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必要性、条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体富 《当代财经》2003,(10):30-34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已经形成,并正在增强。因此,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是鉴于我国经济中尚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应采取渐进式的“淡出”方式,可以把今明两年作为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过渡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应当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在调控目标、调控方式、调控手段和方法组合上进行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2.
王淑英 《经济师》2003,(3):255-256
我国自 1 998年开始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基于实施反周期、实现宏观经济调控需要的相机抉择。四年多来 ,在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鉴于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 ,“十五”期间仍需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但应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方向 ,优化积极财政政策传导机制 ,最大限度地放大财政政策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积极财政政策应适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积极财政政策适时退出和调整的理由。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实行3年多以来,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决不能长期化,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才是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继武  陈淑平 《经济师》1999,(10):79-79,85
去年以来,国家为了应付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采取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人民银行也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当的货币政策,加大基础货币投放力度,金融部门努力调整信贷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在贫困地区,财政状况不好,调控经济能力较小,金融部门信贷资产存量盘活缓慢,增量投入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双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在具体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并不明显。“双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在贫困地区效果不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中国经济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出现的新一轮增长高峰已经过去,政府已经意识到依靠出口导向和以牺牲环境、大量消耗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l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心,牺牲一部分经济增长必是“转型”所付出的代价。我们认同只有经济结构调整到健康的轨道上中国经济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已经成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经济工作的主基调。  相似文献   

6.
苏国友 《发展研究》1999,(12):19-21
当前,中央财政正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旨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这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状况必要的财政政策。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只能是适度积极的,这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解决的只是通货收缩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为保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央政府的职责之一就是充分运用各种经济政策,通过政策影响产生的效应,努力实现宏观经济的理想目标。理想的宏观经济目标是“两高一低”,即高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高就业。财政政策运用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理想的宏观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7.
加大国债政策力度。加大国债政策力度不仅仅是扩张国债规模问题,更主要的是调整国债结构问题。一是调整国债持有人结构,即允许中央银行认购并持有国债。政府向中央银行发行国债,不是采取直接向央行透支和借款的方式,而在公开市场上间接为央行发行国债。如果财政部能专门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发行一定量的国债,一方面让中央银行在国债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使货币政策实施获得更多的市场化手段和更有效的传导机制,另一方面为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二是调整举债主体结构,即在中央的控制下允许地方政府发行适量债券,由地方政府自主安排,重点用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换代。这样既可以减轻中央实施调控的压力,也可增强地方政府的责任,增强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2012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同时经济增长呈平稳减速态势。预计全年GDP同比增长9.4%,cPI同比上涨5.5%。2012年,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将呈现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的小幅“双降”态势。建iK2012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将“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落实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计划中,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自主增长活力,为我国经济进一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将稳健的财政政策重新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其中1.18万亿来自中央政府投资。政府大规模投入用于民生工程、技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财政政策"九五"回顾及"十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体来看,我国“九五”期间实施的是由适度从紧向积极扩张转变的财政政策,本文对这一时期财政政策的基本评价为:(1)“九五”前半期 我国实施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截止到“九五”期末,积极财政政策虽初见成效,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并不稳固;(3)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经济再度滑坡,“十五”期间我国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1.
经济周期波动及其政府宏观调节是与市场经济共生的现象.经典理论形成了低谷和顶峰两极时期的财政对策,但忽视转型期的调控政策.我国新一轮增长拐点时期,将过去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型为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调控的目标、手段、方式都需要发生改变.稳健的财政政策目标应该由单纯追求增长率转变为扩大就业,由类行政的直接调控转变为利用市场对企业施行间接调控,当前财政重点发展农村教育有助于实现经济由短期波动到长期增长的平稳过渡,并由此延长经济增长期.  相似文献   

12.
目前 ,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障碍是有效需求不足 ,为此 ,中央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并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控经济运行。但由于我国经济长期处于“短缺”状态 ,许多宏观政策包括税收政策 ,其目的是防止过渡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引起的通货膨胀。控制投资和消费 ,防止经济过热。本文分析了在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效果不够明显的背景下 ,提出了调整现行税收政策的建议 ,以适应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近期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调整长期建设国债的规模和结构。为了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调整和完善,将由前一阶段侧重政府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更多地转向将积极财政政策与贯彻“五个统筹”、建立正常的政府投资机制和完善税制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一、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调减长期建设国债规模,推进长期建设国债与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并轨,建立稳定的政府投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经勇 《财经研究》2003,29(2):3-7,69
1998年以来,为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政府先后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条件下,其效果还不尽人意。为此,应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确定“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5.
邓伟 《财经研究》2016,(8):40-50
财政政策既要发挥内在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又要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具有与“机会主义”策略一致的内涵。文章将“机会主义”策略融入财政政策规则,对我国财政政策对通胀和产出的调节是否表现出“机会主义”策略进行了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可以概括为:我国财政政策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目标值的关注表现出较强的时变性,且其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依赖于对经济增速中间目标的偏离程度。当经济增速与中间目标的偏离位于区间[-0.95%,2.85%]内时,财政政策将发挥内生的自动稳定器功能,表现出较强的惰性;而当经济增速与其中间目标的偏离位于该区间外时,财政政策则表现出较强的活性,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扩大国债投资规模为特征的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不可能也不应该长期实行下去,在经济形势好转之后,就应当适时退出。这在于它受政府财力和财政风险及一些相关因素的制约,其“淡出”的基本条件是国民经济的增张有了内在动力,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局面得到了扭转。“淡出”的总体思路是:在调控目标、调控方式、调控手段和方法组合上进行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总体上延续了传统的财政政策思路,既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且代价高昂,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变上的努力发生逆转,并导致有增长而无就业等宏观经济问题,这些问题在现实中已经有所体现。促进科学发展的财政政策必须在理念转变的基础上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手段等体系内容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转型期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缓解通货紧缩,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考虑到防范公共风险,积极财政政策应作相应的调整。自2005年起,中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其核心是适度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的规模,并对财政分配结构进行调整。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一五”前期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配合是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基础条件。利用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不同强度的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债务可控三大经济目标有效性的影响,以及财政政策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下行时期,低强度的税收政策与宽松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协调组合能够快速地促进经济恢复,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经济过热时期,高强度的税收政策与紧缩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协调能够有效地稳定物价水平,实现抑制通货膨胀目标;经济平稳时期,高强度的财政支出与紧缩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协调能够实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降低政府债务三大调控目标。因此,应根据不同经济时期的政策目标,调整财政货币政策组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持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合理比重,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以期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贾康 《现代财经》2004,24(10):3-5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应对积极财政政策相机进行调整。积极财政政策和长期建设国债的调整要与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相呼应,政策重点应放在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确立的战略发展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要求方面;积极财政政策应退出一般竞争性、盈利性领域,尽可能发挥市场在这些领域中配置资源的优势;近年长期建设国债资金投入应保持必要的政策连续性;长期建设国债的政策调整应当和税收政策的调整相互呼应,协同配合,合理发挥多种财政政策手段的有机组合,培养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我国的财政政策应当在总量适当收缩的同时.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