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东科研体制改革应坚持以“产业化科研”为导向、以催生产业化的前沿研究为科研目标,不仅考虑到创新链上的研究定位,同时也考虑经济成效的价值链定位。充分结合产业和市场需求、侧重应用技术研究的功能定位,将前沿科技探索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从科研机构组织方式上克服科技与经济脱节的“两张皮”问题,实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三者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结合既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造性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由于目前地方高校产学研运行机制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尤其是定位偏差导致其发展不畅,因此构建地方高校新的产学研运行机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从分析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定位的偏差角度出发,指出如何从市场、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对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合理定位进行重新认识.从而建立起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以促进地方经济与地方高校的良性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西部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目标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雄华  冯飞  武忠远 《经济师》2004,(8):118-118
我国高等教育面对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 ,使得西部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必须改变传统定位 ,通过转变观念 ,以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为方向 ,来培养实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并结合自身条件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追求特色教育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的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为此,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必须改变传统定位,以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为方向,并结合自身条件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以追求有特色的实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为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5.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科研服务,同时高校科研服务也依附与地方经济。二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高校科研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高校科研服务与地方经济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高校进行提高和改进。本文通过对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水平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需要长时间的学术积累与文化积淀,特别需要正确处理好一些重要的关系:在学科与专业的关系上,坚持专业先行、学科后发;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坚持教学核心地位,以科研促进教学与服务地方;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坚持能力本位,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在质量与规模的关系上,坚持质量第一,寻求最佳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7.
论述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深度融合地方汽车工业经济,从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实验室建设、师资力量和科研激励等方面合理构建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的思路;着力培养与地方汽车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级汽车类专门人才,实现新建专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前沿》2007,(6):F0002-F0002,I0001,I0002
发展文化产业,很少有哪个地方,有福田这样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而福田区委区政府狠抓机遇,通过营造环境,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把文化产业定位为经济支柱之一来加快发展,势头迅猛.  相似文献   

9.
顾晓燕  史建梁 《经济师》2008,(11):110-110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力量相对薄弱,科学定位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能否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办学层次定位、服务定位、学科建设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定位、科研定位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琪 《时代经贸》2008,6(11):73-74
在全国地方税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根据十七大报告,研究完善和改革地方税制,要在认真分析地方税特点的基础上把握好四原则".目前我国的地方税制改革存在若干问题,而"四原则"的提出,不仅为当前地方税制改革指明的方向,也为以后的税制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仔细分析并切实有效地贯彻好这四个原则,将地方税制改革与立法、行政、体制等各方面因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将对我国目前的地方税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产生重大影响,不仅能有效缓解改革问题的压力,也将促进我国分税制乃至整个国家的财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立超效率DEA模型并运用视窗分析测算2010-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生态保护效率与科技服务业发展效率,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后者对前者的影响。结果表明:科研技术服务业效率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科技资本服务业效率对当地生态保护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其周边地区有抑制效应;科技宣传服务业未对生态保护效率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长江经济带通过提高科技服务业效率改进生态保护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革命的推动以及制度的实质性创新,而科技进步必须进行相应的科技投入。在既有的科技投入主体中,财政科技投入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是决定地方科技进步的源动力,在落后地区尤其如此。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核心是转变新疆经济发展思路,籍科技水平的提高来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本文检验了新疆财政科技投入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发现新疆的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的发展对财政科技投入促进作用十分明显,而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没有出现"科技投入→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科技投入→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基于此,在举国科技援疆之际,新疆应该积极改善科技投入机制,实现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Technology foresight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 and academia as well as industry since the 1990s. However,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foresight on national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varies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This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the ‘Technology Foresight towards 2020’ exercise in China, which has been conducted by a research group i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1) introduction; (2) the framework for technology foresight towards 2020 in China; (3) the methodology including scenario building for identifying technology demands and the method for processing and analysing the data from a Delphi survey; (4) the major results of a Delphi survey in the following four research fiel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Energy technology,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5) the impact of the research on decision-making concer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Technology foresight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 and academia as well as industry since the 1990s. However,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foresight on national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varies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This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the 'Technology Foresight towards 2020' exercise in China, which has been conducted by a research group i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1) introduction; (2) the framework for technology foresight towards 2020 in China; (3) the methodology including scenario building for identifying technology demands and the method for processing and analysing the data from a Delphi survey; (4) the major results of a Delphi survey in the following four research fiel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Energy technology,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5) the impact of the research on decision-making concer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自任职以来展现出致力推动本地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决心并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本文以本届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4份财政预算案为基础,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解构分析,从特区政府角度考察香港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的侧重点及当前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本届特区政府在支持香港有关科技创新发展政策上侧重于关注资金投入、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企业研发及STEM教育5个方面,逐步形成以发展自身优势科研领域,打造智慧城市,争夺全球科技人才,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的科技发展趋势。最后,针对香港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局,提出了推动政策落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国际化平台等推动科技创新长远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和韩国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发展过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和韩国在自主研制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过程中,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过程,但韩国却能后来居上,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不断有新产品问世并被市场所接受。韩国政府支持重点科学技术领域的做法,以及韩国研究机构及时将研究成果推向市场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7.
集聚化是科技服务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呈现出的一种空间生产组织方式,有利于强化科技服务业的整体创造力与综合竞争力。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因子较多,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影响因子,有助于为促进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提供有力依据和可行建议。根据波特钻石模型,从科技资源、市场需求、外部环境和政府行为4个维度构建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分析框架。在现有产业集聚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科技服务业自身特点,共罗列出14个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因子,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和分析。研究发现,宏观政策经济环境、生产要素配置、科技融资体系和市场需求是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核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2019年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中介效应与门槛模型考察科技推广服务业对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呈逐年提升态势,且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效率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科技推广服务业不仅有助于直接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还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驱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科技推广服务业对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科技推广服务业对拥有不同创新能力或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具有异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3):120-124
首先,分析了全球科技投入规模的变化趋势,总结了中国科技投入规模的分布结构与变化特征。其次,采用弹性系数法,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投入的经济增长贡献弹性系数;然后,对中国科技投入规模进行预测,结合全社会R&D经费支出变化趋势,采用GM(1,1) 等维新息模型和趋势预测模型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全社会R&D经费支出。最后,提出了保障实现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预期目标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991-2014年中国全社会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高达21.5%,其中,1991—2001年中国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达到21.3%,中国科技投入经济增长贡献弹性系数为1.47,2002—2012年中国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为23.1%,中国科技投入经济增长贡献弹性系数为2.04。预计2020年中国全社会R&D经费支出将达到27 312亿元左右,中国有望从“世界科技大国”转变为“世界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不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成为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是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体系、学科专业体系、产学研用对接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把培养一大批国防科技创新人才摆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战略位置,构建以国防科工教育教学体系、国防特色学科体系和协同创新科研支撑体系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激励机制、评估体系及配套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效益,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