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模式及其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二玲 《经济经纬》2004,(3):35-37,57
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的今天,以区位空间结构、生产要素禀赋为基础的传统区域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要求,而以学习、创新和网络为基础的学习型区域——一种新型的区域发展模式则日显强大的竞争力。目前,国内外许多城市或区域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但各地对如何创建学习型城市还不太明确,依据不同的理论出现了不同的创建模式。本文试图对学习型城市创建模式做一初步探讨,并进一步阐述如何创建学习型城市。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以往学习型组织模式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首先概括出了现有的学习型组织的三类创建模式,即学习主体型、过程型和环境型等,并指出它们的共同缺陷是疏于对组织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其次,作者将组织机构系统、组织信息系统、组织核心竞争力培育系统引入后,提出了将它们与组织学习系统耦合以及系统互动的观点;再次,创建了具有综合型特征的“L—OIC系统耦合及互动模式”;最后,在L、O、I和C系统的不同环节之中,研究者又提出建立诸如创新系统、能力建设系统以及评价反馈等系统,以使系统的不同环节之间相互关联起来,规避其相互脱节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两大要素和基本特征。常州创建学习型城市,基于新的城市发展观,就是要突破单抓经济的思维制约,把人力资源开发和提高全体市民的素质放到城市发展的突出位置,把学习作为提升人力资源能力、提高人的素质的基本途径。建立学习型组织———人人处于组织学习之中常州在构建学习型城市框架中,把建立各类学习型组织置于重要地位,其内在的合理性的表现:———社会化组织学习的广覆盖。学习型组织是全民学习纳入社会化组织学习轨道的载体,要求全体市民参与社会化组织学习,必须使学习型组织的触角伸向城…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它是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完美结合。本文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分析创建高校学习型团组织的必要性,拟从更新学习理念、明确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模式、完善学习制度几个角度提出建议,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完善组织的行为,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两个全体青年”工作目标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5.
康玉娇 《经济论坛》2012,(7):140-142,148
本文首先阐述了欣赏式探询与学习型组织及其理论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二者之间相通之处,进而从个人发展学习、激发组织智慧和欣赏式探询4D循环过程三个方面展开了欣赏式探询促进学习型组织创建的机理分析,并阐述了利用欣赏式探询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对策,以使欣赏式探询可以更好地在学习型组织内运用,发挥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组织最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型企业要具备“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等五大要素。学习型组织理论传人我国以来,许多企业提出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口号,  相似文献   

7.
学习型组织最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型企业要具备"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等五大要素.学习型组织理论传人我国以来,许多企业提出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口号,但从实践情况看,在创建理念方面还存在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对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章认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核心在于通过一种组织化的学习活动,努力营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城市化和精神,提高城市的综合素质、运作效率和竞争能力,推进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分析,作认为,创建学习型城市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适应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选择,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竞争能力等。作指出,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途径是,培育“活件”,形成一种创新化以及对政府进行“流程再造”,并发挥政府的先导作用;同时,全社会要普遍建立“学习型组织”.构筑社会化、开放式的终身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嫒  刘红保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144-145,195
在低碳经济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基础上,探讨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结构及其功能,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与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内在联系,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融合化、生态化模式。并以保定城市两型社会建设为例,提出基于低碳创新系统的保定市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世界政治、经济和技术深刻变革,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促使企业必须创新才能生存.创新发展的基础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要组建合适的组织机构,引导建立适合创新的企业文化,本文从结合业务、鼓励自由探索、引导学习过程、建立组织规则、使用问题解决模型等方面,提出了如何为组织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Building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means to upgrade competence of both country and region. Based on comparatively analysis of the metropolitan innovation systems of major innovation centers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concludes four modes of metropolitan innovation system, which ar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innovation, venture entrepreneurship, learning and overtaking, and Science Park as a carder. According to the four modes and tri-spiral theory of RIS, this paper designs the mode of Shanghai innovation system of overtaking by learning, emphasizing composite innovation player combined firm,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and the strategic aim to build regional and even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center through knowledge innovation, systemic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effective control.  相似文献   

12.
罗煜 《技术经济》2017,36(1):90-95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包括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创新能力、创新主体间联系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依托的郑洛新的相关数据,综合评价了其科技创新能力。针对评价结果,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标导向会对员工行为产生指引和影响作用。基于目标导向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引入知识共享和知识隐藏两个变量,考虑情境因素的影响,构建多类别成就目标导向通过双路径影响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研究成就目标导向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实证发现:不同成就目标导向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学习目标导向和绩效趋近目标导向正向影响创新行为,知识共享起中介作用;绩效回避目标导向负向影响创新行为,知识隐藏起中介作用;心理安全氛围调节成就目标导向对创新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明广  李高扬 《技术经济》2012,31(5):29-33,59
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模型的平衡点及稳定性条件。结果表明:只要有一个博弈方进行知识共享的额外收益小于其知识吸收与学习成本,博弈结局必然是所有博弈方不共享知识;当博弈双方进行知识共享的额外收益均大于其知识吸收与学习成本时,博弈结局有可能是共享知识,也有可能是不共享知识,具体结局与初始点的状态存在密切关系。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知识共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兴起与科技浪潮高涨的背景下,创新水平日益成为决定区域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基于三重螺旋理论,构建区域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2009-2013年中国内地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5大因素,并据此识别划分出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的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石峰  戴冬阳 《技术经济》2013,32(1):40-43
从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系统效率、区域创新系统环境、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理论、基于演化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等方面,对国内外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指出了现有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文化环境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理论与实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捷 《技术经济》2011,30(6):35-38,45
从制度的视角探讨了区域文化环境的概念和基本组成,分析了区域文化环境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根植性的促进和培育作用;基于现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从促进交互式学习、推进合作创新、加强知识交流、强化非交易性的相互依赖等方面,对文化环境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梳理。  相似文献   

18.
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以生物学为隐喻,注重发挥创新主体的能动作用,能够放大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优势。在回顾创新生态圈理论渊源的基础上,界定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内涵,明确创新生态圈要素构成;以企业聚集发展为逻辑起点,探讨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生态特征;基于生态学、创新理论等跨学科知识,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演进模型,探究其运行机制。研究认为,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具有开放式协同、动态自调节、多样性共生、自组织演化等生态特征,其运行机制由协同共生机制、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环境匹配机制共同组成。  相似文献   

19.
知识是创新孵化的关键要素。结合知识基础理论与组织学习理论,着重分析孵化网络知识治理对创新孵化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孵化网络知识治理包含正式知识治理与非正式知识治理,均对孵化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其中,在孵企业的获得式学习发挥了中介作用;创业警觉不仅正向调节获得式学习和创新孵化绩效的关系,而且调节获得式学习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部分解释了在孵企业存在差异化创新孵化效果的内在原因,有助于指导孵化器实施孵化网络知识治理,激发在孵企业获得式学习行为,提升创新孵化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