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理论.利用1999-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验证了城市化首先通过自身规模扩大推动经济增长,其次通过规模经济的正向外部性,加快了要素积累促进经济增长的间接驱动.以此为基础,本文根据链式法则进行贡献程度的测量,以分析当前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机制的特点.量化分析的结果表明: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依靠加快要素积累为主、固定资本渠道占据主导地位、物化资本要素优势明显的特点;当前的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机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十八大提出的城市化战略仍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及理论模型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众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经济增长通过产业、就业结构转换及产业聚集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反过来,城市化也通过多种机制推动经济增长,关注点的差异形成不同理论模型。两者相互作用的内在基础是聚集经济,具体表现为内部规模经济、地方化及城市化经济三个层次,来源于多方面的效应,并存在于产业、地理和时间维度。深入认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解决中国城市化问题显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水平影响经济增长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在国际前沿研究中.城市化的涵义已经不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既定的城市人口下,即既定的城市化水平下,城市资源、城市总人口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布,也即城市集中度,同样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论文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一般理论出发,总结了较为成熟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重点阐述了城市集中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通过计量模型研究表明城市化水平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还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正处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和经济发展转型期,作为新兴产业的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0-200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检验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并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能够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假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是物质资本要素,但文化产业与物质资本要素、人力资本要素等结合能够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即文化产业与物质资本要素、人力资本要素之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根据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经验角度看,伴随我国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理论界,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对地方集聚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便于我们更好的制定产业政策,发展地方产业.文本利用1978年至2001年面板数据研究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主要作用要素,发现城市化经济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最大,是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为了进一步探究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变动过程,作者又选取了1997年和2003年30个省区的24个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横截面研究,通过跨年度研究的结果比较,发现城市化经济在不同的行业,正在逐渐替代地方化经济成为促进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城市化与环境污染排放的联立非线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EKC的形成机制之一,突出体现为资本要素在工业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通过城市这一载体所形成的空间集聚对于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排放产生了非线性的增速效应,最终使得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表现出曲线式的非线性趋势,二者的相对变化具有倒U型环境库兹列茨曲线特征,而人口城镇化则没有使得消费与污染排放之间形成这种非线性趋势.笔者基于2000年~2009年省区面板数据,在联立方程体系下考察了环境、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正反馈关系.研究表明,实施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化战略,特别是人口城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举措.  相似文献   

8.
非平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无可争辩的普遍现象。从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角度看,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要素集聚产生的初始循环效应和产业集群、城市化产生的累积循环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非平衡发展格局中特定区域经济的优先增长,要素集聚是根源,产业集群是支撑,城市化是引领区域经济更快发展的核心。利用基于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和城市化的分析框架,能对区域之间非平衡发展的现象、成因,以及对优先增长的区域自身的演进历程做出符合逻辑的客观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LA-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在4变量系统内考察了中国对外贸易、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在1978-2003年的样本期间内,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但是进出口之间、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借助这三个正反馈过程的传递,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本文认为应该深刻理解和把握对外贸易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全方位影响和冲击,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方面在整个时间段表现为不断发展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表现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在不同时间段相互背离,只是近两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出现了双向增长;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公共投资、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城市化程度等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康春鹏  齐志强 《技术经济》2013,(8):40-46,52
利用1987—2011年北京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函数分析等方法和模型,对城市化、FDI与经济增长三者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城市化与FDI也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FDI的Granger原因,但FDI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高达31.8%。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及城市中的计划经济制度,使我们在起始条件下就偏离了城市化的正常进程,即走了城镇化的道路。尽管城镇化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一次历史跨越,但它毕竟还是存在着许多弊端。城镇化只是一种过渡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最终确立,也利用我国现在经济结构大调整的契机,应该回复到城市化正常进程的轨道中来。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中国煤炭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验证,然后将工业化水平、城市化率等变量纳入煤炭需求协整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工业化水平、城市化率、煤炭价格、煤炭利用效率和能源替代效应对煤炭需求的影响,并预测了在3种经济增长速度(高、中、低)下2012—2030年中国的煤炭需求。结果显示:未来20年期间中国煤炭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经济低速增长下中国煤炭需求的增幅远低于经济高速或中速增长下的增幅;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煤炭消费总量将经历刚性高增长阶段;煤炭利用效率、煤炭价格和能源替代效应对煤炭需求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So-What Question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There is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o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looking at both urbanization and urban concentration, asking whether and when there is under or over-urbanization or under or over urban concentration. Writers argue that national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non-democratic institutions promote excessive concentration—the extent to which the urban population of a country is concentrated in one or two major metropolitan areas—except in former planned economies where migration restrictions are enforced. These literatures assume that there is an optimal level of urbanization or an optimal level of urban concentration, but no research to date has quantitatively examined the assumption and asked the basic “so-what” question—how great are the economic losses from significant deviations from any optimal degrees of urban concentration or rates of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shows that (1) there is a best degree of urban concentration, in terms of maximizing productivity growth (2) that best degree varies with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country size, and (3) over or under-concentration can be very costly in terms of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paper shows also that productivity growth is not strongly affected by urbanization per se. Rapid urbanization has often occurred in the face of low or negative economic growth over some decades. Moreover, urbanization is a transitory phenomenon where many countries are now fully urbanized.  相似文献   

15.
笔者利用一个城市化水平内生增长模型,借助非平稳面板数据的方法,考察了中国省际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虽然中国整体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需要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来促进经济增长,但并不是所有省份的城市化水平提高都能促进经济增长,某些省份存在着相对于经济增长的过度城市化问题,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起负向作用,而且过度城市化的负面效应会抵消投资所带来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刘艳军  李诚固  孙迪 《经济地理》2006,26(2):225-229
城市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单一的指标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城市或区域的城市化发展状况。文章强调对城市化水平的评价应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并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①为例,对各城市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并排序,准确的反映各城市及所在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及优劣势,提出了各城市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户籍对价、劳动力迁移与土地流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良悦 《财经科学》2011,(1):117-124
土地流转的根本目的在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城市化的大力发展,劳动力迁移和土地流转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中国目前的制度约束下,户籍制度成为劳动力迁移的退出和进入壁垒。户籍制度之所以成为城市化的一个障碍,就在于附着于其上的福利价值,所以,要消除这一障碍必须交换其福利价值。本文认为,在农村劳动力城市化迁移中,通过户籍对价来解决迁移劳动力的土地退出和城市安置,不仅能够鼓励劳动力迁移,而且也有利于土地流转。这是一种可行的户籍改革措施和城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对耕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学术界在城镇化对耕地的影响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争论。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的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东部14省城镇化对耕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经济增长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城镇化模式对耕地的影响也不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而言,城镇化对耕地减少还起到一些缓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模、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爱梅  杨德才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1):106-113,128
目前,部分城市的房价等资源要素价格高涨,高成本城市化已启动,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规模与资源配置的"极化"与"分散化"并存的非平衡增长城市化模式,认为非平衡增长的城市化模式造成了房价等资源要素的高涨和经济的非平衡发展,并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利用全国287个地级市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规模、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域和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类检验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在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上,中部和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4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其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显著降低。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城市化模式问题上,中西部地区还可以继续进行"集中导向"的城市化模式,而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到了进行"分散与集中"并存模式的转型时期。在城市规模上,未来城市化可以有重点地扩大部分中小城市的规模,再造大城市,适当控制目前超大城市的规模。在资源配置上,引导、鼓励高校教育、重点项目等资源有重点地向中小城市流入,促进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化模式从非平衡增长到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近期未来的人口—经济增长的预测,分析了城市化增长对未来纸制品消费的影响。用"自相关误差回归"的方法检验人口和城市化增长的不同发展路径对于纸制品消费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对纸制品消费影响很大,更快的城市化进程,相应的影响会更强烈。比较人口变量和经济变量,城市家庭经济因素相对更加明显。在近期的未来,随着纸制品消费的增加,其对环境污染的压力也会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