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19年来广州人员住房保障需求调查数据,以新市民的生命历程为视角,通过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分析新市民住房保障需求后发现,从空间性角度看,流动距离较近的新市民青睐选择产权型保障性住房;流动距离相对较远的新市民倾向于选择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从时间性角度看,新市民生命阶段的转变体现为家庭结构由单身向多口之家的变化,追求住房稳定,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优于市场化租赁性住房、产权型保障性住房优于租赁型保障房。从代际发展角度看,老一代新市民对产权型保障性住房的需求意愿更强烈,新生代看待城市发展格局的目光更加开放和多元,影响他们选择保障性住房的条件也更加向宜居的属性靠拢。基于此,未来住房保障发展应健全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租购并举,满足不同层次新市民的住房需求,为新市民提供高品质、可负担的保障性住房。  相似文献   

2.
滕蕾  吴宾 《城市问题》2024,(1):35-44+64
为了厘清我国住房租赁政策的变迁规律和作用机理,对1998—2023年的63份中央层面住房租赁政策文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住房租赁政策变迁存在三个均衡期和两个间断点,呈现出政策目标不断扩面、政策主体逐渐多元、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合理的趋势。政策目标由注重住房租赁保障转向市场与保障并重,住房供给主体从政府包揽转变为多方参与。在前两个政策均衡期内,政府为实现管控效果偏重于使用强制型政策工具,在第三个政策均衡期则更多运用混合型政策工具。注意力作为中介变量,受内外情境结构因素影响推动了政策变迁。政府系统回应和冲突扩大机制对两次政策间断起到关键作用,政府在解决夹心层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过程中赋予住房租赁政策以新的意义。未来应注重住房租赁政策目标接续,发挥政策工具的叠加效应,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并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确保租赁住房供需均衡。  相似文献   

3.
公共租赁住房是住房保障部门为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和新市民的住房困难而提供的一种住房保障方式,具有租金低廉、小户型多样、配套设施完善等特点。近年来,我国住房保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了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供需不平衡、运营效率低下、资金缺乏、监管不力等。为此,文章从运营模式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目前主要的三种公共租赁住房运营模式——住房保障部门专门机构运营模式、市场化运营模式和住房保障部门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行了比较,评价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建议,包括完善政策法规、强化风险防控、创新融资渠道、提升服务质量等,以期为我国公共租赁住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上海房地》2023,(2):13-16
自2016年杭州成功举办G20峰会以来,城市人口虹吸效应更加明显,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青年人大量涌入,城市人口的住房问题也日益突出。2021年以来,在国家层面首次明确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新模式背景下,杭州结合城市租赁人群住房租赁需求,迅速出台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吸收借鉴蓝领公寓和人才专项租赁住房试点经验,搭建三项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着力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租赁住房困难,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杭州住房保障经验。  相似文献   

5.
任雨  顾杰  李姝 《上海房地》2023,(10):32-37
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人口不断增长,人口结构与家庭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带来了一系列住房问题。为保障居民家庭户有所居,缓解新市民与青年人才住房困难,本文以温州市为例,通过分析人口因素对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本地居民与新市民对住房的不同需求情况,为发展良性住房市场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住房保障必须积极发挥用人单位的作用 我国住房保障实施的背景之一,是在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推行住房商品化、市场化后逐步形成的。住房制度改革使得用人单位逐渐游离于职工住房问题之外,用人单位在职工住房上的责任逐渐弱化。住房保障的任务完全由政府承担显然是不可能的.用人单位在职工住房问题上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无论在公共租赁住房、人才公寓、单位自建租赁住房方面.还是在职工的购房或租房的货币化补贴等方面,用人单位均应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市政府面向中低收入群体,在全国率先推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由政府投资造房,低价出租,保障群众有房住。这项重大民生德政工程,日前由市政府第60次常委会议得以确认。在主城区实施的这项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程,三年内修建10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以市场价60%的价格租给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户。  相似文献   

8.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指向的是新市民群体的住房问题。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新兴城市也存在这类问题。基于城市资源和人口情况,借鉴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等做法,深圳需要构建商品住房和公共住房并存的“新二元结构”的超大城市住房供应体系,通过多元主体供给、多种渠道保障以及租购并举等方法,将新市民群体逐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为做好科技人才占比高、应届毕业大学生为主年轻人较多的规模庞大的新市民群体的住房保障,建议深圳采取实施持续加大居住用地供应、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完善租赁管理方式等政策措施,并制定相应的配套体制机制保障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9.
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的构建和落地需要充分评估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基于商品住宅“双市场”均衡机制,研究泡沫化和单市场调控下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对“双市场”均衡的影响,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的落地提供建议。研究表明:短期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会使租赁市场出现“量升价减”,销售市场热度降温;长期当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量调整到“双市场”均衡下的供给量时,租赁市场和销售市场出现“量价趋稳”,且政策效果因住房需求群体和城市人口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未来在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在“以需定供”确定供应结构、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和健全住房体系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上海4千余户新市民家庭的调查数据分析,从个体特征、人力资本和可支付能力三方面分析影响新市民住房决策的因素。发现新市民的户籍状况和婚姻状况为主的个体特征,受教育水平和到上海年限为主的人力资本特征,和收入水平相关的支付能力都显著影响着住房决策和可得性。到城市工作时间越长,户籍状态越稳定、已婚及收入越高的新市民,越倾向于购房居住。新市民的购房需求主要体现为首套房为主的刚性住房需求,改善性住房需求仅表现为高收入家庭。城市住房政策应更多关注青年家庭的阶段性住房困难,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住房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中低收入阶层作为住房消费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在住房消费市场被边缘化了,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是政府叉不容辞的责任.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我国政府在借鉴发达国家住房保障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现状,制定了相应的住房保障政策.但是保障政策的实施缺乏可行的实施路径.就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以便住房保障政策实施能够达到垂直公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城市住房夹心层问题凸显住房保障政策的真空,对此我国提出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该政策能否真正解决住房夹心层问题却引起了争论。为了促使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名至实归,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城市住房夹心层问题,分析认为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准入条件的不对接,存在的户籍限制和目标群体的支付力不足等造成了夹心层的出现。在此基础上,分析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在解决住房夹心层问题上存在的局限和制度创新,并提出完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住房夹心层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住房夹心层问题凸显住房保障政策的真空,对此我国提出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该政策能否真正解决住房夹心层问题却引起了争论。为了促使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名至实归,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城市住房夹心层问题,分析认为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准入条件的不对接,存在的户籍限制和目标群体的支付力不足等造成了夹心层的出现。在此基础上,分析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在解决住房夹心层问题上存在的局限和制度创新,并提出完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傅勤 《上海房地》2024,(3):8-10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为实现城市常住人口的“住有所居”,上海在本世纪最初十年逐步探索构建了以廉租住房、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征收安置住房为框架“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并于2021年启动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供应,进一步夯实本市“租购并举”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上海市住房保障供应管理体系的构建、机制和现状,并尝试提出进一步推进住房保障供应管理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住房租赁保障多年来一直为我国各级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和相关学者所关注,租赁保障的主要途径是廉租住房制度的建设和落实。现有的租赁保障形式主要包括廉租房的货币配租(租赁住房补贴)、实物配租和承租公房的租金核减。截至2006年底,全国  相似文献   

16.
董昕 《城市问题》2023,(1):60-68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住房保障影响人口迁移的内在机理,然后利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和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大样本数据,从地区层面和个体层面实证分析住房保障财政支出、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对城乡人口迁移的影响,并对比分析群体差异和城市差异。研究发现:住房保障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利于乡—城人口的迁移;住房保障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城镇定居意愿的正向影响显著;购置型保障房的影响比租赁型保障房更显著,租赁型保障房对城—城迁移人口的定居意愿影响不显著;只有在房价收入比超过合理标准的城市,租赁型保障房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才显著。因此,需要对住房保障支出的重点地域、保障方式等加以审慎选择。  相似文献   

17.
基于规划调控的英国住房保障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是住房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的西方国家,也是最注重城乡规划调控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中期开始形成了一套以规划手段为基础的住房保障措施.论文的主旨是对英国基于规划调控的住房保障措施进行综述,并结合我国当前非常突出的城市住房问题进行针对性剖析,使之成为我国住房政策的借鉴和参照.文章首先介绍了英国通过规划进行住房调控的背景,然后对四种主要措施--所有权控制、使用变更控制、贡献和义务机制和规划特例机制的操作方法、实施效果、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等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英国经验对我国当前城市住房的规划调控措施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提出改善我国规划调控方法的建议,为住房问题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公平性的缺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公平性问题.认为目前实施的住房保障政策存在政策覆盖面公平性缺失、政策目标对象偏离和扩大贫富差距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政策设计、住房建设、资格审核和住房管理等方面对公平性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保障公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评价——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我国启动了以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为三大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其中,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成为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果,评估我国现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政策的绩效。  相似文献   

20.
2010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首次将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旨在解决“夹心层”住房困难、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杭州积极响应,建立“六房并举”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倡导居民住房梯度消费理念,2011年10月,出台《杭州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杭州政办[2011]20号),按“建管分离”原则,设立杭州市安置房建设管理中心,负责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由杭州市租赁房建设管理中心与杭州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合并组建杭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负责公共租赁住房配租管理工作。制度出台和机构设立为杭州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