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了多国模型中双边增加值贸易的解构模型,并利用2016年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2000—2014年中美56个产业部门的双边增加值贸易及总值贸易的数据,结合中美贸易失衡的扭曲程度指标的构建与测算,从总体和结构两个层面对中美增加值贸易进行了失衡分析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还原了中美双边贸易的真实状态。结果显示,总体上,双边总值贸易失衡比增加值贸易失衡平均每年高估了20.17%;美国出口中的回流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中国出口中的回流比重则是逐年上升;自2010年起中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率逐渐下跌,而国内增加值率开始上升,这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正在改善。结构上,中国对美国各行业增加值贸易以顺差为主;制造业的双边总值贸易失衡比增加值贸易失衡平均每年高估了96.30%,并且中国主要制造业部门对美国的增加值贸易出口均小于总值贸易出口,这说明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仍然需要继续提升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在新兴服务部门,美国相对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而在建筑业和一些传统服务部门,中国相对美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上游。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创新性地融合多种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国与欧洲国家制造业及细分部门的贸易价值构成、显性比较优势、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分工地位和价值网络结构。研究发现:(1)总体上,中国对欧洲制造业间接出口国内增加值的规模及其年均增长率均大于出口国外增加值,德国占中国对欧洲出口增加值总额的比重高达25.59%;中国为增加值贸易顺差,技术密集型部门增加值出口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增加值进口。(2)中国劳动密集型部门增加值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较高,但技术密集型部门较低,中欧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多数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部门的增加值显性竞争优势指数有所提升。(3)中国制造业的前向参与度总体上大于后向参与度,价值链分工地位普遍提升;中国的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以及机械设备部门前向参与度低于欧洲五国,但呈现出了先降后升趋势,后向参与度正好相反。(4)中欧制造业价值网络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非常显著,德国大多数部门的网络中心度和网络权力指数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仅次于德国;中国正由价值网络中的“从属者”向“主导者”转型,双边增加值贸易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标:测度并分解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不同生产环节上对世界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将中间品贸易结构嵌入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为发达国家贡献的经济产出增量大于新兴经济体国家,但是其为发达国家创造的增加值增速却显著小于新兴经济体国家。随着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增强与技术水平提升,“中国制造”参与全球生产网络中产品内水平分工的程度也不断提高。研究创新:将“中国制造”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进行合理测算,对其如何影响世界经济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挖掘。研究价值:为推动“中国制造”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理论认为,扩大服务业开放有助于促进制造业攀升价值链高端并提升附加值创造能力,但实践中却存在着扩大服务业开放未能有效破解制造业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从而出口附加值创造能力提升受制的悖论。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扩大服务业开放后,国外服务要素作为中间投入直接进入制造业的“直接效应”与反向拉动国内服务业发展的“间接效应”,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具有相反作用。进一步利用中国企业层面经验数据进行检验,还发现上述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在中国制造业亟待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和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新阶段,依托扩大服务业开放的促进作用不能简单因袭“拿来主义”路径,更要注重开放的竞争效应、溢出效应、关联效应等有助于拉动国内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实际影响可能具有的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绿色技术创新是中国扭转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高端封锁”和“低端锁定”的重要抓手。基于OECD投入产出数据与世界银行STRD数据,利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面板模型,实证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且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之后仍然成立;绿色技术创新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效应更强。据此,应夯实基础,完善价值链绿色创新体系;兼顾全局,实施差异化创新激励措施;聚焦重点,引领绿色核心产业崛起。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成品出口欧盟增加值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下中国制成品出口有相当比例来自于国外增加值,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不仅存在“统计假象”,且可能会为贸易政策制定带来误导。本文利用WIOD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借鉴Wang等(2013)总贸易核算法,从国家、行业及双边贸易部门层面对1995~2011年中国制成品出口欧盟的增加值结构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期间国内增加值率呈下滑趋势,且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低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国外增加值中间品重复计算比重上升,显示我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程度不断加深,但中欧贸易差额被高估,且主要制造业部门目前仍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指标,并据此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与方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主要是以后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2)中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主要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生产环节;(3)伴随着跨国生产分工的深化,中国制造业正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4)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某一个生产环节,且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和发展相对薄弱;(5)在四类技术类别制造业中,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高技术制造业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技术;(6)相对于中国主要以后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美国主要是以前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  相似文献   

8.
从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视角,探究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Koopman等(2012)的研究计算中国各行业国内增加值,一方面展现各行业国内技术含量的变化状况,另一方面又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构建行业特征数据,定量分析国内增加值比重(国内技术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经验结果表明,行业员工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外商投资企业比重越高,该行业技术水平提升越明显,高技术行业的国内增加值比重增长高于其他行业,而加工贸易比重等其他因素均未显著影响国内增加值变动。在未来,提高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主要途径是依靠人力资本累积,支持出口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进行延伸,鼓励外资出口企业建立本土化研发机构以及促进贸易结构在区域上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测算增加值出口和多边增加值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基础上,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关税数据,系统考察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增加值出口对生产率进步的影响,并细致区分不同国家的增加值出口和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多种方案的稳健性检验和中介效应均证实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首先,无论是总体回归还是分国别回归,增加值出口显著促进了生产率进步,且对美国、欧盟和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增加值出口的生产率效应强于对金砖国家和印尼等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其次,考虑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交互影响,增加值出口强化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且对制造业中间品贸易自由的生产率效应的强化作用要小于对服务业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的强化作用。此外,通过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中间品关税的下降能够增加进口的中间品种类,进而有利于行业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数字金融发展来推动价值链地位攀升已成为多数中小企业的共识。本文通过构建包含2008—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以分析数字金融、中小企业发展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三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模型下,数字金融和中小企业发展能够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且存在异质性影响。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数字金融改善通过提高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产生正向影响。门槛模型检验进一步揭示:在不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下,中小企业发展对区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非线性影响,且随着数字金融进步,中小企业发展对区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增强效应被逐步放大。由此,本文提出强化数据要素主体地位,增强数字经济的普惠性和做好新技术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标:把握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基于MRIO模型的贸易增加值核算及结构分解分析。研究发现:如果考虑中国贸易的二元结构,则制造业服务化悖论并不存在,1995~2011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出口中的服务增加值占比由33.54%上升至33.74%,上升幅度很小,但国内服务增加值对于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创造的重要性在快速提高,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呈现出“以国内服务替代国外服务”的趋势;从不同贸易方式来看,制造业加工出口的国内服务化水平较低但其提升幅度大大超过了一般贸易出口;市场分割弱化了国内产业关联、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服务部门增加值系数下降,以及来自于亚太地区出口市场的低端俘获,这些都是抑制一般贸易出口的国内服务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研究创新:利用OECD-ICIO区分加工贸易的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中的服务增加值进行再测算,并比较分析两种不同贸易方式下国内服务化转型的变动趋势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价值:为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出口利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标:准确度量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方法:利用贸易增加值前向分解法,并基于区分贸易类型的Tiva投入产出数据,重新估算1995~2011年中国16个制造行业和15个服务行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CA)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发现:传统统计方法以及贸易增加值后向分解法都高估了中国纺织服装、皮革鞋类与机电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出口竞争优势,却低估了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出口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创新:从生产要素投入价值的角度考查中国各产业的贸易出口额。研究价值:客观评估中国产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外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东南亚国家低成本优势的双重挤压;内部面临着制造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瓶颈日益凸现、原有比较优势逐渐消退等矛盾。加快推动制造业战略转型,实现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升级,是保持和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看,传统食品加工产业尤其是其中低端领域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国家间低价竞争日益激烈;而中高端领域,则被发达国家牢牢把握,并在行业关键技术、核心设备中占据优势地位,导致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加工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不足。在此背景下,我国食品加工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意义重大,有助于国内食品加工产业实现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并加快食品加工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应聚焦科技创新,以装备工艺和管理能力创新提升食品加工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重视培育行业品牌,加速培育世界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努力实现食品加工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15.
杨贵中    剑杨贵中   《企业经济》2014,(5):144-149
2011年中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国际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但其细分行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及排名差异较大,产业发展基础和行业地位是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根据劳动生产率构造相对优势指标和绝对优势指标,分析发现中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相对优势指标大于2而绝对优势指标小于1。根据我国1995-20111995 2011年数据通过面板协整回归结果表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绝对优势指标对其国际市场份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认为,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方法,构建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GDP出口分解框架,分析中国出口对GDP及GDP增长的贡献和变化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出口对GDP及GDP增长的贡献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形特征。制造业贡献起主导作用,需要巩固传统优势,培育新优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大的服务业贡献相对较小,需要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贡献的变化主要是基于产业增加值出口比重的增长,产业结构变动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标:估计中国的增加值出口比率,并从增加值贸易角度讨论中国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研究方法:基于企业销售目的地和贸易方式的异质性,使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研究发现:不考虑企业销售目的和贸易方式的异质性,会高估中国的增加值出口比率;传统的总值贸易统计低估了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竞争力,高估了中国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导致明显的比较优势逆转问题;传统的总值贸易统计将中国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规模分别高估了60%和85%左右。研究创新:构建了新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研究价值:为中国的国际贸易谈判和反击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倾销调查等,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行业以及同一行业在不同国家(地区)存在不同的价值链曲线。考虑到研发、制造和营销环节的附加值无法直接得到,本文以这3个环节的投入与利润间的回归系数代表附加值水平,通过绘制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价值链曲线发现:(1)“微笑曲线”并非制造业价值链曲线的普遍特征,制造业价值链曲线存在着从U型到倒U型的8种情形;(2)形成这8种情形的主要原因在于价值链曲线各环节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而国内、国际市场起着调节作用;(3)向研发和营销两端升级并非制造业升级路径的普遍选择,不同制造业应参考价值链曲线选择升级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全球化成为创造高价值高就业岗位的主要动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后制造业出现一定程度的发展疲态。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求嘉兴在十二五期间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产业。嘉兴制造业只有通过嵌入并在全球价值链上攀升,由更多的“嘉兴制造”向“嘉兴创造”转变,才能获取更大利润。  相似文献   

20.
《辽宁经济统计》2005,(11):40-41
近年来高技术产业的突飞猛进,已成功地使我国跻身世界高技术产业大国行列,成为全球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生产及供应基地之一。据调查,今年1~9月我国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740亿元,增长约19%;出口1500亿美元.增长33%。预计全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增加值达7800亿元。目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制造业,生物产业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航空航天产业全面推进。较为完整的高技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手机、程控交换机、微型计算机、显示器、彩电、激光视盘机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