项目的设计体会,对旅游空间营造进行研究:首先对旅游综合体发展的背景和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结合案例解析方案自身特点、设计理念及空间布局特色,详细分析了旅游空间营造的四个方面内容:商业文化空间、游览路径空间、景观环境空间以及休闲体验空间。最后对旅游综合体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旅游空间营造设计的关键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刘扬 《城市问题》2011,(11):89-94
20世纪中后叶,"空间转向"日益凸显出空间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成为后现代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学术方向。一般来说,学界把理论关注点放在福柯和列斐伏尔以及后现代诸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上,因此在视点上遮蔽了法国学者德波及其重要著述《景观社会》中的媒介空间思想。事实上,德波对媒介空间景观化现象的警示性断言是后现代研究空间问题的理论母体。本论文旨在对德波景观空间异化理论进行分析、阐释和评价,以期在理论上对当代空间文化传播生态研究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