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地方环境立法在我国的环境立法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正确认识和完善我国的地方环境立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体系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地方环境立法还存在很多问题,今后立法时,应该考虑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衡量理论和采取听证等措施来完善地方环境立法。  相似文献   

2.
周帮扬  罗大平 《经济师》2004,(10):56-57
沿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内部结构与要素并厘定二者的概念 ,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环境立法的实际进一步分析我国环境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构造 ,指出二者明显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从而全面展示我国环境法的内容与结构 ,为环境立法与司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欧盟一直致力于贯彻和推行风险防范原则,不仅其成员国的环境政策和立法积极地走在国际的前沿,同时也在国际谈判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欧盟的相关立法政策,对我国环境法对风险防范原则的确立和适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詹瞻 《经济师》2007,(5):71-71
近代工业的发展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要求民事侵权以无过错责任为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最早为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提出并在立法中确认,我国在民法、环境法中关于环境损害赔偿的立法中也确立了无过错责任原则,这对于追究环境污染者的法律责任,及时对受害人进行救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环境权是环境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环境立法和执法、环境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诉讼的基础。而环境权的概念和属性问题又是环境权的核心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环境权的实现问题。要在环境法中明确环境权的保护,就应当在环境权的概念和属性这个核心问题上做出比较科学准确的阐释,方能解决环境权中的一系列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6.
不论是从国内环境法的层面还是国际环境法的层面进行考察,我们都可以认为民主参与是环境保护领域必须高举的大旗,公众参与原则作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处处渗透着民主参与的精神。但是,环境公众参与原则在实现的途径上还存在一些弊病,如公众参与的范围较窄、方式和内容在立法中原则而抽象、参与程序的可操作性不够强,公民环境法律权利的缺位以及环境与发展决策中法律机制的缺失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从厦门PX事件中所折射出的法律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国环境公众参与原则实现途径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保护优先原则所承载的功能,只能是遇到环境(生态)风险科学性不确定的情形,应以保护环境(生态)为优先的原则,学理表述应为风险防范原则。新环保法第五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在我国环境立法史上,这是环境基本法对环境法基本原则的首次直接规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就立法技术而言,环境基本法中立法目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原则三个条款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新环保法的基本原则条款不能孤立解读,必须与第一条有关立法目的条款、第四条有关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条款的新修改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董琴 《经济研究导刊》2009,(29):106-107
环境权是环境法的核心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环境权作为与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作斗争的重要法律武器,其地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应从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所面临的问题出发,针对我国现有环境权实现模式理论的不足,国家或政府环境管理职责的加强、环境诉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我国立法和司法中缺失环境权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中国善于外商投资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宪法性规范、专项单行立法、地方性法规及国际公约等多层次的法律框架。中国将外商投资项目分鼓励、允许、限制、禁止四类,并规定了外商投资应遵循的若干环境管理措施。但总体上看我们的环境法还存在立法和执法缺陷,亟等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近代环境法理论起源于西方,然而我们在引入西方环境法理念的同时,却忽视了东方环境观对当代环境法理论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在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上,东方与西方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比较东西方环境观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从东方的视角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徐曼 《经济经纬》2004,(2):149-151
经济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分清经济法与行政法的不同之处,对于明确经济法的地位,促进经济法与行政法的有效实施,完成经济法学的学科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垄断法的实施分为公权实施和私人实施两种,美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情况比较普遍,我国传统上看重的是公权力的实施作用,而忽略私人力量对反垄断法的实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在经济学上要满足几个条件,如信息不对称、激励机制、成本/效益最大化.通过对美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条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目前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如起诉主体、激励机制的设计以及私权与公权力之间的协助关系.  相似文献   

13.
法律、执法与金融监管--介绍“法律的不完备性”理论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我们要集中讨论的有关于执法的问题。执法是决定中国改革胜负的重要因素。中国最早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立法司法的变革始于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受明治维新的启发,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法律制度的变革。实际上,中国最早的商业法、公司法等法律都是在戊戌变法时引入的。变法失败后,颁布的法律被撤回。但是变法失败后不久,慈禧太后又重新颁发了又创立的法律。当时的法律基本上是德国法律的翻版。因为这些法律大体上参照了日本的法律体系,而日本明治维新的立法又整个照抄了德国的法律。法律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市场自身的秩序和规则必须要依赖法律。例如,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合同和产权(产权其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合同,是关于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谁的合同),一个市场经济能否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是:合同是不是可执行的。为了保证合同的可执行性,就有了合同法以及相应的执法机构。执行机构中最基本的部分是法庭,法庭可以用来帮助强制执行合同。比如,合同的一方违反了当初签定的合同,另一方可以向法庭提起诉讼。有了执法机构才能保证双主有签定合同的意愿,以及合同签定以后的执行。如果没有执行合同的法律,所谓市场经济只能停滞在现买现卖的阶段(spot market),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中有没有长期的交易关系取决于合同能否执行。其次是产权,如上所说,产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合同,产权是否能得到清晰的界定以及界定后的产权能否得到切实的保护(执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资本主义为什么最早产生于英国,而不是其他地方?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是英国的产业革命,也即强调技术变化导致了社会变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法律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部分,技术发展在先,法律发展在后。但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表明,技术同法律是一个互动和互补的演进过程。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是私有产权得到保护,因为在私有产权得不到保护的情况下,在合同不能执行的情况下,市场很难发展。在金融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权。在英国这样一个特例。英国早在产业革命以前就有了一系列的相应的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权。在英国这样一个君主国家,“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意味着即便是君主也不能触犯一个农民的私有产权。这在产业革命前的英国就已经成为了法律,而且是可执行的。可以说,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以前,有关合同和产权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已经形成,有效的执法机构也已经存在。而日本明治信新的成功也是和有效地执行新引入的现代法律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The rule of law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any explanation of cross-national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well-being. But what leads to better rule of law in a country? Using 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this paper probes the effect of legal systems in influencing the rule of law. There has long been speculation that the countries adopting English common law are better at providing legal dispute resolution than those adopting the continental forms of civil law. That speculative assessment is found to be true only in those countries that have been colonized, further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it i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in common law systems rather than the institutions themselves that influence rule of law statistics. The paper calls for a more refined examination of legal systems which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whether law is organically developed or transplanted.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8,(4)
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都是出现得比较晚的三个法律部门,其中,反垄断法出现的时间最晚,虽然"三法"有区别,但它们之间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三法"由于立法的直接目的不同,所以在保护的方式、保护的侧重点、保护的主体和保护过程中的司法适用领域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立法的最终目的相同、具有亲缘关系、指导的原则具有相通性、调整对象的性质相同和适用的专业领域相同。因此它们之间在某些方面具有同源的亲缘关系,即同属于民事法律范畴,但同时又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相互作用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样就建立了一个竞争法体系,有利于竞争但同时有不损害市场规则,不至于因为竞争而导致恶性循环,也不形成垄断而障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略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经济法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部门法属性的必要性入手,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所体现的经济法的一般属性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具体内容所体现出来的经济法"管理型"立法和"促进型"立法所具有的特殊属性进行具体分析,指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具有经济法属性.  相似文献   

17.
实现公共财政的目标,进行预算法的修改关键在于预算的法律控制,具体包括预算法律监督的加强,预算运转程序的健全以及预算责任控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经历了法制恢复和重建、法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三个阶段.文章认为,未来中国法治建设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中共十七大做出的总体战略部署而展开.  相似文献   

19.
对于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问题,法律史和法律人类学领域的部分学者做了相当出色的工作.法律史方面,主要是黄宗智、滋贺秀三、寺田浩明、梁治平等学者就清代司法性质和"第三领域"概念所展开的学术争论.法律人类学领域的学者,有的运用国家/社会二元化模式研究了国家法、村规民约和民间法的关系,有的学者运用法律多元的方法论研究了乡村社会的权力与秩序;有的学者更突破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二元论,从关系/事件的研究策略解释了乡村纠纷及其解决的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社会经济总体现象中的极端情况都是极少数,而且“两极”的情况会由于统计汇总而相互抵消。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大数定律被人们拿来作为统计推论的理论基础。绎人们理解的“普遍意义”上的大数定律提出了质疑,论证了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大数定律失灵”问题;认为统计调查中存在着边际效益递减的实际问题,肖弱其作用的前提正确解释和应用大数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