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肺部孤立性肺结节采用64层螺旋CT灌注诊断的价值,探讨此方法对肺部结节的定性价值。方法对我院30例恶性肺结节与40例良性肺结节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对比良性肺结节与恶性肺结节的扫描结果。结果恶性肺结节组的灌注参数,包括BV值、P值及强化值均高于良性结节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灌注对肺部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临床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00例体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普通CT以及低剂量螺旋CT进行前瞻性分析。对患者进行筛选检查的低剂量螺旋CT为Philip SR7000以及GELightSpeed Pius多层CT扫描机,扫描出来的图像由两位放射医师在其工作站的显示器以电影显示的方式进行详细的观察与分析,并将其存储在影响及传输系统中。结果低剂量螺旋CT检测出100例非钙化结节,普通CT检测出15例,所有患者均为一期病变。低剂量螺旋CT共检测出叶支气管或段支气管病变患者8例,其中早期中央型肺癌患者3例,普通CT均未检测出来。普通CT以及低剂量螺旋CT对于早期肺癌的敏感率分别为44.5%和100%,特异度分别为88%和80%。结论通过对初步的筛选结果进行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分析得知低剂量螺旋CT显著提高了对患者肺内非钙化小结以及支气管细微病变的检测,其对于早期肺癌的检测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在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并经过病理检查证实的56例肝血管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56例肝血管瘤在经过一般扫描时,共65个病灶,均显示为低密度灶.经过多层螺旋CT扫描后,69个病灶在动脉期出现了病灶结节状边缘;门脉期的患者病灶内增强范围扩大,影像密度均匀并下降;延时期病灶扫描时几乎所有病灶均有强化,密度与肝脏实质近乎相同.仅有5例患者在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后未出现上述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清楚地显示肝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肺门矢状面的多层螺旋CT进行影像分析和观察。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进行胸部CT扫描的100例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从矢状面的图像对肺门支气管和肺血管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肺门矢状面的图像进行分析,从肺门的结构中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支气管、静脉及动脉的关系走向,然后对各个管腔内径进行测量数据的统计。结论肺门矢状面的多层螺旋CT影像在进行观察时,具有其独特的特征,这对于临床的诊断肺门区域的手术具有一定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肋骨骨折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及MIP(最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建)及CPR(曲面重建)后处理。结果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可清晰、立体、直观、较细致地显示隐形骨折的部位和范围,有利于临床治疗伤情鉴定及以后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能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弥补了X线平片检查及常规CT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胃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23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23例患者共检出23处胃间质瘤病灶,均为单发,位于胃体部11例,胃底部7例,胃窦部5例;肿瘤大小:<5 cm者12例,5~10 cm者10例,>10 cm者1例;腔内生长4例,腔外生长7例,腔内外生长12例;有1例出现肝转移,1例出现脾转移,23处病灶CT均定位准确。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且肿瘤定位诊断率极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诊的52例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利用工作站行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进行三维重建,分析判断病变情况,并与冠状动脉造影(DSA)对照。结果 52例患者中对可评价的715支进行了三维重建,在心率〈70次/min时,MPR、MIP、VRT重组图像可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个主支及所有1级、大部分2、3级及部分4级分支,评价率为96.36%,优良率为93.43%;冠状动脉狭窄满足管腔腔径75%的敏感性为87.9%,特异性为90.1%。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多数情况下能够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成像,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诊疗、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多层螺旋CT三维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VR容积在现技术,在外伤所致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收集的30例外伤所致骨盆骨折患者,通过CT三维重建后处理MPR多方位、立体观察骨盆骨折分离、移位情况。结果通MPR、MIP及VR三维后处理能够立体观察骨盆骨折更多信息,30例共50处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从冠状位、矢状位更准确的观察分析骨盆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与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在真菌性肺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肺病科接受治疗的50例真菌性肺炎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与MPR图像方法进行诊断,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各种征象的显示结果情况及各种真菌感染病变的累及情况。结果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后,白色念珠菌、放线菌以及曲菌3种细菌感染肺部的累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对50例真菌性肺炎患者进行检测后,MIR图像各种征象的显示结果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的各种征象的显示结果,差异统计有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与MPR图像在诊断真菌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明显,而MPR图像的检测结果更为准确,但同时联合应用两种方法更能有效对病变的情况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脊柱侧弯合并骨嵴的影像解剖学形态。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脊柱侧弯合并骨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64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对其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扫描,58例患者共扫查出82个骨嵴。规则型59个(72.0%),不规则型23个(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横轴位扫描下,骨嵴多分布于腰椎段,尤其是上腰椎段,其在上腰段的分布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位置(P<0.05)。结论临床上的骨嵴形态多样,骨嵴在胸腰段前段较粗者,提示手术较为复杂;分叉型骨嵴普遍位于腰椎第1节段,术中要注意该节段的分叉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坦索罗辛非那雄胺胶囊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将非那雄胺和微晶纤维素混合后与溶解有坦索罗辛的乙醇溶液混合制粒装入胶囊中。盐酸坦索罗辛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mol.L-1磷酸二氢钾-0.2mol.L-1磷酸盐溶液=5:7:7(v/v),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225nm。非那雄胺的含量测定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C18柱(250mm×4.6mm,5.0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220nm。结果结论所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可用于复方坦索罗辛非那雄胺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optima 64排CT对38例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并与X线平片和CT平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SCT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晰、直观显示关节骨折类型和关节内游离碎骨片,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普通X线平片和CT平片。结论 MSCT重建技术的应用,可明确显示关节骨折情况,有效减少了误诊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HPLC法测量鉴定丹参素钠在芪胶囊中的含量。方法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使用Thermo BDS HYPERSIL C_(18)(250 mm×4.6 mm)色谱柱,以甲醇-冰醋酸-水(5:1:94)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1 nm。结果丹参素钠在12.5~25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方程为y=11357x-2567(r=0.9999)。98.74%为丹参素的平均回收率,RSD=0.41%(n=6)。结论 HPLC法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准确度高,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用HPLC法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糖浆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柱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乙腈(75:2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62nm;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30℃.结果 马来酸氯苯那敏在9.945075mg·mL-1~994.5075m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1.0000),平均回收率为98.76%,RSD为0.52%(n=9).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马来酸氯苯那敏糖浆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及CT对霉菌性鼻窦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全部采用GEH-speed16螺旋CT扫描机进行轴位及冠状位扫描。结果 45例患者中,CT表现上颌窦鼻窦腔内不均匀性软组织密度影,伴有砂粒状钙化、环形钙化、团块状钙化影39例;窦壁骨质增生硬化和/或侵蚀破坏30例。7例可见患侧上颌窦软组织呈膨胀性改变。病理检查,其中曲霉菌34例,毛霉菌11例。结论鼻窦CT显示窦腔内结节状团块样软组织影及不规则钙化是霉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霉菌性鼻窦炎的窦壁骨质破坏多为内壁破坏也有一定特征性。因此,CT应作为霉菌性鼻窦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三维重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2例行主动脉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将MSCTA原始数据在ADW4.4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的主动脉血管重建处理,并将获取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完成诊断。结果全部病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主要分支血管,清晰地显示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真腔、假腔、内膜片等,其中主动脉壁增厚钙化51例及附壁血栓39例也清晰显示。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内支架置入术后复查,其支架位置、形态、膨胀程度及真假腔情况也得到满意显示。结论 MSCTA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及主要分支血管的改变,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是诊断夹层动脉瘤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维药神香草对COPD小鼠血清炎性因子IL-13和IL-18的影响,探讨神香草治疗COPD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神香草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及COPD模型组,均给予各组熏烟,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给予相应浓度灌胃,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持续6个月。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13和IL-18的水平。结果 COPD模型组血清IL-13、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神香草高剂量治疗组IL-13、IL-18水平低于COPD模型组(P<0.05),神香草高、中剂量治疗组IL-13水平低于低剂量组,神香草高剂量治疗组IL-18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正常对照组IL-13、IL-18水平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神香草能一定程降低COPD小鼠血清中炎性因子IL-13、IL-18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HPLC建立复方菊陈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Ultimate XB-C18(4.6×250mm,5μm),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28nm,柱温30℃。结果绿原酸在0.066μg~1.65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80%,RSD为1.88%(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检测复方菊陈颗粒中绿原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测定蒿鳖养阴软坚方中大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Hypersil ODS2(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75:2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素在2.64-26.4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RSD为2.7%(n=6)。结论该方法可将大黄素从复方中充分提取分离,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用于蒿鳖养阴软坚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癌止痛散对小鼠的镇痛作用以及对血清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的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面粉)、消癌止痛散(0.4 g/只、0.8 g/只)共3组,每组10只并进行温浴缩尾法镇痛实验;另选取SPF的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面粉)、模型组、消癌止痛散(0.4g/只、0.8g/只)共4组,每组6只,先进行醋酸扭体法镇痛实验,完成醋酸扭体实验后取小鼠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PGE2和β-EP水平。结果给药后15、30、45、60、90 min,消癌止痛散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的缩尾反应潜伏期(TCL)长于给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20min,消癌止痛散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的TCL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醋酸扭体法观察到消癌止痛散组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的扭体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小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PGE2水平明显增高(P<0.05),血清β-EP水平明显降低(P<0.05),消癌止痛散组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PGE2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消癌止痛散可提高疼痛小鼠的TCL和痛阈值,有效减少小鼠体内PGE2水平,增加β-EP水平,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