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依托创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构建了一个跨层次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运用2010-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通过Mplus软件检验了投资挤占、资源冗余、行业周期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创业企业投资挤占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绩效,而资源冗余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按流动性进一步分析资源冗余发现,投资挤占会造成低流动资源冗余的增加和高流动资源冗余的减少进而负向影响创业企业绩效。最后,对于周期性行业中的创业企业,行业周期性会加剧企业投资挤占与低流动资源冗余的正向关系,同时又会减弱投资挤占与高流动资源冗余之间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171家新创社会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创业导向、资源拼凑、规制与新创社会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业导向对资源拼凑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对新创社会企业的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在创业导向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规制在资源拼凑与经济绩效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并调节资源拼凑在新创社会企业创业导向与经济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171家新创社会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创业导向、资源拼凑、规制与新创社会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业导向对资源拼凑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对新创社会企业的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在创业导向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规制在资源拼凑与经济绩效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并调节资源拼凑在新创社会企业创业导向与经济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杰 《技术经济》2022,41(10):68-78
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希望通过构建联盟、形成联盟组合的方式应对竞争。不过,联盟组合规模对于焦点企业绩效的影响尚未得到一致结论。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采用中国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创业企业存在资源冗余的情况下,联盟组合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层次回归的方法,对336个企业的1455条“企业—年度”的联盟组合规模相关数据分析后发现,创业企业联盟组合规模的增加对焦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已吸收资源冗余和未吸收资源冗余在联盟组合规模与焦点企业绩效之间起负向的调节作用,强化了联盟组合规模对焦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创新投入为中介变量、股权结构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企业家背景特征与科技型创业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基于254家科技型创业企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家年龄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绩效具有负向影响,教育水平、专业背景、职能背景均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创新投入在企业家年龄、教育水平、专业背景和职能背景与科技型创业企业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股权结构对企业家年龄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对职能背景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股权结构对企业家年龄、职能背景与科技型创业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创新投入的中介实现。  相似文献   

6.
以创新投入为中介变量、股权结构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企业家背景特征与科技型创业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基于254家科技型创业企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家年龄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绩效具有负向影响,教育水平、专业背景、职能背景均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创新投入在企业家年龄、教育水平、专业背景和职能背景与科技型创业企业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股权结构对企业家年龄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对职能背景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股权结构对企业家年龄、职能背景与科技型创业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创新投入的中介实现。  相似文献   

7.
以制度支持为切入点,探索了公司创业能否在政府和企业竞争优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提出了一个有调节变量的中介模型,检验了不正当竞争和技术能力在整个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京津冀地区285家企业样本的实证结果基本支持了假设模型:制度支持显著增强了企业绩效,公司创业在二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不正当竞争对制度支持与公司创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创业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技术能力对制度支持与公司创业、公司创业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创业的中介效应都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于组织冗余资源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组织理论和代理理论有着截然相反的观点。组织理论认为冗余资源能够缓冲环境变化的冲击,改善企业绩效;而代理理论认为冗余资源的存在给公司带来代理问题,会损害企业绩效。本文选取2008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在危机环境下不同类型的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行业竞争程度的调节作用。本文验证了情境因素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拓展了相关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制度支持为切入点,探索了公司创业能否在政府和企业竞争优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提出了一个有调节变量的中介模型,检验了不正当竞争和技术能力在整个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京津冀地区285家企业样本的实证结果基本支持了假设模型:制度支持显著增强了企业绩效,公司创业在二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不正当竞争对制度支持与公司创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创业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技术能力对制度支持与公司创业、公司创业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创业的中介效应都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处于转型经济时期的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创业导向和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资源禀赋对该关系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对于当前处于内外压力下的中国高科技企业而言,积极的创业导向更能提高企业的绩效;积极创业导向与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还受到企业资源禀赋的影响,即高的资源禀赋能够强化这种关系,而低的资源禀赋则会削弱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避免或减少财政投资的负面效应,我们应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从我国具体的国情出发,保持财政投资的适度规模,优化财政投资结构。财政投资应从一般竞争性部门退出,缩小财政对垄断性部门、基础设施部门、行政事业部门的投资范围,增加财政对人力资本、农业和农村、落后地区开发、环境保护等的投资,并着力推进财政投融资体制及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电力需求侧响应项目的特点,综合考虑电力市场中电价的不确定性,指出传统的基于现金流折算的价值评估法在评价此类项目时所存在的缺陷。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研究了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项目所具有的实物期权表现。以负荷削减类电力需求侧响应项目为例,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方法构建了此类项目的价值评估模型。最后,利用国外日前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模型的应用模拟。通过模拟,研究了该模型在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时进行投资决策的应用。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实物期权定价法进行需求侧响应项目的价值评价,能够更好地考虑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指导参与用户进行合理的计量装置投资以及科学的实时用电决策。  相似文献   

13.
管理创新研究存在“重引进,轻输出”的不足,且大多聚焦于管理创新引进行为,对企业管理创新输出行为尚未作深入探讨。实践中,管理创新输出较普遍,企业出于利己和利他动机,会主动对外输出其内部管理创新。通过整合资源基础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界定了双向管理创新概念的内涵,探讨了引进与输出管理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传导作用机制,并基于广东省1 198家科技型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管理创新引进和输出与创新产出存在倒U型关系;管理创新引进和输出与研发投入存在倒U型关系;研发投入在管理创新引进与创新产出、管理创新输出与创新产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理论,提出“技术交易投入—产业间技术融合程度—产业间技术融合绩效”理论框架,构建产业间技术融合数理模型,论证技术交易投入通过提高产业间技术融合程度进而提升产业间技术融合绩效的传导机制。利用2012-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农业产业和航空装备产业96家上市公司专利数据和财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交易投入、产业间技术融合程度和产业间技术融合绩效三者间关系,发现增加技术交易投入能够提高产业间技术融合程度,进而提升产业间技术融合绩效。 该结论有助于丰富产业间技术融合理论研究,为产业间技术融合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We study market games derived from an exchange economy with a continuum of agents, each having one of finitely many possible types. The type of agent determines his initial endowment and utility function. It is shown that, unlike the well-known Shapley–Shubik theorem on market games (Shapley and Shubik in J Econ Theory 1:9–25, 1969), there might be a (fuzzy) game in which each of its sub-games has a non-empty core and, nevertheless, it is not a market game. It turns out that, in order to be a market game, a game needs also to be homogeneous. We also study investment games – which are fuzzy games obtained from an economy with a finite number of agents cooperating in one or more joint projects. It is argued that the usual definition of the core is inappropriate for such a model. We therefore introduce and analyze the new notion of comprehensive core. This solution concept seems to be more suitable for such a scenario. We finally refer to the notion of feasibility of an allocation in game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players. Some of the results in this paper appear in a previous draft distributed by the name “Cooperative investment games or Population games”. An anonymous referee of Economic Theory is acknowledged for his/her comments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到外地务工就业,一直伴随着大量的回流现象,经济学和社会学界对此给予了极大重视,从不同的视角构建了劳动力迁移模型,对回流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从研究劳动力回流的古典劳动力迁移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新迁移经济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回顾了该领域发展中较为重要的文献。通过梳理研究的内在演化逻辑,评述不同理论模型的特征和适用性,为研究劳动力回流理论提供线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uses a real-option model to examine the net benefit to a government from using tax cut and/or investment subsidy as incentives to induce immediate investment. Although earlier papers generally concluded that investment subsidy dominates tax cut, it is observed that many governments use a combination of subsidy and tax cut. We show that, when the government uses a different discount rate from private firms, and when it has to borrow money to provide an investment subsidy, it is possible to get an internal optimum; that is, it might be optimal for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an investment subsidy as well as charge a positive tax rate on the profits from the project. Thus, we provide an explanation for the puzzling fact that many governments provide an investment subsidy to a firm while simultaneously taxing its profits.  相似文献   

18.
We reconsider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dynamic inefficiency given in Zilcha (J Econ Theory 52:364–379, 1990, J Econ Theory 55:1–16, 1991) and a critique by Rangazas and Russell (2005). First, we show that the characterization given in Zilcha (1990) for nonstationary economies is correct and correct Zilcha’s proof. Second, using this insight, we complement Rangazas and Russell’s (Econ Theory 26:701–716, 2005) discussion of the counterexamples to Zilcha (J Econ Theory 55:1–16, 1991). Third, we discuss consequences of our results for applied tests of (in-)efficiency based on the Zilcha criteria. We would like to thank Itzhak Zilcha, and in particular Peter Rangazas and Steve Russell for detailed and very helpful comments.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及其投入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农业科技与农业科技投入的特征,指出农业科技具有弱质性和公共性,要使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相协调,农业科技投入要保持适当的强度;提出基于农业科技与农业科技投入的特征,政府应当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承担农业科技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弥补农业科技领域的市场失灵;最后,根据1990-2008年间我国农业科技投入数据,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强度,指出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存在农业科技财政投入缺乏稳定机制、政府农业科技财政投入强度不足等问题,提出要加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各级政府必须牢固树立"科教兴农"战略思想、明确政府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与地位、建立稳定的农业科技财政投入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村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典型地应由公共部门提供。大量研究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发展具有正效应,然而对引起正效应的具体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研究较少,所以除了建议增加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之外,很难提出更多的具体政策建议。本文对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发展的主要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将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划分为宏观经济效应、微观经济效应和分配效应三种,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