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斌 《活力》2023,(11):161-163
伴随着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双高计划”的建设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支持。因此,基于“双高计划”建设,将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职专业建设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改革、优化高职院校教育资源配置、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机制,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知识产权风险越来越多地成为技术创新和公司发展的阻力,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权属不明和知识产权出资不足等情形。因此,需要从知识产权权属转移和作价评估等方面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提前规避,并在国家政策和高校培养层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扶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子 《价值工程》2012,31(24):7-9
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而我国高校由于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的限制,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较差。高校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大学生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否承担起振兴民族大业的重要课题。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未来世界的严峻调整,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战略决策,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正面临着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率先建成人才强市的重要任务。加快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省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是提高石家庄市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需要和战略关键。因此,对科技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进一步加强石家庄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的确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人才,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条件之一,这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机遇,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抓住机遇,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和校企合作等方式,构建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很多高校,包括研究型大学,都把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主要对应用技术本科“3+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努力培养出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后能直接服务于生产、技术等一线岗位,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20):190-19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人才需求模式——创新型人才需求已经诞生,对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机械专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对机械专业的培养理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以及学校的管理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以西安文理学院机械专业为例,浅谈了该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列举出了本校在机械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要科学地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建立健全创新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就业.该课题基于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试图构建创新型社会、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个人塑造创新型品质的背景下,分析国外有代表性国家的创新教育现状,阐述国内创新教育的摸索,提炼国内外创新教育实践的思路、方法、内容及模式.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迫切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但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韩山师范学院以培养“跨学科、重实践、强能力、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采取打破学科限制培养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复合型和地域特色、实习基地建设与利用模式创新、构建毕业论文指导双导师制、综合素质培养实施路径创新等具体措施,在旅游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创新与实践,其中的经验仅供地方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逼近,知识经济日见端倪。有识之士都在呼吁:要想在二十一世纪成为现代化强国,必须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高等学校要成为知识创新和高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这是时代赋予她的历史使命。但可怕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高等学校远远未能胜任这一重任。就是说高等学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这一时代要求,大学生的素质还不能令人满意。研究大学生素质状况以及寻找素质教育的出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的实践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题,创新能力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关键竞争因素,实现创新的根本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教育的关键.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的建设形成,成为现代社会创新教育环境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分析创新型人才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的构建措施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审计环境与审计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分析了审计的现实环境和未来环境,就审计环境对审计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包括综合素质培养、精神境界培养、基本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培养。提出了“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审计人才除了具备检查帐证表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具备学习能力及适应未来审计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思维,兼具创新性意识,能够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依靠自身的创新技能去开创事业的人才。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提出到5G人工智能时代的全面来临,再到“元宇宙”世界的备受追捧,创新创业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兴国安邦的战略举措。2017年开始,随着“十九大”对国家“新时代”的定位,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中国强大的必由之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亦已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15.
谌兰樱 《价值工程》2015,(3):253-254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使当代高校大学生成为实用创新型人才是先进地方高校面临的较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提出"以赛促教"、"以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观点,通过各种手段及平台发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建设氛围。  相似文献   

16.
王敏  孙宇 《价值工程》2010,29(28):197-198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高校辅导员是服务和管理大学生的重要力量。如何利用辅导员这个岗位,围绕国家发展需要,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做出努力,针对大学生创新的特点展开分析与探讨,提出有应的方式与方法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构建合理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创新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实验与训练计划体系应运而生。本文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出发,通过对会计专业本科学生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编排,以及后续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的申报和完成,阐释了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的搭建。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财政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都存在问题,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本院校的财政学本科专业应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使之培养出的人才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财政学专业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快速变革,高等教育面临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挑战。为了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实践需求相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出适应工业领域需求的全面发展人才。本文旨在研究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促进该模式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广泛应用,推动产学研融合,实现教育和产业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建设给机器人工程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培养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卓越创新人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以科文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价值引领与家国情怀、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企业运营与管理的“软素养”提升与机器人工程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硬知识”培养相融合,提出了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