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采用加权标准差椭圆方法,研究了2004—2013年北京市15—60岁居住人口的职住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北京市15—60岁居住人口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有所加强,就业人口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则不断减弱,北京市职住空间分布格局差异程度在明显降低。分区域看,2004—2013年城市非核心区职住空间分离情况明显得到改善,并带动总体职住空间关系趋于平衡;从行业看,与居住人口空间格局变动呈相反方向,北京市绝大部分行业空间聚集度在逐渐降低,由城市核心向边缘区域扩散,促进职住空间关系逐渐趋向平衡。未来北京市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发展定位,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多中心的居住格局,通过多措并举优化城市的职住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2-2012年城市夜间灯光数据,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呈现明显的双核首位特征,规模分布随时间逐渐由非均衡向均衡状态演变;考察期间,重庆市域城市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四川省域城市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整个成渝城市体系的重心向北偏移;城市增长在长轴方向上有所收敛,而在短轴方向上有所发散,即城市体系沿西北——东南方向的增长更为显著;整个城市体系空间展布的范围有所增加,城市分布密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成渝城市群空间形态演进经历了从都市区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在优化城市群要素结构的基础上,要强化城市群内部互联互通以及与外部空间的相互联系,并加强川渝合作,促进空间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具有单中心城市特点的北京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布特征,从理论上分析单中心城市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假设,构建土地价格的Hedonic模型,利用北京2005-2013年住宅和办公用地微观交易价格数据进行假设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北京住宅和办公用地的区位属性、物理属性和邻里属性对其价格有显著决定作用,且该决定作用随土地市场的成熟而逐渐增强;(2)北京住宅和办公用地价格与该区位到城市中心的距离负相关,而随时间推移,两类土地价格从城市中心向外的降低速度逐渐变快。  相似文献   

4.
随着"软件定义"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上海在城市"大设计"产业体系中创新地提出了"软件设计业"的转型发展策略.通过考察软件设计企业在上海中心城区的集聚程度、集聚形态和集聚层次,可以看出,与传统软件业相比,软件设计企业在城市内部的区位选址有特定的偏好.进一步分析和总结这类企业集聚空间的分布格局和发展特征,结合城市存量空间与创新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要求,探讨这类产业集聚空间的优化策略与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具有单中心城市牦最的北京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布特征,从理论上分析单中心城市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假设,构建土地价格的Hedonic模型,利用北京2005—2013年住宅和办公用地微观交易价格数据进行假设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北京住宅和办公用地的区位属性、物理属性和邻里属性对其价格有显著决定作用,且该决定作用随土地市场的成熟而逐渐增强;(2)北京住宅和办公用地价格与该区位到城市中心的距离负相关,而随时间推移,两类土地价格从城市中心向外的降低速度逐渐变快。  相似文献   

6.
任媛 《城市发展研究》2017,(12):129-132
使用北京市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分乡镇、街道年龄数据,基于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研究了2000~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分布及老龄化程度的空间聚集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正处于重塑的关键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北京市老年人口分布及老龄化程度的中心保持不变,仍然向功能核心区和部分拓展区集中化聚集,向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扩散则比较缓慢,逐渐向西南方向的王佐、西红门、南苑等街道延伸。老年人口分布范围有扁平化的南—北收缩趋势,形成"中心高、外围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老龄化程度则有垂直化的南—北扩张趋势,形成"中心低、外围高,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利用北京市两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所提供的大样本数据,以"街区"为基本空间分析单元,从不同空间层次,分析了北京生产者服务业空间变动的特征及结构模式.发现:两次普查间,北京生产者服务业整体处于空间集聚阶段;近郊区内沿为快速增长的核心地域,中心城增长速度缓慢,但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散特征;"城八区集中分布,外围点状分布"的整体格局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城区边界及城市功能区进行识别分析,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基于赋值POI数据,结合核密度及统计分析等方法,识别高唐县中心城区边界与城市用地功能,分析城市功能区混合分布特征并对城市空间格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中心城区主要以工业功能区与居住功能区为主,分别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北部和中部,其中居住区主要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商服功能区等混合分布;城区中心功能区混合程度高,城区四周功能区分布较为单一;中心城区发展重心与功能区混合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吻合,城市的发展情况与功能区混合程度有一定关联;基于POI数据的中心城区空间格局优化结果与高唐县2035年中心城区规划总体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
特色小镇是创新驱动背景下城市和区域经济孕育的新产物.选取杭州市67个特色小镇为研究样本,探究特色小镇的分布格局、类型划分及其影响因素,提炼出四大类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模式,为其他创新城市的空间规划提供参考.研究发现:①市域特色小镇为"圈层放射"状分布,中心城区呈"双核心"分布.②数字经济类、高端装备制造类和金融类空间分布较为集聚,而旅游类、健康类和文化创意类空间分布分散.③将特色小镇划分为四大类型,不同类型特色小镇具有不同的空间布局倾向.都市社区型呈现都市核心的强集聚特征,创新创业型表现为都市边缘环状圈层集聚特征,区域集聚型呈现出多点园区分布特征,创意旅游型则是相对均衡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④不同因素对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经济基础、人口密度,创意旅游型特色小镇受自身生态或文化资源禀赋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城市空间格局,使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给中心城区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限制了北京综合承栽能力的提升,影响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东京、巴黎等都通过建设"副中心"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矛盾.北京应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启动建设京西副中心、通州-亦庄副中心和顺义副中心,打造分散疏解中心区功能的重要空间栽体,解决北京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仿真系统(UrbanSim)为构建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空间一体化模型提供了基础平台。以写字楼市场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选址和写字楼开发选址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写字楼市场供给(开发选址)与需求(企业选址)一体化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了北京市写字楼开发/价格、企业选址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空间数据库,并在UrbanSim平台上利用这些空间微观数据对写字楼市场一体化模型进行了标定。利用已标定的一体化模型,论文进行了城市政策效果和城市发展的情景模拟,包括轨道交通建设对企业选址和开发选址的影响,以及北京市两个重要的商务办公区(商务中心区和金融街)功能区扩张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致力于探析京郊小城镇的经济地域类型及其发展的动力机制,综合运用了H.J.纳尔逊的城镇职能分类方法和区位商法,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从业结构出发,将京郊183个小城镇划分为四大类型。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一步探讨了京郊四大类小城镇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变趋势,结果发现这四大类小城镇的核心—外围空间格局十分明显,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定位和演进机理。基于此,为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策略,以便为今后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开展分类规划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标:编制中国绿色创新指数,考察各区域指数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研究方法:建立绿色创新指数评价体系、采用时空极差熵权法赋权指标,利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绿色专利清单在线检索工具和采用爬虫技术检索、匹配、汇总国家知识产权局绿色专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测度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采用Kernel估计分析绿色创新分布动态演进,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东中西绿色创新空间差距来源,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绿色创新空间β条件收敛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整体及东中西各地区绿色创新水平均呈总体上升趋势,源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与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三者“携手并进”;绿色创新水平较高的城市集中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并具有较高行政级别特征,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及主要省会城市稳居前列;我国整体及东中西地区核密度图均呈现“曲线右移、峰值先升后降、宽度收窄后扩大”的特征;东中西区域内部及区域间差异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绿色创新存在空间β条件收敛效应,且俱乐部收敛特征也较为显著,但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不同地区样本中收敛速度存在差异。研究创...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及其优化整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京津冀区域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从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空间要素入手,研究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空间整合规律.研究认为,京津冀区域人口和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一方面,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呈现东南集中特征,另一方面,中小城镇分布以京广、京九、京哈铁路等为依托,呈现以北京为中心的强向心分布;城镇带分布大体可划分为京广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北京市第一次、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5号线、13号线以及八通线为对象,研究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线站对周边一定辐射范围内就业空间结构的影响趋势及程度,分析两个时间截面间的轨道交通线站周边产业集聚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剖析轨道交通线站周边分产业的就业空间结构变动趋势与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正日益成为支配城市经济的主要因素,并对城市经济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北京市服务业发展变化历程,目前服务业在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70%,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的比重也超过60%,北京市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国际大都市经济形态的服务型城市。文章重点分析了北京都市区服务业及各行业空间分布特征:北京都市区服务业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及周边地区,总体上呈"多中心集聚"分布;服务业各行业空间分布区县差异明显,地域分工已经形成;服务业各行业空间布局形态呈现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布局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居住者出行具有重要影响。首先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计算了北京不同时期经济适用房在不同空间上的建设规模密度,分析其空间布局特征;其次,从经济适用房与地价、交通和主要就业地的相互关系分析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的演变。研究表明,北京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经历了逐步调整的过程,前期主要分布在城市北部城乡结合地带,后期考虑居民交通出行和到工作地方便等因素,在城市四周较均匀的配置和建设。总体来说,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基本分布在城市郊区,就业地与居住地相距较远的矛盾依然突出。建议今后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应更加注重主要就业地和居民交通出行的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房地产空间布局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市场空间布局本质上是房地产商品在城市空间区位上的选择当前,房地产空间布局问题,特别是大城市,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在北京市房地产空间布局现状分析基础上,从土地、集聚经济效应、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经济基础、社会分化及政府经济政策角度探讨了造成北京房地产空间格局变化的动力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房地产空间布...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发现:北京市老年人口呈圈层式分布特征,城市中心区老龄型家庭最多;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自然加龄和非老年人口外迁是造成中心区老龄化的主要原因,年龄结构年轻化的外来人口迁入近郊也成为导致中心区老龄化水平相对更高的因素之一.提出了新建社区户型多样化、完善基层社区的老年福利设施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