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重大国际会议等外交事件的旅游地空间生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人-地系统视阈与空间生产议题相结合,探究了重大外交事件的旅游地空间生产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重大外交事件的旅游地空间生产效应包括"点-线-面"要素组合、"极核-轴线-网络"结构生长、"事件-旅游-城市"功能拓展、"全球-地方"尺度转换,政府、市场、社会的互动在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的集成中推动着旅游地空间生产力与空间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演变。  相似文献   

2.
"黑色旅游"在实践中正从边缘化向典型化发展.在对"黑色旅游"概念界定、发展历程及发生机制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黑色旅游"不仅指"黑色旅游资源",而更是一种旅游项目开发模式.针对青木川古镇震前震后旅游市场的变化分析,提出以"黑色旅游"为主题,按照配色组合理念有效整合其自然、民俗和历史文化等资源,并针对性地就震后古镇黑色旅游项目系列进行设计.通过这一项目开发模式在青木川的实践运用,得出了"黑色旅游"必须走"配色组合"之路,才能真正有效促进旅游地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旅游活动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旅游地本质上是为旅游者提供一个文化空间。从旅游地文化的空间研究转向空间的文化研究,并厘清旅游地文化空间的内涵及其演化机理,寻求旅游地的文化发展规律,有助于解决旅游规划与开发中"造文化、造景观"的困境。基于空间生产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及旅游地文化空间的活态性,旅游地文化空间的时间和功能演化是由原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空间演变为服务于旅游发展的生产与生活空间的过程。旅游地文化空间在形态上,则表现为文化节点、文化轴线、文化场、文化域面等基本空间形态的形成与演化。文化场作为最为重要的空间形态,它是旅游地进行生产、生活与服务的真实场景,体现了人与旅游景观的社会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给旅游地带来的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日益明显,这些影响较长时期作用于旅游地居民,引起旅游地居民相应的心理体验和态度反应,形成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旅游地居民的支持与否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旅游地的开发、规划与管理具有深刻的影响力。文章对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感知影响因素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试论旅游地的中心结构:以桂东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刚 《经济地理》1996,16(2):105-109
试论旅游地的中心结构──以桂东北地区为例林刚(桂林工学院经济管理与旅游系541004)不同地方的旅游地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地理区位的关系构成了一定的空间联系,认清区域旅游地的空间结构及某一旅游地在空间结构中的位置,对旅游地旅游开发的目标定位及旅游业的...  相似文献   

6.
应用定量分析手段,比较不同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差异,深入探讨影响不同旅游地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感知因子。通过对九寨沟、庐山和周庄三个旅游地居民的访谈调查,运用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九寨沟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整体评价更好,更支持旅游业发展;周庄居民对旅游开发的经济收益和成本感知相对较弱,而对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感知相对较强。回归方程揭示居民对社区的情感依赖以及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正面感知是居民支持旅游发展最稳定、最重要的因素。居民感知与态度可以看作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示器,今后应逐步建立基于居民感知与态度的旅游地管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旅游产业链延伸视角的县域旅游地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磊  夏鑫  全华 《经济地理》2011,31(5):874-880
旅游产业链延伸主要通过对县域旅游地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以及县域旅游系统开发的整体协调两方面影响县域旅游地的演化发展。因此,在分析旅游产业链延伸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分别从旅游产业链延伸对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县域旅游系统开发与县域旅游产业结构演变三个方面的影响作用来研究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县域旅游地演化二者之间相互耦合的内在关系,以期为县域旅游地的演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旅游地的旅游开发,带来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旅游地当地居民价值观念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特色地域文化的变异及消亡。立足于旅游开发行为,讨论其影响特色地域文化变异的风险机理以及地域文化变异对旅游开发所能起到的反作用;并以嵩山文化圈的某些文化特质的变迁发展与变异消亡为例,建议旅游开发行为应当提升开发理念水平、主动承担社会文化责任并受到相应地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9.
旅游地空间关系的生态学解释--以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为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董雪旺 《经济地理》2004,24(1):110-114
将生态学的种群间关系理论引入到旅游研究中,总结出旅游地空间关系的基本类型,即竞争、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寄生。在深入分析各种类型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得出了若干有实践意义的基本结论:一是旅游地之间的竞争是福祸相倚的,应当采取各种规划和管理手段限制过度的和恶性的竞争,而鼓励适度的和良性的竞争;二是旅游地空间关系的各种基本类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特性为区域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三是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时,应该综合考虑本地与其它旅游地的相互关系,从而做到准确定位,并进一步趋利避害或化害为利。最后,运用这一理论对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溶洞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特点的定量研究--以浙江瑶琳洞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睿  应菊英  章珠娥 《经济地理》2004,24(5):683-687
以瑶琳洞历年的游客量为基础,结合国内其它溶洞的年游客量变化情况,定量探讨了溶洞型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特点,结果发现以瑶琳洞为代表的溶洞型旅游地生命周期表现出如下特点:①自开发后直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游客量往往在正式开放后第3-4年达到最大值;②由发展阶段直接进入衰落阶段,没有巩固与停滞阶段;③经过一段时期的快速衰落后,年游客量将逐渐趋于稳定。最后,分析了影响溶洞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素,并提出了溶洞型旅游地开发、经营的若干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化旅游:震后四川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辉 《经济研究导刊》2008,(15):184-185
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新建一批与地震相关的旅游景点,突出学习和怀念的主题。已经有业内人士指出,应该在四川重灾区建地震博物馆;四川旅游局也有意围绕汶川地震带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线路。地震是灾难,为了减少灾难,我们就应该多从灾难中去吸取教训,学习我们不懂得的知识。比如通过对汶川地震震中原貌、地震断裂带、堰塞湖等的参观和讲解,都能让许多不知地震的人们懂得许多地震的知识和防震的技巧;走进地震博物馆,我们还能缅怀那些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和牺牲的英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灾难旅游”可行性开发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宏霞  苑伟娟 《经济地理》2008,28(4):688-691
灾难旅游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旅游类型,也是国内外旅游学界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开发灾难旅游,成为人们了解自然和认识灾难的窗口,提高人们对灾难预防与应对的意识和能力,并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的统一.文章对灾难旅游的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对其开发作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初步思路框架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军林  陈小连 《经济地理》2011,31(10):1745-1749
旅游灾害是困扰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旅游者最关注的焦点之一。智能旅游系统及其灾害预警与灾害救助平台,即时发布旅游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方面的信息,对旅游防灾意识宣传、旅游灾害监测、旅游灾害预防与提醒以及旅游灾害救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智能旅游灾害预警与灾害救助平台构成特征、技术支撑与架构、服务方式等方面,研究了灾害预警与灾害救助平台技术构成与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生态旅游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生态旅游兴起背景入手,剖析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与本质,归纳了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原则,概述了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实践情况,指出了生态旅游发展美好前景与其研究进展方向。旨在澄清人们对生态旅游的模糊认识,为指导生态旅游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旅游化"--桂林案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朱竑  贾莲莲 《经济地理》2006,26(1):151-155
城市化原本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非农化过程。但随着近年来中国旅游发展中城市自身旅游功能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旅游活动发生,甚至集中在城市,旅游的城市“化”倾向成为一种趋势。在对旅游城市化概念进行全面解析的基础上,指出旅游城市化除了是一种现象外,还是一种旅游活动向城市集聚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城市“旅游化”则是城市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需求,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在功能、设施、标示等方面的主动迎合过程。旅游城市化和城市旅游化是一种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旅游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城市进行相应的“旅游化”建设,而城市的旅游化建设则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旅游城市化的进程。最后以桂林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节事旅游以其巨大的产业带动作用、经济收益大等特点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许多城市甚至各县都开展了节事旅游。张掖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开展一系列节事活动。针对张掖市节庆旅游对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影响效应进行分析,并指出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促进张掖市节庆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族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丁健  彭华 《经济地理》2002,22(1):101-10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少数民族55个,而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民族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活动,是关系是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旅游业有地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影响民族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这些因素是民族特色与民族知名度、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旅游地民族感知形象、有无著名风景点或风景区、空间集聚与竞争、决策者行为、当地居民态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炎陵县的旅游发展现状和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结合交通状况的改变,对炎陵县县域内外的旅游空间结构重新进行判断,提出了“一心,两轴,三组团”,将县域外的旅游空间结构抽象为“十字形”空间布局,按照三种旅游资源类型进行整合,重点打造宗教朝拜、红色爱国、森林生态旅游三类旅游,提升炎陵县的旅游名气,为炎陵县旅游的独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长沙城郊乡村体验旅游的开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宏霞  李培红 《经济地理》2007,27(6):1051-1055
乡村体验旅游开发是乡村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文章立足于乡村体验旅游角度,分析了长沙城郊乡村体验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开发条件,并对产品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