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推进工业绿色增长转型是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基于IPAT分析框架,结合环境规制视角,构建了中国工业污染排放的供给需求模型,进而采用空间随机前沿模型评估了中国2000—2016年的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研究表明:(1)忽略省份间工业SO2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都将高估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效率。(2)受宏观经济波动、工业结构变迁、环境治理政策出台等驱动,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效率可划分为波动上升(2000—2007年)、波动下降(2008—2011年)和稳步上升(2012—2016年)三个阶段。(3)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效率呈明显的聚集连片化的分布特征,到2016年较高效率及高效率省份逐步由东部地区少数省份扩展到东部地区、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的绝大部分省份,资源能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技术积累与创新、区位条件、环境容量、环境规制政策执行力度等的差异是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兼具海洋经济韧性和海洋经济效率两种特质,因此探究海洋经济韧性与海洋经济效率的关系有助于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参考区域经济韧性测度方法,基于海洋经济周期,采用海洋经济核心变量测算2003-2016年11个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韧性;采用SBM模型测算了2001—2016年11个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并对海洋经济韧性和效率之间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03—2016年中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韧性呈现波动趋势,海洋经济系统更易受外在的影响,呈现出不稳定性。此外海洋经济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呈负相关,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中展现出差异化的海洋经济韧性。(2)中国海洋经济整体效率呈现由低效率向高效率波动上升的态势,但是海洋经济效率省际差异较大。此外海洋经济效率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并且与海洋经济周期阶段基本吻合。(3)海洋经济效率的增长态势与海洋经济韧性程度高低呈现正相关,地区海洋经济系统在受到相同冲击时,韧性与效率表现出相同的反应。此外2012年后,海洋经济效率与海洋经济韧性呈现整体向好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刘树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本文所述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有两个含义:第一,改革前后作为两大阶段相比,改革之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进入了新的阶段;第二,与改革后这一阶段已经发生的四次周期波动相比,即将来临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6—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组合赋权和topsis模型对中国沿海11省(区,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运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全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在研究期内呈现波动提升态势,高质量发展能力在沿海各地区间从低水平相近趋向高水平相异,从极化趋向分散;(2)地区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并不断变化,较高水平和高水平地区一直都分别存在于三大海洋经济区中;(3)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在六个维度上都有提高,但不同地区的各高质量发展维度,其能力也各不相同,综合能力高不代表各维度能力均高;(4)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开放包容、绿色低碳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的贡献率较大,而稳定持续和协调共享对其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5.
《经济研究》2021,(1):26-42
本文在探讨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的现实与理论逻辑基础上,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形成测度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讨论由定性分析向定量研究拓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选取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基础经济指标,本文测度了1993—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状况并分阶段对经济发展质量变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93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总体处于逐步提升状态,但各阶段的提升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经济增速变化与经济发展质量变迁并不具有趋同性。在经济增长处于中高速阶段的2013—2018年,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最为快速。从各方面指标贡献看,经济效率与稳定性及经济成果分配指标的贡献率随阶段变化波动较大;人力资本及其分布的贡献率,呈倒U型曲线特征;而自然资源与环境贡献率,则呈U型曲线特征;社会相关指标对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贡献量2013—2018年较前几个阶段有所增大。本研究具有两方面的政策含义:一是中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稳步推进,但潜在的挑战依然较多,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付出努力;二是要加快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转型,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知识阶层崛起,形成有利于广义人力资本形成的消费与创新效率补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经济增长动能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经济增长动能指数,考察其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各省份的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东西差距显著。(2)总体地区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从地区内差距来看,东部地区内差距最大,中部地区内差距最小;从地区间差距来看,东西部地区间差距最大,中西部地区间差距最小;从差距贡献率来看,地区间差距为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较小。(3)我国整体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地区差距出现波动式下降,三大地区均存在两极或多极化现象,中部地区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新时代。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中国经济在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新时代、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22,(1)
以2010—2019年西部11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对各省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协调增长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发现:各省的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增长指数都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发展不均衡。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保持上升趋势,但协调等级都偏低,说明西部科技和教育发展显著滞后于经济高质量增长。科技和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贡献偏低、科技制度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弱和教育投资激励不足是西部各省共同的突出短板。  相似文献   

9.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以2011—2022年1320篇研究成果为样本,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现状以及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在2011—2018年为起步阶段、2018—2020年为逐步上升阶段、2020—2022年为高速增长阶段,但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广泛密切的合作。现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多与数字经济、中小企业以及制造业等关键词结合研究,引用该主题频次较高的期刊具有一定权威性与知名度。在未来,学术界应进一步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实体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0.
曹靖  张文忠 《经济地理》2020,40(2):52-60
文章研究了1990—2017年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情况及经济规模变化情况,并对二者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990—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速度总体呈加快态势,各城市在不同时期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的变化与城市所处发展阶段的变化密切相关。大湾区内城市经济规模多数在广东—港澳范围内排行前列,且位序逐渐攀升,仅有肇庆和澳门在1990—2017年经济规模在广东—港澳范围内排序明显下降。以1990年为基期,至2017年,大湾区整体建设用地与经济规模增长的协同度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有序性不断增强,上升速度2010—2017年期间与之前相比有明显的下降,体现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增长和经济规模增长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各城市间建设用地与经济规模增长的协同度演变差异性十分明显。深圳、珠海、中山三个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规模增长的作用效率在研究期间不断上升,其他多数城市研究期间该效率在2000—2010年期间达到最高,2010—2017年期间均出现明显下降。各城市间产业的发展阶段以及目标定位的不同造成了建设用地和经济规模增长协同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00—2016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进行赋权分析;运用线性加权模型测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方法研究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总体上呈波动趋势,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足是制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②五大维度发展指数曲线波动幅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创新发展指数曲线呈"M"型,协调发展指数曲线呈"N"型,绿色发展指数曲线后期呈"M"型,开放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共享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结构。③"五大"维度耦合协调度波动明显,呈现"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四个阶段,距离优质协调状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核密度估计表明,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呈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发展是动态的,城市群发展的实质就是区域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过程,是一个从布局合理到功能完善再到制度整合的纵深推进过程,以此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程度综合测度指标,对长株潭城市群2003—2015年一体化程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1)2003—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并呈现较为明显的阶段性,一体化综合得分从2003年的0.0754增长到2015年的0.8854;(2)在影响布局一体化因素中,交通设施对其影响最为明显,产业分工指数呈现下降趋势,生态空间指数则增长缓慢;(3)在五大区域流动要素中,人口流动变化幅度较小,货物流动、资金流动、信息流动、技术流动四者上升明显;(4)制度一体化对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影响最大,其中战略协议指数值在2006年增长较为明显,而政策认同指数值在研究期内整体呈现阶梯向上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一今年是世纪之交的一年。研究当前经济形势,不能不对本世纪最后10年的经济运行作一个回顾。90年代我国经济是从对80年代后期一段过热进行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低谷起步的。GDP年增长率从1990年38%谷底,迅速上升到1992年142%的高峰之后,自1993年起平稳回落到1999年的71%,已经连续下降了7年之久。在我国经济增长的11次波动、在改革开放后的4次波动中,这次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时间是最长的一次,平均每年回落1个百分点。对于这7年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应当怎么看?不能一概而论,要划分前后两个阶段来看。前一个阶段是1993年到1996年,针对1992—1993…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1年中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处于短暂上升阶段,之后处在相对稳定状态,2004年以后集中度在波动中明显下降,但2004年以后短暂下降并不能改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集中度的整体上升态势。进一步研究发现,规模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密集度、广告销售比率显著提高了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扩大降低了市场集中度,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与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一种非线性的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运用能值相图对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结果表明,2003—2015年,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更新自然资源、净化废弃物能值和经济社会反馈能值的投入比例存在明显差别,并且三者之间的比例结构在12年间发生了明显变化;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经济社会反馈能值投入大幅度增加,能值产出率下降,海洋生态环境负载压力不断增加,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明显下降。创新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管理模式,不断降低经济社会反馈能值投入占比和净化废弃物的能值投入占比,提高经济社会投入能值的产出效率,是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人口规模、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经验证据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姚从容 《经济地理》2012,32(3):138-145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1971—2008年碳排放数据,探讨中国与典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G8+5)人口规模、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GDP增长,中国碳排放快速增长,人均碳排放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单位GDP碳排放持续降低,但依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利用秩相关系数检验人均GDP与单位GDP碳排放,发现7个发达国家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南非、中国呈显著下降趋势,巴西、印度、墨西哥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显著;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秩相关系数表明,7个发达国家中,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呈显著下降趋势,加拿大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日本、意大利呈显著上升趋势;5个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急剧增加,随着人均GDP增长,人均碳排放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基于此,归纳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变动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探讨了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借助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及各维度指数均表现为波动上升态势,且均呈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衡。(2)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均值呈“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发展趋势,其标准差与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对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且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之间差距持续扩大,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其空间分布不均衡。(3)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发展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主要驱动力;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绿色发展对本市碳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对相邻市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共享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景气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正位于新一轮经济景气的复苏阶段,但复苏基础还不稳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速的小幅波动符合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规律。2013年上半年先行合成指数下滑趋势基本趋稳并出现小幅回升势头,根据先行合成指数平均领先一致合成指数约6~8个月来推算,201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景气有望实现加速回暖复苏。中国经济依然具备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格局和动力,可以适度降低调控政策对于短期内宏观经济小幅波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在前此世界FDI投资额(指受资国、地区的外资流入额)大幅度下降(2001年下降41%、2002年下降13%、2003年下降12%)之后,2004年有了微幅的回升。2004年世界FDI投资额达648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反映了世界FDI对发展中国家、对南欧东欧和对独联体的投资增长额大于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下降额(为此,发达国家的世界FDI流入额经历了2001——2004年四年的衰减期,使发达国家的世界FDI流入额与发展中国家的世界FDI流入额之间的差额缩小到1470亿美元。(见图一)2004年美国是最大的世界FDI受资国,领先于英国、中国和卢森堡(卢森堡是2003年世界FDI的最大受资国)。  相似文献   

20.
二重经济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并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二重经济开放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2002—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考察了二重经济开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出口数量的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不明显,而出口质量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区际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在影响经济增长质量上,出口开放与区际开放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即区际开放强化了出口开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