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类在太空回望地球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多么美丽的蔚蓝色星球,多么美丽的故土家园——本能、审美的情感诗意里凝聚着经验、判断的理性思想,人类在地球上的栖居,仿佛只在这一刻达到了“诗”与“思”这两种最基本的精神存在方式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正> 张立中同志在《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兼论我们今后的人口研究工作》(以下简称张文)一文中,当论述到“马尔萨斯人口论有‘站得住脚的东西’”时说:“马尔萨斯主张从道德上限制人类生殖的本能(后来被新马尔萨斯主义者普雷斯发展成为避孕、节育的办法),这已被实践证明是一项必要和可行的措施,因为这是对付人口过剩的最容易和最有效的办法”。从上述这段话来看,似乎马尔萨斯“主张从道德上限制人类生殖的本能”,即道德抑制中包含有避孕、节育的措施;至少马尔萨斯不反对用避孕、节育的方法来限制“过剩人口”。正因为如此,普雷斯才能在马尔萨斯的道德抑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或发展成为)避孕、节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济》2014,(4):120-123
正时间以公正的手笔为人类写真,人类以精湛的技艺为时间留影。腕表不仅是计时工具,更应是雕琢时间的艺术精品和美好时光的珍贵纪念。依波以"传承精品文化,打造精品腕表,推崇精致生活"为己任,将人文情感和专业技艺注入腕表制作的整个流程,倾心演绎现代中国制表专家的崇高追求,致使每一款依波表都成为有人文情感、文化底蕴和个性品位的生命本体。主张精艺开启优雅生活如果说优雅生活是人类有始无终的美好追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灾害面前,人类的抗拒能力是有限的,但人类一刻也没有放弃抵御灾害、打击恐怖的决心和努力,其中一种尝试就是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融合生命城市概念。生命城市建立在以系统工程学、材料工程学、安全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以人类社会学、哲学等为代表的社会科学等学科基础上,旨在通过“城市与环境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的努力,实现人类社会和平共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社会追求自由和幸福创造最基本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生命”和“符号”两个范畴在朗格的艺术“生命形式”论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生命”是艺术生命形式的根本,艺术的生命性既是指艺术表达的内容是人的生命情感,即对人的感受、感觉、情绪等内在生命体验的表达,又是指艺术本身逻辑形式的生命性,这就是朗格艺术生命性的二重性内涵;“符号”是艺术生命形式的媒介,符号的媒介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艺术符号的构型功能和艺术符号的中介功能。理解其内涵对认识艺术的本质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日瓦戈医生》是一部书写和反思20世纪前期俄国人民生活状态、社会发展走向、历史真实面貌的伟大艺术作品。帕斯捷尔纳克以历尽人生痛苦的日瓦戈医生对“永生”问题的探索为核心,展现了其对革命、爱情、宗教在历史中的个体价值与生命尊严的深刻领悟。小说成功地将个体层面的情感道德体验、集体层面的社会历史记忆与意识层面的宗教哲理反思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生命体验、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诗意性思考,建构了“享受苦难”的哲学理念、形成了“天人合一”精神谱系,挣脱生活、实现重生、走向永生。  相似文献   

7.
《当代经济》2006,(8S):I0004-I0004
“酶法多肽”是赋予人生命的“生命肽”。是21世纪人类营养,是肾病、癌症、心脑血管及多种“现代病”的“克星”,被服用者称为“神水”、“圣水”、“灵丹妙药”。[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人类基因组的图谱蕴藏着人的生、老、病、死的丰富信息 ,是科学探索生命奥秘的“地图” ,这张“地图”为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认识自我 ,解答生老病死之谜奠定了基础然而 ,即使这一“地图”绘制完成 ,科学家仍不会轻松。在科学家看来 ,完成人类基因组DNA全序列的测定仅是破译人类遗传密码的基础 ,更重要和更大量的工作是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此外 ,基因的作用是编码蛋白质 ,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是蛋白质。与基因组学相比 ,蛋白质组学更接近生命的本质 ,因此 ,继基因组计划之后 ,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了对生命科学更为复杂和艰巨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趣闻     
滕玥 《环境经济》2023,(24):8-9
<正>人类和鲸鱼之间首次成功“对话”美国科学家近日利用水下扬声器与一头名叫吐温的座头鲸成功“交谈”,并记录了回拨给座头鲸的“联系电话”。研究团队表示,这种人类与座头鲸之间的“对话”,为人类未来与地外生命交流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求生存与求发展是人类的本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的无限欲望与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自然承受力之间的矛盾。通过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来透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哲学层面上寻找人与自然未来关系发展变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少恒 《经济师》2004,(4):166-167
消费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可以把人们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两大类。生理需求也是本能需求或自然需求 ,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命、保持人体的生理平衡而形成的需求。心理需求是为了提高精神生活水平而产生的高级需求 ,它受历史条件、社会制度、民族和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制约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贾治邦 《经济月刊》2008,(2):128-129
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这个主题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深刻反映了湿地和人类的紧密关系。湿地是“地球之肾”,同森林和海洋一样,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审美标准规范下,20世纪50年代的文学普遍具有简单化、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在审视那段文学历史时却惊奇地发现,当时的文学中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浪漫主义激情.这种浪漫主义的突出表现是,英雄们总是被塑造成智勇双全、能文善武的“超人”,他们都有着在战争中传奇式的冒险经历,大都有一段体现“革命浪漫主义”的爱情故事,且通常采用现代版的“英雄美人”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人类生命有机体的需求量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粮食的供求关系,是一种微观视角中的分析范式.本文首先尝试从人体对基本营养素的需求量角度出发,测算人年均需要多少粮食才能够“基本吃饱”,达到温饱水平.其次,根据《中国居民膳食结构指南》,测算在“基本吃好”,追求人类生命有机体健康状况的前提下,人年均的粮食的需求量.最后文章对我国粮食供求的状况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茫茫宇宙迄今只有地球存在生命地球繁衍了人类今天五十多亿人依此生存。人只活一次因此有权力生活得更好.人都有子孙因此有责任福译后世。“民以食为天”.食品、联结着人们今天的权利和明天的责任。绿色象征生命和活力食品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绿色食品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诞生于八十年代末。当时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许多国家开始积极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现代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认为:"人,无论是人类或个人,一旦降临于斯世,便被抛出如本能一样恒常既定的状态,堕入动荡不定、开放无拘的境遇之中,其间仅有一点是确定不移的:过去以及未来的尽头——死亡."①人的一生,无论是多么的绚丽多彩,还是穷寂寥倒,也只能是在生死两极中展开.每一个生命终将走向死亡.无论一个人有多么强大的能力,他始终无法完全掌握自己的生命,无法随心所欲的获得幸福与自由,随时可能会遭受到灾难与挫折.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生命过程与生命特征,有着理性认识的人类,不能不产生一种对生命死亡的恐惧与对生命的思考.彝族民众在《彝族古歌》中对生命的思考表现在对万物的源头的寻思,以及对灵魂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以寻找自然原野在风景园林推动人类健康中的源头 与基本作用,以及基于原野旷奥空间、建立风景感应健康世界 的“元素周期表”为目标,尝试以风景旷奥空间感受及其测度 为主线,探寻自然原始空间环境的健康与疗愈作用。追溯分析 了“景分内外”“景分旷奥”“主客合一”的中国风景源头; 回顾了风景旷奥理论的研究进程,从空间环境促进生命健康出 发,探讨了风景旷奥的健康作用,提出并分析了空旷型、奥秘 型和复合型3种原野的旷奥感受特征及其在生理、心理和精神3 个层面上对于人类健康的作用,揭示了原野旷奥感应对于人类 健康与疗愈的积极作用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人是有“私”心的.这里的“私”不是指恶性的私,而是说的一种“本能”,如其它动物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之初”本无所谓“善”与“恶”或“私”.倘一旦有了思想,则必然向非本能的公、私二级分化——具有杜会意义的“公”与“私”,这种“私”就有可能是恶性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以早期还原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仅仅反映了动物性的本能需求而忽视了人类的社会性;因此,它不仅无法揭示无形的手来自何处以及如何运作,也无法根本上理解囚徒困境与现实相悖的现象。相反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则以新近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将人类基于动物性的本能目的和基于社会性的实现手段结合起来;因此,它可以更好地挖掘无形的手是如何运作而实现社会协调,从而是比经济人假设更合理、有效的人性抽象。  相似文献   

20.
郭晔 《当代财经》2006,(6):9-12
本文从“可持续增长”的视角,以“福利经济学”、“幸福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阐述了“生命经济”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当前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路径——发展“生命经济”,更确切地说是以“人的生命”为本替代以“资”为本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