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语文课在普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本文就高职院校大学语文"遭遇尴尬"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更新观念、选编教材与更新教学方法、学生兴趣培养这三个方面对大学语文课进行改革,从而打开大学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从当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出发,探讨了当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定位、课程设置、学科教材、师资队伍等影响因素,提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以探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课程不仅是一门交际的工具学科,而且更是一门人文学科。大学语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的远期目标,决定了大学语文的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的培养,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如何在大学语文戏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课程是普通高校针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自1978年在高校再次开设这门课程以来已经过去了30多年,大学语文在迎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语文教学应重新定位课程目标,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激发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这门课程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的困境与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曙芳 《铜陵学院学报》2006,5(2):118-119,F0003
在高等学校开设20多年的大学语文课,如今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既有教育功利化追求影响下的认识问题,也有大学语文教学自身的问题;走出大学语文教学的尴尬境地,突出重围,必须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寻找大学语文和现代高等教育的接口,使语文重回大学课堂,成为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大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在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及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存在着地位被轻视,性质不明确等诸多问题;而提高大学语文地位,科学认识其性质,改善教师素质结构,加强多方面改革等,是有效提高我国大学语文教学和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中心,财经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其独特定位:围绕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目标,结合专业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学习现状,突出大学语文自身的独特实用性。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应将实用性作为基础教育和财经专业教育的链接点,以趣味性作为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主线。  相似文献   

8.
钮进生 《生产率系统》2002,(4):42-43,39
本文通过对大学语文学科的追本探源,论述了大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天然联系,认为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己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社会需要人文关怀,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急待提高,笔者拟从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挖掘人文关怀的因素,实现人文学科的人文价值,为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大学语文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这有利于实现教育的核心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公安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是公安教育基础人文教学的主干课程,是公安院校警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围绕开设《大学语文》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大学语文》在公安本科院校人文素质基础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大学语文》实践性教学方法、手段等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改变常态教学模式,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教学策略,开展公安特色实践性研究,为公安本科院校人文素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提供可行性强的警察人文教育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基本的教学方式为前提,结合相关的理论,从大学语文应当注重讲授所涉及中国古代文史哲中的内容和形式,在当今中国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传承性或传承影响的角度切入,论述大学语文的教学,应当使所讲授的内容具有现实应用性的价值,作为其教学的一个导向性,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旨在为提高该课程的授课效果,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在科学技术、网络技术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的今天,大学生深受当代网络文化的影响,从而这也为大学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本文将基于网络文化环境为基础,对大学语文教育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斌 《经济师》2007,(7):154-154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非中文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择其要目,摄其精要,从审美功能、德育功能、认知功能、工具理性四方面论证大学语文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蒋晓光 《经济视角》2012,(2):107-108,87
大学语文课程不再是对中学语文的补课,而应注重对中学语文知识的回应和衔接,是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梳理和激活,是在较高平台上的升华和总结。大学语文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应使学生在古今文学精品的感染熏陶中完成。高职大学语文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其是注重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创新阅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学生因专业等原因,普遍存在人文素质较弱的问题,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大学语文的特点决定了通过它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程的改革,使教师自身素质得以提高并让学生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在财经院校除了具备“陶冶情操,塑造美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功效外,它还应有着独特的功效:有助于用人文的视角看经济;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启发,利于创新;有助于提高汉语实际运用能力;有助于增强经济学科和人文学科的联系。而要想实现以上的几种功能,应该采取以下的措施:转变思想认识;选择一本好的大学语文教材;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体验以生命为依归,生命哲学家对体验内涵的诠释为教育学界开展体验式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例,采用体验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促进生命成长、丰富生命世界,达到知、情、意、行的全面提高,实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现代科技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丰富了大学语文体验的方式和手段,从教学过程上保障了体验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1980年,由匡亚明和徐中玉先生提倡设立大学语文[1],而大学语文作为大学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为了提升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内涵包括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以及人文行为三个方面。然而现代大学的教育机制及其他原因,造成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就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语文课程,特别是大学语文,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素质和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语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上,语文能力包括语言交流能力、文字处理能力、汉字书写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这些都集中反映在汉语应用能力上。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离不开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育。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语文基础不一样,进入大学后语文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致使学生的接受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教学"以问题引导探究,以实践促进参与"的创新教学方式颇受学生的欢迎,"以问题引导探究,以实践促进参与"的创新教学方式对学生综合能力有较大提高,教师的授课方式及个人魅力对学生影响极大,《大学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