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区域管理—地理人才大有作为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俊杰 《经济地理》1998,18(2):97-101
本文从分析区域管理人才需求及地理人才素质着手.提出了区域科学管理的必要性.得出地理人才所具备的区域观念、综合分析能力在区域管理工作方而可发挥其优势.并提出有关区域管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研究》2012,(1):257
<正>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决定于2012年6月16日~17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主题为"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学术研讨会。财经研究所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将特邀国内外区域科学、城市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及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在城市与区域管理一线的政府官员共同探讨,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区域科学研究,促进我国城市群经济的协调发展。会议主题:2012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暨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一、区域现代化的基本涵义 现代化理论和区域科学的研究涉及众多学科,表现出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特征。对于现代化的研究,我们还必须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探索与研究区域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研究》2012,(8):259-260
<正>7月3日~6日第12届太平洋国际区域科学协会(PRSCO)夏季年会暨第4届中国——国际区域科学协会(RSAI)"区域科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议由太平洋国际区域科学协会(PRSCO)、国际区域科学协会(RSAI)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将社会信息化建设作为区域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不仅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选择,也是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结合区域性的地级城市浙江丽水市的信息化建设实践,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区域科学发展的社会信息化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简要指出测绘学科和仪器学科之间的精度概念的不一致问题,测绘学科中存在的对测量平差成果的滥用问题.测绘学科中存在的对系统误差的片面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志强  席强敏 《经济研究》2019,54(4):199-203
<正>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学科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及分析框架,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和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牵头,联合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兰州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中山大学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了"中国区域经济学者论坛"。本论坛旨在为中国区域经济学领域的优秀成果与前沿研究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分享平台。2019年3月  相似文献   

8.
如何从建筑经济角度研究建筑产品和建筑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建筑经济学科的角度出发,将建筑产品和建筑生产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归纳。结合当前建筑行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特点,指出了其中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末,欧、美各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普遍陷入困境,受依附学派区域发展理论的影响,许多研究发展和城市问题的学者逐渐激进化。法、英、美等国又相继产生了新型激进区域科学。20世纪70、80年代,这两派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其同演绎了激进区域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运行的。研究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就是研究箕客观运行规律。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大体分物理学理论、生态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区域科学理论等四个方面。其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蜜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目标对象的相似性及理论观点上的互相借鉴使得其特殊性渐渐模糊起来。为此,文章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研究组分、研究内容层次、哲学思维等三个方面分析两者间的差异。在研究组分上,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研究可分为经济地理学独有部分(经济活动的地理基础、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区域经济学独有部分(区域专业化、产业集聚等)和两学科共有部分(经济活动区位、经济空间相互作用等);在研究内容上,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理圈层间的关系,重点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在地表的投影,区域经济学研究经济圈层内不同经济体间的关系;在哲学思维上,经济地理学以归纳为主,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而区域经济学以演绎和数学推理为主,强调经济效果的最优化。以上分析有助于理清两学科间的实质差异,从而在相互学习中促进两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才 《经济地理》2008,28(6):918-922
学科的性质与任务是任何学科发展首先面临的,也是经常关注的问题。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学科的发展必须继承地域性、综合性与地域综合思想的地理学传统。区域经济地理学又是地理学中非常年轻而又与经济学交叉的学科,一是说明这门学科富有活力,面对当今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发展活力很大;二是要在学科交叉渗透过程中,搞清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方向)的联系与区别,以便更自觉地发展地理科学。在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引进、消化与吸收的关系和学科建设与参与实践关系。文本对"新经济地理学"进行了评析,认为"新经济地理学"是主流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方向)的新发展,但不是主流经济地理学的新发展。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与模型和一些新的概念有理论指导与借鉴意义,但须经过消化、吸收、改造,使它变为地理学的理论内容方有意义。学科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以之立足于世界科学之林;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增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发展与培养人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转型时期中国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任何区域在经济、社会大转型时期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在转型时期共同研究的热点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全面进入社会、经济大转型时期,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研究成为目前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在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探索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的创新并将其指导我国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实践,是学界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4.
韩增林  狄乾斌  单良 《经济地理》2011,31(4):536-540
海洋经济地理研究尚处于形成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较为清晰的理论框架与研究脉络。基于目前相关研究成果与学科进展,对多年来海洋经济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进行梳理,系统总结海洋经济地理研究的相关进展及其国内外研究动态,并结合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要求,提出未来学科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金融空间系统变化包括金融服务地理变化和金融资产地理变化.以省级行政区为地域单元,利用HI、HH指数和区域银行网点、银行资产与经济总量的地理联系率,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银行业空间系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网点份额显著上升,北京、上海在国有银行地理格局中的地位迅速提升,中部六省明显下降;网点空间分布模式由计划走向市场,越来越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一致;但历史形成的空间模式依然存在.银行资产地理变化较大,信用流动性增强,信贷、存款地理越来越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不一致;向北京、上海金融中心城市集中趋势显著,金融中心效应突出.银行业空间系统的变化提高了银行业的运营效率,但使不同区域的银行服务接近性和信用获得性存在较大差异,长期会加大区域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价值链视角,将区域创新活动分为知识创新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使用2009-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以区域技术要素强度为门槛变量,探讨产业集聚对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在两个阶段具有显著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在知识创新阶段,随着区域技术要素强度提高,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呈阶段性增强;在成果转化阶段,当区域技术要素强度提高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  相似文献   

17.
梁琦  黄卓 《经济学(季刊)》2012,(3):1027-1036
本文简述了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在过去二十年里在中国的发展,并指出空间经济学在中国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和国际贸易、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的进一步结合。同时,我们介绍了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2011)的概况以及入选的六篇论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世纪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林甫 《经济地理》2006,26(5):819-823
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做了全面回顾,分为总体进展、部门地理研究、断代地理研究、区域地理研究四个部分,既总结了学术界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指出了不足。认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先民的主要生产部门,故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应该是所有历史地理研究中最为主要的领域,困难与挑战并存,该领域的研究还将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出发,分析了中国发展知识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有利条件,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发展知识经济应采取的对策和方案。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科技体系结构存在缺陷,工业化尚未完成,经济结构低级化,人力资源数量有余而质量欠佳以及社会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差等。中国发展知识经济应采取以下的方案和对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能力,搞好知识经济人才的选拔,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发展知识含量高的服务业和信息业等。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新经济地理、要素流动与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差距的扩大,而非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新经济地理因素的影响下,具有区位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中西部地区大量的生产要素进行跨区域流动,加上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因此,中央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以便在全国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进而达到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