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自2002年11月5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媒体上对于QFII各种猜测与评论不绝于耳,大家普遍认为:QFII稳定市场,它将抑制炒作,降低中国股市的换手率与市盈率。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台湾的经验也可以说明这一点。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呢?本文是一篇针对QFII的比较深入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QFII对台湾股市的影响,结果发现:QFII并没有引起台湾股市市盈率和换手率的任何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全球经济联系紧密,中国又加入WTO的历史之交,证券市场也开始尝试一个全新的国际化进程,首当其冲的便是推行QFⅡ制度。对于这个2002年底才出台的制度,很多国内的投资者还不是很熟悉,也不太了解QFⅡ到底为中国的股市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高换手率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股市相比于国外股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换手率很高,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特征是重要的成因。股市换手率的中外比较换手率(Turnover Ratio)是一定时期内股市总成交股数与总流通股数的比率,或一定时期内股市总成交金额与总流通市值的比率。它用于说明股市中股票交易的频繁程度,也可作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市"政策效应"新特征--来自QFⅡ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股市历来对政策具有强烈的敏感性.本文以"QFⅡ出台会引起股市短期内强烈波动"为假设,通过构建QFⅡ指数时间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干预分析模型和ARCH族模型检验,并没有发现预期的市场反应.在此基础上,作者从横向和纵向细分了股市各期"利好"政策,提出"中国股市‘政策效应'逐步减弱"和"‘政策效应'激发条件发生改变"的结论,并据此拟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中国股市市盈率的宏观因素,计算出了中国股市理论市盈率水平,同时结合实际市盈率检验了市盈率指标在股市投资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中国股市市盈率受利率因素的影响最大,其理论均值在32倍左右,利用理论市盈率和实际市盈率的偏差对上证指数的走势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让QFII抬抬轿     
且不说当前的股市是不是底.A股如果是底,让QFⅡ"抄",还是我们自己"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沪深300为研究样本,选择2010-2012期间的数据,以股票收益率为因变量,以股票票价格、市盈率、成交量和换手率为自变量,运用APT(套利定价理论),建立APM(套利定价模型),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检验APT的每个因素与股票收益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收盘价、市盈率、成交量和换手率与股票收益率存在线性关系,希望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股票市场高市盈率的制度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股票市盈率反映了投资者取得上市公司单位收益所支付的价格。由于股票代表的财富从实物供给量上是一定的,市盈率越高,投资者支付的价格越高,股价代表的虚拟资产与实物资产间的膨胀泡沫也就越多。泡沫的增加意味着风险的累积,当这种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产生股市动荡。所以一个市场整体的市盈率颇受投资者和管理层的关注。根据1997年年报披露的信息,我国M级市场在年报调整前的平均市盈率为45.25倍,经调整后的平均市盈率为35.24倍。与酉方成熟的股市相比(1997年美国股市市盈率为18.75倍,英国为16.46倍),我国股市…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股市展开了大讨论,股市泡沫问题是这次讨论的焦点之一。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达50多倍,同美国股市20~30倍的市盈率相比太高,股市的泡沫问题相当严重。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同当初日本股市近90倍的市盈率相比并不高,股市泡沫问题不严重。可以看出,虽然观点不同,但二者都把市盈率作为判断股市是否有泡沫的标准。我认为,用国外通用的市盈率作为判断中国股市是否有泡沫的标准,忽略了当前中国股市的特殊情况。 国外通用的市盈率计算方法有两种:价格收益比率和…  相似文献   

10.
QFII制度是新兴证券市场绕开本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难题而采取的、先行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是我国加大引进外资力度的创新举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然而这一制度实施两年来没有多大成效,原因是一些证券分析师劝说投资者“离场观望”,理由是“老外”追求“低市盈率”,而与发达国家股市相比,中国股市“市盈率偏高”,所以断言中国股市会“自由落体”到“与国际接轨水平”。笔者认为对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市盈率偏高”论,必须给以批驳,以维护中国股市稳定和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引入QFII可能产生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帆 《资本市场》2002,(9):47-49
<正> QFⅡ(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即合格的国外机构投资者,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和本币还未完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外国投资者只有在某些方面如注册资本数量、财务状况、经营期限、是否有违规违纪记录等符合一定条件后,才会被管理层允许进入资本市场。 QFⅡ进入一国资本市场后,不仅会带来国外资金和成熟的投资理念,也会对整个经济体系的深层次运行产生深远影响,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成长,但是,引入QFⅡ也会对国内资本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从而干扰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本文将在充分分析引入QFⅡ所可能诱发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而有效的对策。引入QFⅡ后,我们认为它将对国内资本市场形成下列冲击: 股价波动幅度将增大当允许国外机构投资者有条件地自由进出本国股市后,则国内股市除了受到封闭经济条件下内生的通胀率、利率、经济增长率、财政收支状况、公司经营业绩和股利分配等等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许多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QFⅡ)制度是在货币未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实施的,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制度。本将我国和典型的新兴市场国家(地区)实施的QFⅡ制度以及QFⅡ的投资行为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从中分析了我国QFⅡ制度框架的特点以及QFⅡ在中国的投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如何看待市盈率的高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发达或成熟的西方证券市场比较,可以说我们的流通股市盈率太高,而非流通股的市盈率太低流通股市盈率是否在合理的范围,是判断投资者是否成熟、股市是否完善或是否正常的非常重要的标准,我国股市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恐怕与政策制度方面不重视市盈率标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市市盈率分布特征及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对市盈率的内涵、计算方法、区间确定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剖解 ,针对中国股市流通股、非流通股并存等特征 ,对市盈率在中国股市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股市市盈率分布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 ,认为目前沪深股市泡沫成份已较少 ,市盈率在合理区间之内 ,中国股市具有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QFⅡ制度引入中国境内证券市场,QFⅡ业务流程对境内券商的订单模式和交易系统提出了新的业务需求。本文通过研究境内证券市场的现状和FIX协议规范,提出了三阶段发展的QFⅡ订单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确的理解市盈率的含义,完整的运用市盈率的规则,准确的使用市盈率的计算方法,才能对股市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也就对股市的大势判断及现实表象的洞察不至于发生偏差。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影响下QFⅡ投资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兴证券市场渐进式对外开放过程中的过渡模式,QFⅡ着重基本面分析、重视上市公司分红、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引导价值投资理念与市场投资行为、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金融危机后全球证券市场纷纷受到很大冲击,QFⅡ投资状况、投资行为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金融危机下。尽管QFⅡ仍然遵循其价值投资的主流理念,但在行业配置上QFⅡ开始更多选择非周期行业和热点行业股票,并更QFⅡ注重股票的成长性。  相似文献   

18.
林文俏  刘新华 《经济师》2001,(8):139-140
在今春理论界进行的股市大辩论中,市盈率是争论的焦点问题。如何评价市盈率在股票投资分析中的作用?怎样看等当前我国股市的高市盈率?本文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新兴证券市场市盈率问题的统计研究田皓市盈率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和管理层据以调控股市的重要参考指标。科学地界定市盈率及其变化,是对证券市场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内容,也是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的基础。然而,由于市盈率的统计方法上的固有缺陷及近年来忽视对新兴证券市...  相似文献   

20.
近一段时间,从证券界到理论界,对如何看待我国股市市盈率的高低以及它与股市风险的关系,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笔者想更多地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1.评价股市市盈率的高低,应与上市公司的收益增长速度以及宏观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相联系来作判断市盈率是一个静态指标,它是股票市价与该股票上年每股净收益之比。如果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快于其股份的增加,则高企的市盈率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降下来。股市箴言云“买股票就是买未来”,道理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