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最优货币量准则最早由弗里德曼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弗里德曼的理论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争议,查理和科雷亚等系统地证明了该准则的最优性,费尔普斯等一批经济学家则对此持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近些年来国外围绕最优货币量准则的微观约束条件、最优货币准则中的动态时间不一致性问题、货币增长路径问题、开放经济条件下最优货币准则问题以及最优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估算问题等方面,对最优货币量准则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包括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其中费雪现金交易方程式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是早期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代表。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建立货币需求函数M=L1(Y)+L2(r)=ky—hr。该函数表明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需求理论放弃了传统货币需求理论中将货币需求看成是常数的做法,认为货币供给是最重要的政策变量。  相似文献   

3.
规则行事、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机抉择带来的动态不一致性 ,使得规则行事在货币政策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泰勒规则描述的是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线性关系 ,其隐含的理论基础是弗里德曼规则和货币当局的最优化行为。泰勒规则的实施受限于政策目标及有关金融制度。由于利率的非市场化形成机制和现行的传导机制 ,泰勒规则在同阶段无法应用于中国的货币实践  相似文献   

4.
货币学派在分析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时,一个内含的假定就是货币供给是外生给定的;凯恩斯学派则提出了内生货币供应理论。作为流动偏好的存量分析,凯恩斯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意义和货币与其他资产的关系以及资产的流动性;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是流量分析的一个特例,虽然它引入了凯恩斯的存量分析或"资产选择",但他把这种存量与流量的同时均衡的基础建立在新古典生产函数和中央银行外生的货币供给之上,这导致其理论的重大缺陷。对于以上问题的研究,要在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框架下,采用存量和流量相结合的方法,坚持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一体化的分析思路,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通货膨胀原因问题上,凯恩斯更强调需求因素。弗里德曼更强调货币的直接作用,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不能很好解释,货币主义认为这是推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结果,人为地破坏了自由市场机制的作用。货币学派主张取消或简化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财政调节措施,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货币当局根据经济增长的速度长期地、稳定地增加货币供应。在依靠增加货币发行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这一点上,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是有一定共通性的。我国目前出现的物价普遍上涨情况与我国近年大量发行货币有直接关系。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在对待通货膨胀问题上的理论分歧,联系我国自身经济的复杂性,深入分析货币供求与商品供求之间的内在联系,优化宏观调控政策,保证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经济导刊》2006,(12):10-10
2006年11月16日,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去世,享年94岁。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在得知消息后说:“弗里德曼的思想对现代货币经济理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无法估量。在经济学家中无人出其右。”  相似文献   

7.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所包含的经济哲学思想和方法论事实上就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作为当代自由主义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 ,其产生、发展都深受证伪主义的影响。证伪主义的思想准则就是弗里德曼的方法论立场 ,波普尔关于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思想中对机械决定论和完全因果观的批判、对于忽视风险的、可完全执行计划的否定与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和经济自由哲学密切相关并相通 ;经济证伪原则引导着弗里德曼及相关研究者对于货币需求函数假说的深化、批判和反驳 ;波普尔证伪主义的自由思想和批判精神今天仍不失其智慧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子联 《金融评论》2010,2(2):83-90
最优货币状况指数是以最优货币政策下所选择的各政策工具的实施力度之比作为相应权重而构建的货币状况指数。基于这个定义,本文构建了最优货币状况指数,分析了它在货币政策评估上的应用,得出几点主要结论:首先,不同于一般货币状况指数,最优货币状况指数除受原指数中相关参数的组合影响外,还受政策目标变量实际值与目标值偏离额的影响。其次,最优货币状况指数可以作为衡量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判断标准。再次,汇率和信贷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其在政策目标中的相对干预力度决定了名义或实际货币状况指数权重下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货币政策理论中,货币政策规则是一个相当重要和前沿的研究课题。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所要处理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保证时间的一致性,从而使得货币政策不应该有通货膨胀的偏差。长期以来,经济学界一直存在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论和规则论(Fischer,1990)。20世纪70、80年代,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崛起,批评了凯恩斯主义者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认为最优货币政策是保持一个比率,使得名义利息率降至为零。而要保持这样一个比率,就需要钉住货币发行量,实行单一的货币供给规则,这样才能达到帕累托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就是著名的“弗里德曼规则”(也称F一规则)。布洛克(Brock,19r75)用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money inutility—function model)、Lucas和Stokey(1983)利用货币一信贷的现金先期约束模型(c认)都证明了弗里德曼规则是成立的。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使中央银行的决策者不受政治决策的影响,往往能更好地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时间一致性(Barro&Gordon,1983a;1983b)。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金融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货币存量的精确度量越来越不可能,这时单一货币规则所赖以存在的基础遭到严重的削弱。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正> 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教授讲“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一著名论断只是研究通货膨胀的起点。此论断有两点意义:第一,它强调了货币学派重视货币作用的倾向性(轻视财政作用);第二,它重申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假定货币需求是相对稳定的,这里讲的是通货膨胀是由货币的超量供给而造成的。弗里德曼的这一论断中既没有讲货币超发行的原因,也没讲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而货币超发行的原因及从货币发出到发生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应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本文就我国新修订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美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增强对非货币性交易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加强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烜 《时代经贸》2010,(6):203-204
公司利润质量关系到股东、债权人、政策管理部门、公司管理人等的利益,它是了解企业获利能力强弱、预测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判断企业价值大小的重要指标。2007年新准则实施以来,新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对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特别是利润质量分析思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在新的准则体系下改进利润质量分析方法,使报表使用者的得到更加有效的利润信息并做出科学的决策将是本文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货币理论的研究主要从货币需求分析出发,形成了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后凯恩斯主义货币模型、弗里德曼货币函数等一系列经典理论模式.但是,这些研究模型中,持有可带来收益的金融资产都是无收益货币的负相关因素.至于是否需要有一部分货币专门用来服务金融资产,至少迄今为止,尚无这方面系统的科学论证.文章提出的货币分解理论,试图从理论上对该问题加以探讨.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多重职能.因而表面同质的货币必然有着内部的异质分工,这是货币分解的基本逻辑.文章采用货币供给侧分解方法,按照货币的流向把政府发行的货币分为流入实体经济的货币和流入虚拟经济的货币;实体经济货币包括交易货币和交易准备货币,虚拟经济货币包括储蓄货币和金融市场货币.在货币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这四个组成部分的货币数量随着货币需求动机的不同而有着动态变化,这样就引入了货币流动的动力机制.货币分解理论揭示了货币存量与流量的相对含义,涉及政府、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外部门等市场参与者,同时也与股票、债券和衍生品等市场发生联系——传统货币理论是这一理论的特殊情况,能够涵盖现有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并较全面地解释了"中国流动性之谜",可以成为货币理论的统一分析框架.该理论对现实经济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对正确认识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是分析和说明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之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如何诱发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导致宏观经济总量发生变化的一整套机制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如何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影响经济的手段和渠道。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调控政策,货币当局必须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在实体经济中的传导途径。近年来为治理通货紧缩,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甚至出现了政策效应递减。①对此,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15.
货币危机理论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杨会臣 《技术经济》2006,25(4):80-82
货币危机理论主要研究货币危机得以爆发的动因和根源、危机的特点、以及危机防范措施。自克鲁格曼(1979)以来,货币危机理论经历了两代的发展,第一代理论将危机根源归咎于政策非一致性,而第二代理论则认为危机是由汇率预期的自我实现性所致。莫瑞斯和金(1998)考察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货币危机问题,构建了基于全局博弈的货币危机理论,深入分析货币危机的微观逻辑,从而开辟了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从统计学和货币理论形成的交叉的角度,本文着重分析了MFS(货币与金融统计)之货币统计框架下的广义货币的概念、给出了广义货币发行者的验判准则并回答了中央政府是否为广义货币发行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与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理论内容丰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他们的通货膨胀理论,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得出几点启示:一是寻找稳健的货币“蓄水池”;二是稳定减缓政府支出,控制货币投放量;三是完善资本品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实施西部大开发六年来的政策效应,包括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实施的效应进行了评价,进而得出结论,短期的需求政策如政策倾斜和优惠只能解决短期的需求问题,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要用长期的供给政策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最优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新古典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内,建立一个带有资本累积的世代交叠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托宾效应总是具有可行性,弗里德曼规则反而是次优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心仍然是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货币扩张来促进真实和名义GDP增长.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中工具主义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为工具主义学说,在西方"滞涨"背景下产生,核心思想是强调经济理论本身只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一种预测经济事实的工具。为进一步理解工具主义方法论,介绍了萨缪尔森的"操作主义"与弗里德曼的"工具主义"之争,工具主义方法论在弗里德曼"单一货币规则"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经济思想中的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