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基于系统协同理论,从治理主体、管理机制、技术投入、治理情境四个要素构建了水环境治理系统协同发展模型,运用相关数据对我国水环境治理各要素有序度及其协同发展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时间段内治理主体子系统、管理机制子系统、技术投入子系统和治理情境子系统总体呈有序发展状态且发展趋势良好;相同基期水平的水环境治理要素协同度逐年上升,但协同水平较低且增长缓慢;相邻基期水平的水环境治理要素协同状态不太稳定,协同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鉴于创新要素流动受到省域户籍、财政等政策的影响,以省域为研究载体,研究省域协同创新主体间互动可以动态反映在同一基础条件下创新驱动经济的协同过程。以复合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科技服务子系统的协同创新联盟复合系统理论模型,基于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2009-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协同创新联盟复合系统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比较各省复合系统中子系统有序度、协同度以及各个协同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发现不同地区创新优势不同,各地协同创新联盟核心创新主体应有差异;政府是否参与协同创新应有所选择;湖北省复合系统应深化科技服务子系统下层子系统与高校子系统、科研机构子系统间联系;江西省复合系统应以产业子系统为突破口,形成多向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高端化的协同发展关系,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2000-2012年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高端化各子系统有序度、子系统协同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了测量,并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高端化存在因果关系,各子系统有序度、子系统协同度对复合系统协同度会产生冲击效应,但由于制度创新尚未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要求,高技术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提升相对缓慢,需要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协同的角度提出推动高技术产业高端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高端化的协同发展关系,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2000-2012年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高端化各子系统有序度、子系统协同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了测量,并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高端化存在因果关系,各子系统有序度、子系统协同度对复合系统协同度会产生冲击效应,但由于制度创新尚未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要求,高技术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提升相对缓慢,需要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协同的角度提出推动高技术产业高端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特征,根据合理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和可比较性原则选取了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两个子系统序参量的协同度模型,并实证分析了2005~2012年间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有序度和复合系统的协同度。研究发现,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我国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大概路径是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同步协同发展且二者的协同程度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协同理论,从地域、部门、类型3个维度构建了R&D人员投入-科技产出复合系统。通过对各维度内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测量得出:①R&D人员投入-科技产出复合系统内各子系统间虽然是有序的,但整体上是非协同发展的;②类型视角下R&D人员投入有序度最低,基础研究薄弱成为瓶颈;③R&D人员投入和科技产出子系统的有序度高低呈现出交叉发展趋势,体现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滞后性和时序性。最后,以协同理论3大基本原理为支撑,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R&D人员投入-科技产出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协同与熵理论,分析科技人才聚集效应与技术创新复合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及协同机理。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人才聚集效应与技术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和有序度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1年,高技术产业科技人才聚集效应与技术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总体上不断提升,协同等级从不协同逐渐转变为优质协同。同时,从熵理论分析视角,解释了复合系统熵增空间的变化过程。最后,提出了促进人才聚集效应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孙丽文  曹璐 《技术经济》2017,36(7):48-55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认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由产业创新环境、产业创新活动、生态环境和产业效益4个子系统构成,由此构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理论模型。采用离差最大化法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中国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绿色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及其各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计算。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促进制造业各行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了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度模型以及评价两业有序度的指标体系,据此测度了2008—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业和快递业的有序度以及两业复合系统的协同度。结果显示,2008—2012年期间电子商务业子系统和快递业子系统各自快速有序发展,但是电子商务业发展较快、快递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两业协同发展不足。最后,依据协同效应原理和自组织原理提出两业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的协同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了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度模型以及评价两业有序度的指标体系,据此测度了2008—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业和快递业的有序度以及两业复合系统的协同度。结果显示,2008—2012年期间电子商务业子系统和快递业子系统各自快速有序发展,但是电子商务业发展较快、快递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两业协同发展不足。最后,依据协同效应原理和自组织原理提出两业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刘杨  王海芸 《技术经济》2016,(10):66-71
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耦合协调机理。利用2005—2014年北京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法分别测度了北京的政府科技投入综合水平和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并利用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并评价了两者的协调状况。结果显示:2005—2014年期间北京的政府科技投入综合水平呈逐年提高趋势,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N"型发展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2009年出现波谷,从2013年开始达到高度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创新,促进产业发展,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的结构特征和协同作用,从协同效应出发,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的结构及其关键节点,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2013-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协同度,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协同度较低,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最后,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的改革举措,开辟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赋权之后职务科技成果共有权如何行使,成为当前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总结我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共有在权源、主体、客体、程序等方面的特殊性,阐释职务科技成果共有权的规范行使要求,强调职务科技成果共同所有权行使目标的协调,进而揭示职务科技成果共同所有权行使的典型风险。研究发现:事前的风险防范需优化权属自治,引导科研人员和单位在赋权协议标准条款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充分与细致的协商;事中的风险防范需加强动态管理,建立沟通交流渠道以促进协同防范;事后的风险防范需厘清各方主体的责任,落实风险共担以回应权责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本文根据1999—2008年的统计资料,确定我国人口、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构建协调度的计算公式,并求出基于经济系统的两个子系统、3个子系统、4个子系统的复合系统协调指数,最后根据系统协调度指数对1999—2008年中国可持续协调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复合总系统的整体发展呈"U"型状态,即"优质协调—协调—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AHP模型的公路交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路交通的行业特点和科技创新的基本要素,确定了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支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效益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系统建构了三级模糊AHP评价模型,对公路交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评价,并选取H省、Y省和S省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科技人才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素,而科技金融政策是推动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地区科技人才集聚的积极探索。以科技金融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4—2019年全国281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科技金融政策对城市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显著提升城市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科技金融政策主要通过政府干预效应、结构升级效应和创新驱动效应提升城市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的影响随着城市行政级别的提升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规律。据此,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推进科技金融政策有序扩散、强化试点政策的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并扩展作用路径、设计科技金融政策梯度发展战略、促进地区间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量化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1998–2007年深圳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模型,对科技创新的不同环节与深圳市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同的创新环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深圳市在继续加强技术市场建设的同时,应该提高对自身基础创新研究的关注,加大对本土创新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人才集聚具有地区差异性,并且与创新环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同位与同向演化特征,因此,从创新环境空间差异这一角度解释科技人才在区域集聚上的不同具有合理性。利用2010-2019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区域创新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总样本下,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显著促进本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并对周围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在分样本情境下,地区创新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在东、中、西部地区,创新环境均对本地科技人才集聚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创新环境的本地科技人才集聚作用最显著,西部地区相对较弱,同时,东部地区创新环境对邻近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具有显著虹吸效应,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未有体现。据此,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创新环境改善建议,以促进科技人才集聚。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从人才、科研、产业、创新生态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2016—2018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有序度和协同度,并基于多维正态云模型,分析了2018年区域内各城市创新水平.结果表明,2016—2018年期间,区域内各地的协同创新发展水平差距逐渐变大,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向心力不足,形成了以成都、重庆为两核向周边辐射的局面.基于此,提出要认清发展格局,将"虹吸效应"转变为"带动效应"、进一步优化协同创新发展环境、细化双圈产业链分工,破题两地同质化竞争提高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