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全国上下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献计献策,温家宝总理承诺5年内取消农业税,有的地方提出两三年内取消农业税,在基层干部和农民中引起强烈反响。笔者在江苏苏北农村进行了调查,概括起来农民有“五盼”:一盼农业税下降,农业费不要涨。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将农民负担纳入了法制化轨道。而今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盼望也要依法收费,农民的其他合理负担费用千万不要涨。农民认为,如果降低或取消农业税后再增加其他收费,倒不如不取消农业税,毕竟农业税税票要比收费收据硬气。农民盼望仍按原负担卡降税收…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逐步加快,现行的农业税制与其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障碍。改革现行的农业税制,应该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把农业税制纳入公共财政框架,融入城乡一体化格局,并在逐步减轻农业税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上,根据统一税法、公平税负、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总体目标,为新型农业税制的出台疏通渠道、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3.
中国入世要给农民"国民待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城乡在税费负担等方面差别很大,入世后,应借用国际经贸的概念,让农民在经济,民事权利方面能与城市居民和外国人一样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这是入世后的法制要求,也是各方面紧迫的形势需要。其措施有废除农业税与农业特产税,改征增值税与所得税;废除“三提五统”等不合理的收费;加速户籍制度改革等。  相似文献   

4.
从2006年1月1日起取消农业税后,农民摆脱了历时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农民负担降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低点,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农业税的取消对推动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后农业税”时代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本文重点讨论的就是“后农业税”时代的县乡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5.
取消农业税后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与增收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树兰 《经济论坛》2007,(6):116-118
农业税作为国家的重要税种,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作为纳税人为此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针对农民增收难、农民负担重的突出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减负的政策措施。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政策,这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农业税取消后,农民可自行支配用于交纳农业税的那部分资金,农民的生活无疑会得到一定改善。在某种程度上讲,取消农业税可以再次调动农民积极性,使农民可以更自由、自主地选择和从事他们的增收行为。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我国农民每年减负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人均减负120元左右。但是取消农业税并不意味着农民收入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农民增收难的趋势仍然存在。取消农业税的作用对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持续增收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6.
中国从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农业税等,标志着我国农村进入了“后农业税时代”。为了研究免征农业税后湘西州农民面临的负担问题,笔者特对湘西州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从农民负担的显性和隐性表现问题入手,把问题归纳出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婧 《时代经贸》2010,(4):202-203
农业税是我国最古老的税种,从春秋时期鲁宣公15年(公元前594年)的“初税亩”制度开始,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2006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我国农村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无疑给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本文结合有关农业税演变始末的文献,论述农业税的演进历史,可以看出取消农业税是历史的必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姜文 《时代经贸》2007,5(10Z):234-235
2004年1月,中央下发关于农业的第六个“一号文件”,全面落实免征农业税政策,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正式废止已实行48年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生效。从此,中国进入了无农业税时代。辽宁省建平县从2004年起全部免征农业税,本文从其试点工作情况入手,分析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乡镇财政困境的建议,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红梅 《经济师》2005,(2):263-263
受现行体制的影响和制约 ,减免农业税只增加了对农民、农村和农业的“施惠”力度 ,对解决“三农”问题来说 ,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还未触及到根本性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就必须在体制上实行深层次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农业税坐收”现象是指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减免的农业税由同级财政部门提退库退到同级征收部门农业税待解存款帐户上 ,尚未将此减免款通过银行汇减到乡、村 ,每一农户纳税人 ,而是直接又缴回财政部门。这样提前完成了部分农业税任务 ,确保完成财政收入。然后 ,征收部门再将减免指标 ,分配到乡、村 ,再由村委会分解到每一农户纳税人。与此同时又由征收部门或征收所按所减免的指标 ,以村开具农业税完税证。由于农业税减免原则是先征后减。因此 ,所减免款本属于上年度的 ,却在下年度减免 ,自然所开完税证上“征收回”农业税就抵顶下年度农业税…  相似文献   

11.
农村税费改革的目标是不断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并为取消农业税作铺垫。一是税费种类趋简,从合并税种到取消部分税费种类,并不只是减少税费种类的量,其实质还在于减少税费额的量。二是税费总额趋少,逐步减少包括农业税在内的各种税费的数额,是政府在这几年农村改革中越来越清晰的思路。取消农业税之后,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大平台,调动更多方面的积极性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认真把握好“一事一议”的民主实施、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是进一步要做好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经济》2006,(6):6-6
红五月,涨涨涨。看来看去,都是“利好”:股权分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政策利好”;QFII与地下热钱入市,“资金利好”;就连一向被视为利空的扩容,新股IPO第一单,也被解读为“供给利好”——“优质新股上市,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3.
第一步改革:现行改法。即去掉“三提五统”和各种乱七八糟的集资、收费和基金,实行以农业税及其附加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本框架的税费制度。这里强调两点:(1)这一步改革十分必要。它力图通过减项、压量、治乱、规范,达到减轻并长期稳定农民负担的目的;通过“减负、规范、稳定”机制的“倒逼”,迫使农村上层建筑领域推进改革。(2)这一步改革不求绝对最好,但求相对最佳。笔者以为,目前的农村税费改革方案已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尽管这样一来就不免“不解渴”和有些“烦琐”。 第二步改革:减免税费。可概括为:在规范税费  相似文献   

14.
对免征农业税后县乡财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免征农业税后的县乡财政状况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逐步改革农村税费制度。2000年,中央下发了《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农村税费改革首先在安徽省全省范围内推开,接着其他省份开始选择部分地区进行试点。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通过清费正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遏制了农村“三乱”现象。2004年,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税费改革力度,取消了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并明确提出五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2005年宣布取消牧业税,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扩大为28个,2006年宣布…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初我国农业税的全面取消标志着我国“以农养政”的时代的结束,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本来困难的县乡基层政府财政雪上加霜。因此,如何解决农业税取消给县乡财政困难带来的新问题显得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贵州省绥阳县县乡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和基层政府的财政努力。  相似文献   

16.
张真 《经济问题》2005,(2):55-57
围绕“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在吸收对“三农”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三农”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解决“三农”问题,既要通盘考虑,更要重点突破。具体是:突破农村问题的重点是推进农村市场化改革;突破农业问题的重点是走以农业产业化为实现形式的工业化道路;突破农民问题的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虽有所增加,但从总体上看增长缓慢,不仅农民收入的绝对值较低,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尤其是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减缓势头。对此,中央把“少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使农业税减免的幅度和地域范围逐渐扩大。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更是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999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干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这一政策宣布,引起了各界的普遍关注。下面结合相关数据对政策效果作以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世纪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三农”问题仍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的核心问题,造成“三农”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固化、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财政投入不足和农民整体素质较低等。要采取综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文霞 《经济导刊》2009,(11):23-24
“绿色”理念是人类在对环境问题进行认识和思考中产生的.“绿色”理念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浅绿色”理念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它促进了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各国环保组织的建立和环境运动的全民化。“深绿色”理念是对“浅绿色”理念认识的深化,深绿色的环境观念洞察到环境问题的病因藏匿于工业文明的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之中.  相似文献   

20.
樊荣强 《新经济》2004,(2):36-42
谈“沙县小吃”这个话题,可能有不少人会表示不屑,觉得一个小吃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况“沙县小吃”的名声并不怎么响亮。但是,如果你知道仅仅在近几年,由沙县政府推动,沙县的农民在全国各地开了超过1万间沙县小吃店,每年有差不多4亿元的收入,解决了3万多农民的就业问题,相信你就会有点认同“沙县小吃”并不简单的说法。“沙县小吃”当然涉及到吃,但我们关注它的角度不是一般的吃,而是中国农民的吃饭问题,也即是在中国农村不断转型以及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个所谓“三农问题”,应当如何突破的问题。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高度评价“沙县小吃”的现实价值。我们认为,它既是一种“三农问题”的解决之道,也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策略,还是一种地区营销的经典案例,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象征和一个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