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探索全球绿色发明技术会聚测度指标、发展趋势及其与产出的关系,有助于把握绿色发明技术创新会聚趋势和规律,助力中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全球绿色发明技术专利家族数据,在已有技术会聚测度指标基础上,采用多重凝聚力指数系列指标构建新的测度指标,对全球绿色发明技术会聚进行分阶段测度。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绿色发明技术会聚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技术会聚与绿色发明技术创新成果产出具有积极正向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提出促进学科、技术领域与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将有助于推动绿色发明技术会聚发展,提高绿色发明创新成果产出。  相似文献   

2.
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简称NBIC)中任意技术领域间的会聚都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当前的生产生活状态,把握NBIC当前的会聚状态及会聚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从NBIC会聚技术结构及其类型出发,针对NBIC会聚状态、会聚趋势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会聚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专利交叉影响法研究NBIC会聚趋势的设想,并具体描述了其基本步骤,为定量分析NBIC各技术间的会聚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探索技术部类内部技术小类的会聚指数测度方法和指标,有助于从微观层面把握技术会聚发展的前沿动态,对促进工程技术领域的知识融合、会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等,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基于技术会聚理论、技术共类分析方法和德温特分类代码系统的特征,提出了技术部类内部会聚指数的测度指标和方法,并以世界专利数据库《德温特创新索引》中的1 405 124条专利数据为样本,对全部20个技术部类的内部会聚指数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探讨了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技术会聚备受关注。基于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的2 025项中国专利数据,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组织机构技术会聚程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引入技术知识成熟度和技术知识流动性作为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机构技术会聚程度与其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组织机构技术知识成熟度削弱了技术会聚程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组织机构技术知识流动性削弱了技术会聚程度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为组织机构提高创新绩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学科会聚:知识生产的新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以NBIC为核心的会聚技术的崛起与众多非传统知识生产模式的涌现,学科会聚作为在整体论基础上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知识生产的新趋势。要在遵循学科会聚相关原则的基础上,把握知识生产的新趋势,不断凝炼会聚目标、打破学科界限、开展通力合作、整合全球资源,以应对21世纪科技发展的新浪潮。  相似文献   

6.
美国确保21世纪优势地位的着力点--会聚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12月,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商务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纳米科学、工程与技术分委会出面,组织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学以及工业界的专家、学者在华盛顿就“提升人类能力的会聚技术(ConvergingTechnologiestoImproveHumanPerformance)”开会进行了研讨。所谓会聚技术(ConvergingTechnologies)是指当前四个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协同和融合。这四个技术领域分别是:纳米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包括生物制药及基因工程)、信息技术(包括先进计算机与通信)、认知科学(包括认知神经科学)。其简化英文的联式为(nano-bio-info-cogn…  相似文献   

7.
全球科研越来越强调学科间的融合。美国于21世纪初提出"会聚技术"的概念,认为它代表了研究与开发的新前沿,将缔造全新研究思路和经济模式,提高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国家生产力水平。本文梳理了美国会聚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会聚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联邦政府和高校的具体实践,展望其对未来科学创新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集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四大高新技术于一体的会聚技术,成为时下、将来人类致力于诉求的技术共同体形态。会聚技术的提出与展开有其逻辑必然性,这种逻辑必然性可以从知识进化论的角度来把握。依照当前会聚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应用实际案例,会聚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被置于提升人类自身能力这个“阿基米德点”之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会聚技术(NBIC)是人类发展、依附与存在的未来技术样态,而对人类这一未来存在样态的审视,势必诉求一种“技术-伦理”实践的情怀。  相似文献   

9.
从学科会聚机制看跨学科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科会聚的本质是以人为载体的不同学科的知识、组织、思维模式、价值观的会聚。基于学科会聚的机制,认为在跨学科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既有团队内部的知识、思维模式、价值观等方面的交叉障碍,也存在外部环境的体制、机制、激励和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为此,从团队自身和外部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专利引用关系研究技术交叉融合趋势,进而发掘主流技术领域和新兴领域具有现实意义。考虑到目前专利技术边界划分的片面性、技术融合过程缺乏对时间因素的考虑,提出一套结构化的技术融合分析方法。利用产业与专利的映射关系,构建不同技术领域间知识流动矩阵;从技术溢出、技术影响两个维度,构建技术融合趋势图,刻画出4种不同的技术融合类型,并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技术融合的动态过程。以国家知识产权局新能源汽车专利数据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发现技术融合过程存在明显的技术邻近性,并且技术融合角色呈现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趋势愈发明显,出现企业过度金融化现象。在上述背景下,基于烙印理论,以沪深A股2010—201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技术背景CEO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理与作用效果。结果发现:技术背景CEO对企业金融化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创新投入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挤出效应,且在技术背景CEO抑制企业金融化的作用路径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企业社会责任和数字化程度正向调节技术背景CEO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高不确定性环境中,整体样本企业技术背景CEO依然坚持弃虚从实,但民营企业技术背景CEO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不显著。从管理者行为视角,拓展烙印理论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应用,丰富高管特征与企业金融化关系研究,防范企业脱实向虚,从而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过程与一般高新技术产业相比有其特殊之处,且创新环境在不同创新阶段影响不同,然而既有文献对此关注较少。将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研发和市场转化两个阶段,运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2011—2016年中国各省份及经济区域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并实证检验了创新环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两阶段均处于较低水平,且都具有明显的时间趋势,技术研发阶段效率逐年递减,市场转化阶段效率逐年递增;区域产业规模对技术研发阶段效率影响不显著,但对市场转化阶段效率影响非常显著,呈倒U型关系;区域研发资源和区域研发环境正向影响技术研发阶段效率;区域经济资源对市场转化阶段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区域市场环境对市场转化阶段效率影响不显著;创新环境整体上促进了大部分经济区域技术研发阶段创新效率,但没有促进东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创新效率;创新环境整体上促进了中国各经济区域的市场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特征及演进趋势,结合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法对199篇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有效文本进行共现和聚类分析,得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在时空中的分类与演进关系,并采用多维标度法从多个维度分析政策内容的交叉特征。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在创新创业服务、科技成果管理、高新企业管理及高新区建设4个方面存在明显的主题变迁规律,且政策具有较强的内容交叉特征,这些特征的研究有利于管理部门看清政策的细微变化,更容易掌握政策形势,把握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块化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探究技术集成能力与复杂产品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多重中介模型进一步探究复杂产品创新情境下技术集成能力的内部结构。对收集的353份调研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技术集成能力的3个维度对复杂产品创新绩效的作用存在先后顺序;产品建构能力与复杂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资源识取能力、技术融合能力在产品建构能力与复杂产品创新绩效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有助于明晰复杂产品创新情境下技术集成能力内部结构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为复杂产品企业更好地通过提升技术集成能力促进复杂产品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科技政策研究机构历史演进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国内外37个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科技政策研究机构,分别从机构独立性、战略定位、机构职能、研究概况、出版物、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经费来源8个维度对其发展情况进行整体描述,并从与隶属部门关系、自身研究特色及机构影响力3个方面概括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协同理论,从地域、部门、类型3个维度构建了R&D人员投入-科技产出复合系统。通过对各维度内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测量得出:①R&D人员投入-科技产出复合系统内各子系统间虽然是有序的,但整体上是非协同发展的;②类型视角下R&D人员投入有序度最低,基础研究薄弱成为瓶颈;③R&D人员投入和科技产出子系统的有序度高低呈现出交叉发展趋势,体现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滞后性和时序性。最后,以协同理论3大基本原理为支撑,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R&D人员投入-科技产出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倪健 《技术经济》2006,25(6):8-10
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科学研究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本文分析了科技革命的新趋势、新特点赋予国际科技合作的新内涵、新方式,以及当前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双创”国家战略鼓励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实现中国经济的创新驱动。作为将自有创新成果商业化的创业群体,技术型创业者不仅具备一般创业者特征,还拥有显著的创造力特征。已有研究表明,创业者的技术特征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但缺少技术型创业者的创造力水平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探讨。鉴于此,以202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为样本,研究技术型创业者创造力特征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型创业者创造力水平与创业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在中型企业中,技术型创业者创造力水平对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中,技术型创业者创造力水平对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则不显著或较小。  相似文献   

19.
以130个跨学科团队为研究对象,从团队认知角度分析家长式领导对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析交互记忆系统的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①家长式领导的仁慈和德行行为通过交互记忆系统对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威权领导对交互记忆系统不产生显著影响且对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存在负向影响;②交互记忆系统部分中介仁慈领导、德行领导对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外部技术还是发展内部技术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选择,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则为这一选择增加了难度。基于2003—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年鉴》分地区面板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对高技术产业企业是引进国外技术还是购买国内技术的问题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技术吸收对企业引进国内外技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改造对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的影响均显著为负,并且两个关键变量的交叉项和滞后项也显著,这一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同时,企业自办机构研发对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的影响亦显著,但方向不确定。上述结果表明,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改造能力及自主创新对于企业是选择国外技术引进还是国内技术购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